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有沒有保質期?”劉大媽對這個問題顯然沒有準備。劉大媽一家向來有中藥養生的傳統。在她的家里,還珍藏著爺爺傳下來的幾棵人參和靈芝,壓在箱底下,她一直不舍得用,她說,這可是家傳的寶貝啊。
現在,聽我們這一問,劉大媽不禁擔心起來,這中草藥如果也過期作廢的話,要是不小心吃了已失效的中草藥,治不了病不說,萬一鬧出來什么新毛病可就不好了。
那么,家庭小藥箱里的中草藥的保質期到底怎么算呢,我們又該如何來保存中草藥呢?
中藥貯藏多久為宜?
中藥學家通過實踐證明,多數中草藥在一定時間內如果貯藏方法得當,仍會保持其質量和療效。但是,另有一些中草藥,經過貯藏后雖然外觀沒有發生霉蛀現象,但是療效降低了,這說明中藥的內在質量已經有了變化。
在貯藏過程中,有一部分藥材,除了外界的空氣、水分、日光、溫度、微生物等因素外,本身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不斷改變著成分。例如四季青、虎杖等含有大量的鞣質,能在酶的作用下不斷氧化,聚合生成其他物質,從而降低療效。又如柏子仁、桃仁、郁李仁、當歸、枸杞子等含有大量脂肪油、黏性糖質等成分,這些藥材極易“走油”;薄荷、佩蘭、藿香、檀香、桔皮一類含揮發性成分的藥材,貯藏過久,因香氣不在而影響質量,降低療效;松香久貯后溶解度會降低,明礬、芒硝久貯易風化失水,洋地黃、麥角久貯有效成分易分解等。新鮮細辛的鎮咳作用強,當儲存6個月后就會失去鎮咳效用。
反之,亦有一些藥材,需經過一定時間貯藏,讓其成分自然分解,以減少其毒性,或讓其揮發厭人的“腥氣”,如乳香,沒藥、阿膠等各種膠類和陳皮等。
從中藥材的質地來看,它們的有效期有很大的區別。如黃連可以保存10年,陳皮是儲存越久越好,而田七很堅硬,也不容易揮發。
總之,中草藥貯藏時間長短,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各種藥材的性質、貯藏條件而論,但從用藥安全有效的角度出發,一般不宜太長。草本植物(含葉、花)一般不超過2年,木本植物(含根、莖、皮)不超過3年,果實、種子類不超過4年,礦物質不超過10年為宜。
家里的中藥如何保存?
常用的中藥簡單地可分為飲片和中成藥。飲片即是常說的“草藥”,如人參、天麻、冬蟲夏草、燕窩等等。這些名貴的草藥,在醫院、藥店、超市等處都有銷售,我們無論是從何處購置,都要注意藥材的保管。
家庭藥品保存時主要是為避免霉變、蟲蛀,一般藥品適合在陰涼、干燥、避光處存放。如珍貴藥品在較短時間內服用不完,最好分成若干份后將其密封保存。
教您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可以將藥品盛放在洗干凈的玻璃瓶中,然后蓋嚴瓶蓋,用蠟轉圈滴在瓶口處封嚴就行了。麝香、番紅花等有揮發性成分并具有特殊氣味、又極怕串味兒的藥,密封起來后,再放到冰箱中冷藏,就不會散味兒了,而且這樣保存還可以起到防蟲的作用。對于像鹿茸等容易蟲蛀的藥,可以將少量當年的花椒跟它放一起,這種方法是很管用的。
在中成藥的說明書上多數都注明有效期、失效期,如果沒有注明期限,使用時要注意包裝完好,如果發現已經發霉或變質就不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