舊時,一些普通百姓為了生計,常在江湖上以賣一些跌打損傷的藥劑、藥丸糊口。要使此類藥賣得出去,叫賣方式、技巧很重要。其中之一,就是編一段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順口溜。筆者兒時在小鄉場生活,曾多次目睹此類情形,至今還記得其中一段,憑記憶整理出來,聊博讀者一笑。
走江湖,闖江湖,哪州哪縣我不熟?賣錢不賣錢,圈子先扯圓。小人來到貴碼頭,一不賣膏藥,二不賣打藥,只是賣點中草藥。
常言說得好:腰桿痛,吃杜仲;夜尿多,吃蜂柯;四肢無力,吃點五加皮。
小人今天不賣老藥,賣點新藥,新藥名叫“隔山澆”。(一種據稱有滋陰壯陽作用的民間草藥——筆者注)
“隔山澆”,生得高,生在半山腰,十人上去采,九人把命消。
撒尿撒不高,就吃“隔山澆”。吃了“隔山澆”,撒尿撒上八丈高。站在地上,撒在床上;站在床上,撒上帳頂上;站到帳頂上,撒到房頂上;站到房頂上,撒到飛機上,站在飛機上,全國都撒澆。
如果有圍觀者聽進去了,就會問藥怎么吃,買藥者便會告訴你:
有酒泡酒,無酒泡尿。無酒無尿,可以干嚼。
這時人群中常常會議論紛紛,對其藥效產生懷疑。買藥者便會信誓旦旦地表示:
本人姓周,名圍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一生漂泊,有諾必行。如無效果,可罵我、打我周圍人。
(責編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