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收藏家唐昌科歷時10余年,搜集明清兩代匾額800余方,其中清代翰林題寫的匾額120多方,包括狀元匾額20方,且主要為壽匾。狀元乃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的俗稱,有清一代近300年共舉行會試112次,產生狀元114名,可算鳳毛麟角。其書法文章傲視天下,為人看重應是不容置疑的事。以上從他收藏的匾額中,選出清代狀元題寫的壽匾若干,試作淺解,以便人們從內容豐富的匾額中領略到中國古代文學、書法藝術和祝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尊敬老人的社會風尚。
1、《孟陶懿范》此匾為乾隆十四年“賜進士及第、日講起居注、翰林院侍讀、提餐江西全省學政”的金德瑛為“邑癢生大學生田朔光、田朔佐壽母劉氏六十加一”題定,稱贊受匾人有盂陶之母風范。
匾文中的“孟陶”是指盂了、陶侃之母;“懿范”:美好的風范。這其中包含兩個典故,一是“孟母三遷”:孟于足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早年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成人。孟子年少時,其母因居住環(huán)境不利于孟子學習,曾三遷其所,為后人留下教子有方的千古美談。二是陶母“截發(fā)筵賓”:陶侃是東漢名將,亦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其母湛氏以紡織為生供陶侃讀書。一天,有位叫范逵的朋友,因冰雪封道借宿其家,陶侃有心待客但家徒四壁,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陶母見狀悄悄把自己的長發(fā)剪掉,上街換回酒菜,又拆下樓板作柴燒,將墊床的草席拿來喂客人的馬。這就是陶母“截發(fā)筵賓”的故事。
金德瑛,字汝白,號檜門。浙煤杭州人。乾隆元年丙辰科狀元。歷官侍讀學士、太常寺卿、內閣學上、禮部侍郎、左都御史。其人好古工詩,善鑒別金石碑版及古人手跡,為“秀水詩派”主將;又工書法。是清中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
2、《悅燦松筠》此匾為嘉慶十年“賜進士及第、誥授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戶部尚書、供奉上諭事件、軍機人臣、世襲云騎尉,欽典乙丑科大總裁”戴衢亨為“羅母尹老孺人七一榮壽”所題匾額。稱贊受匾者品行名望堅貞正真,受人敬慕。
匾文中“悅燦”可解釋為心情快樂,光彩照人;“松筠”是指松和竹,比喻堅貞正直。題款中的“光祿大夫”一職,在清代為文官封贈之階,按清朝典制,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級,其中光祿大夫對應的官階是正一品。“太子太保”則為皇帝對朝廷重臣、老臣的加銜。“經筵講官”為翰林院掌院學士例兼,職責是為皇帝授課。“供奉上諭事件”乃皇帝指派的臨時差事,由軍機大臣擔任,送匾者當時的實際官銜其實為“戶部尚書”和“軍機大臣”。

戴衢亨,字荷之,號蓮士,江西大余人。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狀元,歷官山西、廣東全省學政、侍讀學士、內閣學上等,后歷任兵部、工部、戶部尚書。官至體仁閣大學上、翰林院掌院學上。深得嘉慶帝寵幸。戴衢亨少年得志,24歲中狀元,是清代年齡最小的狀元之一,可惜年壽不高,56歲便去世。他與其父戴第元(太仆寺少卿)、叔戴均元(體仁閣大學士)、弟戴心亨(湖北學政)均出身翰林,且同朝為官,史稱?西江四戴”。
