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的移民搬遷扶貧工作,從2003年開始實施#65377;按照省委#65380;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市委#65380;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組織領導,制定政策措施,精心組織,嚴格按政策辦事,按程序操作,緊緊鎖定“搬得出#65380;穩得住#65380;富得起”的工作目標,精心打造移民搬遷扶貧這一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工作到戶,責任到人,任務到點,形成通力協作#65380;齊抓共管的工作氛圍,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圓滿完成移民搬遷任務,取得了顯著的成效#65377;
1#65380;移民新居新景象#65377;3年共投入移民扶貧補助資金8955萬元,新建(含自購房)移民房屋5891棟110萬平方米,這些移民新居無論是遠望還是近觀,展現出的村容村貌和諧宜人#65380;景象更新#65377;一是科學選址好#65377;各縣集中安置點全部選擇在近公路#65380;靠圩鎮#65380;交通方便,大多數不占耕地,就讀就醫方便#65377;二是房子美觀質量好#65377;與“三清三改”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全部做到“五統一”,即統一征地#65380;統一規劃#65380;統一設計#65380;統一基礎#65380;統一配套設施,外形美觀,經濟實用,居住舒適#65377;遂川縣的草林鎮#65380;大汾鎮,永新縣的肖家村#65380;小屋嶺村,吉安縣的蔣坊新村#65380;官田新村,萬安縣的建豐村,井岡山市的大城新村等一大批集中安置點成為新農村建設示范點#65377;
2#65380;安置點多規模大#65377;3年來,5個重點縣(市)興建了222個集中安置點,有不少安置點是在2003年和2004年集中安置點的基礎上繼續安置,進一步擴大了安置小區規模#65377;遂川縣大汾鎮移民新村,2003年安置了57戶286人,2004#65380;2005兩年又在該點安置了99戶440人,至此,該點達到安置移民156戶726人的規模,一個移民新村已形成,并成立社區管理組織#65377;吉安縣2005年全縣17個安置點20戶以上的就有10個集中安置點,其中最大的長豐村安置104戶502人#65377;該村除全部按“五通—氣—綠化”的高標準建設外,還設計了社區管理中心,購物超市,休閑廣場,籃球場等公共設施,新村建成后將成為全縣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65377;
3#65380;基礎設施功能全#65377;5個縣(市)200多個集中安置點均鋪設了下水道或排水溝和垃圾處理點,全部通電#65380;電話線和有線電視,有的安置點統一安裝了自來水或打壓水井,家門前道路進行了硬化,廁所在院內,有水沖洗,所有安置點均設計建沼氣,多數移民戶已建好了沼氣池,入居與牲畜隔離,各項基礎設施功能比較齊全,過去的山里人如今享受著城里人的現代化生活#65377;
三年來,為全力打造好移民扶貧工程,我們始終圍繞“搬得出#65380;穩得住#65380;富得起”的移民扶貧工作目標做文章,抓重點#65380;抓關鍵#65377;
(1)統一思想認識#65377;為了把移民扶貧工作做好,我們切實加強了組織領導,并把它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市里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各有移民扶貧任務的縣(市)#65380;鄉也都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作為為民辦實事的大事來抓,由于各級都高度重視#65380;高位推動,移民扶貧這項“德政工程”進展十分順利#65377;
(2)嚴格政策措施#65377;一是嚴把移民對象審查關#65377;縣#65380;鄉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深入鄉村,一戶一戶調查,一個點一個點核實,摸清搬遷對象#65377;在此基礎上,嚴格執行本人申請#65380;民主評議#65380;村和鄉鎮審查#65380;張榜公布#65380;縣里審批#65380;簽訂協議等程序,實行陽光操作,認真確定搬遷對象#65377;二是嚴把整體搬遷關#65377;按照整體搬遷的原則,即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位全部搬遷#65377;實行“三走一平”的目標,即財產搬走,耕地山場調走,戶口遷走,原房屋拆平,達到整體搬遷出,移民戶不“回流”的目標#65377;三是嚴把資金補助關#65377;在資金補助上,嚴格按政策辦事,實行一戶一卡,落實到人到戶,未出現挪用和克扣的現象,移民戶普遍滿意#65377;四是嚴把土地流轉關#65377;對有土安置的移民戶,按照政策的規定,全部落實好人平不低于0.5畝的水田和一定數量的旱地,征劃土地實行有償,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則,大大減輕移民戶負擔#65377;
