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濱海沿海經濟帶位于我國東部黃海之濱,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中的欠發達區域,緊依發達的長三角經濟圈北緣,海岸線長44.6公里,沿海區域面積656.7平方公里,境內擁有國家二類開放口岸——濱海港和省級經濟開發區沿海化工園,開發前景廣#65380;潛力大#65377;近年來,隨著省#65380;市沿海經濟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濱海沿海經濟依托化工園的啟動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2005年,化工園區實現銷售12.7億元,工業增加值6億元,入庫稅收7145萬元#65377;但沿海經濟的潛在優勢#65380;比較優勢#65380;后發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要加快沿海經濟帶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要創新思路#65380;出新舉措,搶抓發展機遇,不斷拓展沿海經濟發展空間,著力推動沿海經濟帶的加快發展#65380;科學發展#65380;和諧發展#65377;
一#65380;把握產業發展規律,打造一流集聚載體,提升項目層次結構,著力做強化工產業
園區是企業集中#65380;產業集聚之地,更是區域經濟的核心載體和重要增長極#65377;濱海化工園區是濱海沿海工業基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跨越發展的“里程碑”,也是江蘇沿海化工企業集群度較高,發展速度較快的知名化工園區#65377;僅用三年多時間,就高標準地建成了一期10平方公里的啟動區,并在2005年元月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佳“最具投資價值園區”稱號,2006年4月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65377;截止2006年6月,已協議引進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98個,億元以上項目11個#65377;隨著大項目陸續引進,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化工園區啟動區發展空間已局限于項目資源整合和投資強度加大#65377;為拓寬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后勁,年初,又開發建設了1.87萬畝二期工程(北區),項目進區速度和園區建設進度都取得了較快發展#65377;園區企業類型和數量的不斷增加必然會推動產業結構和項目層次的優化,看準趨勢,就要研究形勢#65380;把握去勢#65380;引導走勢#65377;一要形成產業鏈條#65377;化工園區企業集群度很高,形成產業鏈的條件已經成熟,但產業集聚能力不強,真正能把這些企業產品連接起來,形成鏈狀結構的“核心”企業還不多#65377;“拉長產業鏈條,增強集聚功能”正成為園區項目建設的重點,在考慮引進大化工#65380;基礎化工項目的同時,更加注重引進和建設與園區項目有配套關系#65380;協作關系和服務關系的企業,促進化工產業“葡萄串”效應的產生,企業#65380;園區和產業的發展內力才會經久不息#65380;不斷增強#65377;二要培養龍頭企業#65377;龍頭企業既是凝聚力,也是核心競爭力#65377;一個龍頭企業能帶動若干個企業和產品的連接,形成“隔墻供應”,促進企業效益和附加值的不斷提高#65377;園區要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吸附能力強#65380;鏈條延伸長的龍頭企業,加快吉華化工#65380;宇翔藥業#65380;普信生物工程等投資超億元#65380;可成長為龍頭的企業建設進度,盡快滿足園區企業的鏈式供銷需求,促進園區產業龍頭快速形成和壯大,逐步將園區建成沿海化工產業的集聚地和化工企業的集群地,不斷增強園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65377;三要打造區域品牌#65377;要將化工園區從單一的生產“車間”演變成集“研發#65380;生產#65380;經營#65380;服務”一條龍的化工產業基地,加強研發機構和營銷網絡建設,不斷加長加粗化工產業“鏈條”,著力把化工園區打造成一流的化工產品研發基地和營銷中心,使這里盡快成為化工產業尖端技術誕生地#65380;精細產品集散地,我國東南沿海的新興 “化工之都”#65377;
二#65380;搶抓沿海開發機遇,發揮特色比較優勢,科學規劃濱海港區,全力做大臨港產業