3、《天賜純嘏》此匾為同治四年“道光丁未科考取聯捷進上,殿試第一甲第一名,天子門生狀元愚弟張之萬”為“劉府文佑尊臺德配袁老孺人九句開一大慶”立。祝愿受匾人上蒼賜予人福、長壽永年。
匾文中“天錫”乃天賜之意;“純嘏”:美好的福氣。題款中“聯捷進士”,是指鄉(xiāng)試中舉后第二年考中會試進士。清代的鄉(xiāng)、會試為每三年舉行一次(遇皇帝登基、大婚、萬壽等為恩科),鄉(xiāng)試例逢子、午、卯、酉年舉行,次年即丑、未、辰、戌在京舉行會試。張之萬在丙午年考取舉人后第二年參加了未科會試,考中狀元,是謂“聯捷”。清代會試進士須經殿試后再授職。殿試由皇帝出題,所以稱“天子門生”。
張之萬,字子青,號鑒坡,直隸南皮人(今屬河北),道光丁術科狀元,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他不僅官做到位極人臣的宰相,而且書法文學造詣很深,在晚清畫壇其山水畫與藏熙號稱“南戴北張”。其堂弟為晚清洋務派領袖之一的張之洞,亦探花及第,官做到體仁閣大學士。兄弟鼎甲且位及人臣,在中國歷史上足絕無僅有的。
4,《蓮潔桂貞》此匾為光緒八年“賜進士及第欽命翰林院侍講學士提督江西學政”洪鈞為“國學生邱顯椿令壽堂陳老孺人八一節(jié)壽志慶”所立。贊揚受匾者品行如蓮桂一樣圣潔賢貞。
匾文中“蓮”和“桂”指蓮花和桂樹,象征受匾人的品行。
洪鈞,字陶上,號義卿。扛蘇蘇州人,同治七年狀元。歷官湖北、江西學政,內閣學十兼禮部侍郎,光緒三十三年,出使俄、德、奧、荷四國,后任兵部右侍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他熟諳西北地理,于元史致力尤深,著有《元史評文征補》,是研究元史的經典之作。
5、《德隆國杖》,此匾為光緒三十一年“欽命大總裁禮部尚書”徐為“宗兄如柏老兄七旬榮慶”立,稱贊受匾人德行高尚,受人尊重。
匾文中“國杖”典出《禮記·王治》:“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xiāng),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了欲問焉,則就其室”,在這里泛指年屆七旬的人。徐曾于光緒二十年充當甲午科會試副考官,其落款中的“欽命大總裁”即為此職。
徐,字壽蘅,號頌閣,上海嘉定人,同治九年壬戌科狀元。歷官江南、安徽學政,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工詩文,善書畫,尤以花卉、山水見長。
6、《古稀齊眉》此匾為咸豐二年“賜進上出身、欽點一甲狀元及第、特授武英殿協修、南書房行走、即補全省督學部院”蕭錦忠為“登仕郎岐老宗兄先生暨德配龍老孺人七一雙壽”立,稱贊受匾人夫妻恩愛、同登古稀。
匾文中的“古稀”指年屆70之人。“齊眉”典出《后漢書·梁鴻傳》:梁鴻為東漢平陵人,娶妻盂光,貌丑而有內在美德,梁鴻因作“五噫歌”觸怒皇帝,夫婦便陷姓埋名逃到吳地,寄人籬下,舂米為生。梁鴻每天做工回家,“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后用于形容夫婦相敬有禮。
蕭錦忠,字史樓,湖南茶陵人,道光二十五年狀元。他一生淡泊名利,中狀元不久即回鄉(xiāng)奉養(yǎng)雙親,不復為官。蕭錦忠以狀元之尊,名成身退,放棄仕途,在清代眾多狀元之中可謂少見。他寧做孝子,不做臣子的“怪誕”行為讓人驚嘆之余,也不禁為他的拳拳孝心而感喟!
以上清代狀元題寫的壽匾,縱括乾、嘉、咸、同、光五朝,時間跨度近200年,實為清代壽匾文化的一個縮影。匾文內涵豐富,寓意深刻,雖充滿溢美之辭,但作為壽辰賀儀,不著“壽”字,又有讓人領略受匾者的德行風范,可謂譽人于典,譽人于史,言簡意賅,盡得文采風流,很值得今人研究學習。
編輯:劉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