(3)注重安置效果#65377;各縣(市)在移民安置點的選擇上,基本在近路#65380;近電#65380;近水#65380;近學校#65380;近醫院#65380;近城鎮的好地方,在堅持移民搬遷注重近交通#65380;小集中#65380;大空間#65380;重發展的原則下,對移民集中安置點建房必須高起點#65380;高標準,符合“三清三改”和建設新農村要求,全市222個集中安置點基本做到統一征地#65380;統一規劃#65380;統一設計#65380;統一基礎#65380;統一配套設施#65380;分戶建房等“五統一分”要求,在移民集中安置點建房的同時,基礎設施同步進行,普遍達到通路#65380;通電#65380;通水#65380;通電話#65380;通有線電視和路面硬化#65380;社區綠化#65380;路燈亮化#65380;環境美化以及沼氣建設“五通四化一氣”的標準#65377;
(4)強化后續管理#65377;一是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程#65377;對已落實移民安置點水#65380;電#65380;路#65380;通訊#65380;通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督促有關部門#65380;實施鄉鎮加強調度,加快進度,及時完工,確保移民穩得住有堅實平臺#65377;二是強化移民安置點的自治管理,對集中安置點,建立健全了社區村落黨組織#65380;自治組織;對分散安置的少數移民,按屬地原則,將其納入所在村組管理#65377;三是開展移民困難戶幫扶活動#65377;組織黨員干部與移民困難戶實行“1+2”#65380;“1+3”結對幫扶,并落實幫扶責任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65377;四是提高移民素質,拓寬移民增收路子#65377;各地在移民戶中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帶動移民戶提高農業生產技能和就業本領,積極引導移民戶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吸收移民戶到縣(市)工業園區就業,努力實現轉移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標#65377;五是對移民戶全部建檔立卡并實施微機管理,移民戶所有資料輸入微機,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實施動態管理#65377;
三年的移民扶貧工作實踐,使我們積累了不少經驗,得到了一些啟示:
啟示一,以民為本,精心組織是做好移民扶貧工作的基礎#65377;在移民對象確定上,要堅持群眾自愿#65380;量力而行#65380;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實現“政府要我搬向農民我要搬”的轉變#65377;在移民建房上實行“四統一分”的方法,安置方式和建房方式由移民戶自主選擇,不僅實現了移民扶貧搬遷與加快城鎮化建設相結合,而且也充分考慮了群眾的承受能力,既尊重了群眾的意愿,也調動了移民戶的積極性#65377;移民搬遷后,必須及時跟進后續管理建立移民社區,使移民住得“放心”;完善移民安置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移民住得“舒心”;解決移民戶子女的就讀,使移民戶住得“順心”;幫扶措施多樣有效,使移民住得“安心”#65377;確保移民扶貧政策能得到了群眾的衷心擁護與支持#65377;
啟示二,拓寬思路,大膽創新是做好移民扶貧工作的關鍵#65377;移民扶貧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在既無經驗借鑒,又無現行效仿的情況下,必須大膽探索,自我創新,積累經驗,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65377;比如市負總責,縣抓落實,鄉鎮實施,群眾參與,部門幫扶,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堅持“四到戶“的宣傳發動措施,即工作人員上門到戶#65380;宣傳資料發放到戶#65380;政策規定宣講到戶#65380;群眾疑慮解答到戶;倡導“六個結合’的移民方式,即堅持有土安置和無土安置相結合;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集中安置點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退耕還林生態建設相結合;移民安置與工業園區建設#65380;發展個私經濟相結合#65377;嚴格“四統一分”的建房模式,即統一征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分戶建房等等#65377;
啟示三,嚴肅紀律,規范管理是做好移民扶貧工作的保證#65377;移民扶貧工作程序多,必須實施規范化管理,在加快工作進度上,建立移民搬遷倒計時和定期報告制,確保按時完成移民搬遷任務;在移民資金使用上,制定《移民扶貧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實行一戶一卡一本帳,嚴格報帳手續,有效杜絕挪用#65380;擠占移民資金現象#65377;在貧困戶建房資金籌措上,多措并舉,解困籌資#65377;即移民自籌一點,國家補償一點,銀行借貸一點,親友幫助一點,部門捐獻一點,干部資助一點等,建立了多元#65380;集約#65380;穩定的投入機制,確保建房所需資金能夠基本解決,促進了移民順利實施搬遷#65377;
〔責任編輯 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