港口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外向合作的紐帶#65377;濱海港開發建設一直倍受國內外港口專家的關注,其深水貼岸#65380;海床平穩#65380;錨地廣闊#65380;地質穩定,3500平方公里海域無暗礁和輻射沙洲#65380;潮差小等建港優勢在江蘇近千公里海岸線上絕無僅有,是10至20萬噸級多功能#65380;綜合性港口群的最佳選址,也是最終能建成年吞吐量2億噸以上的深水大港#65377;隨著大型港口項目的陸續簽約,部分項目即將實施建設,濱海港的交通網絡#65380;發展定位#65380;產業布局和港區建設正在以“新型工業化”發展要求,著眼長遠,認真研究,科學規劃#65377;一是拓寬物流空間#65377;搶抓省#65380;市沿海開發的戰略機遇,結合沿海交通規劃,強化港口物流功能建設,加快推進與京滬#65380;沿海高速以及204國道相連的全長約72公里省道S327(疏港二號)一級公路建設,力爭早日建成通車;組織專門力量對連接港口與通榆大運河等內河航道進行疏通;向省#65380;市主管部門申請鹽連鐵路濱海港支線立項,力爭與鹽連鐵路同步實施建設;向國家#65380;省市有關部門反映,爭取將淮河入海水道由單一的排水功能改造成集航運#65380;旅游為一體的多功能 “走廊”,暢通淮河流域的重要出海航道,使濱海港的物流渠道趨向多元化#65377;二是編制產業目錄#65377;圍繞國家沿海產業布局,結合濱海港的天然資源優勢,按照“以工興港#65380;以港促工”的發展思路,在濱海港沿線區域科學編制產業目錄,研究制訂《濱海港臨港產業規劃》,合理規劃大型能源#65380;冶金#65380;造船#65380;石化等產業項目,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把濱海港開發區建成臨海工業核心區#65377;三是推動港口開發#65377;港口開發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涉及面廣#65380;工作量大#65380;周期性長#65377;在港口規劃上,按照“科學性#65380;綜合性#65380;長期性”的要求,把濱海港的發展定位與推動淮河流域和蘇北地區工業化的發展戰略聯系起來,為“長三角”以及日韓等發達的國際經濟圈提供互動平臺#65377;并堅持深水深用,統籌安排,保護生態的原則,進一步修編完善《濱海港總體布局規劃》#65377;在港口建設上, 堅持基礎先行,科學啟動,突出以港招商#65380;以商建港,漸進推開,分步實施,圍繞近期沿海產業發展需求,結合沿海項目布局,先行建設3-5萬噸級碼頭,再依附大項目強勢推進,滾雪球式發展,逐步做大做強#65377;四是建設濱海港城#65377;港城建設堅持以“整體性#65380;前瞻性#65380;綜合性#65380;科學性”為要求,以“南商#65380;北工#65380;東港#65380;西疏”為總定位,科學合理規劃港城的工業#65380;商貿#65380;人居#65380;辦公和文化娛樂等功能板塊,既保證港區工業項目建設的后續發展用地,同時滿足城市建設的不斷擴張需求,最終將濱海港城建設成融濱淮鎮#65380;濱海港鎮#65380;化工園區#65380;濱淮農場#65380;新灘鹽場等300平方公里為一體的沿海新興城市#65377;五是打造能源基地#65377;結合濱海港6×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項目簽約和200MW風電項目開工建設,積極構筑濱海港的能源基地雛形#65377;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江蘇(濱海港)LNG項目跟蹤力度,積極爭取中海油#65380;中石油等國有大型企業以及世界500強#65380;國內50強企業的臨港能源項目落戶濱海港,力爭通過10年的努力,將濱海港建設成為國家級能源基地#65377;
三#65380;保護沿海生態資源,加快耐鹽蔬菜研發,建立綠色食品基地,努力做強沿海農業
一是建立海水蔬菜基地#65377;利用我縣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樞紐以內擁有大量河底灘地,海水可以直接到田的天然條件,抓住濱海沿海適宜海蓬子#65380;海芹菜#65380;海波菜等多種耐鹽海水蔬菜生長的優勢,大力發展海水蔬菜#65377;在今年已建成的4000畝海水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并實現年產5000噸海蓬子#65380;海芹菜#65380;海波菜等新鮮耐鹽海水蔬菜基礎上,不斷引進新品種,再上新項目,來年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萬畝,努力把濱海沿海耐鹽海水蔬菜建成東南沿海最大的加工出口基地#65377;二是建立高效設施栽培基地#65377;在搞好沿海生態防護林和沿廢黃河治沙速豐林的同時,大力推廣蔬菜設施栽培技術,發展高效設施栽培蔬菜,為周邊城市和工業基地提供充足的有機蔬菜,確保食品安全,力爭三年內在沿海地區建成5萬畝設施栽培蔬菜生產基地#65377;三是建立海淡水產品養殖加工基地#65377;發揮沿海灘涂優勢,進一步優化沿海水產品的養殖結構#65380;養殖層次和養殖比例,促進水產養殖效益的大幅提升#65377;大力發展紫菜#65380;海蜇#65380;對蝦等近海水產品加工業,努力將濱海沿海建成集海淡水產品養殖加工為一體的特色基地#65377;
四#65380;挖掘沿海文化蘊涵,突出海濱風情主題,深化人文景觀建設,致力做優旅游產業旅游業是展示區域特色#65380;自然景觀#65380;民俗風情#65380;人文歷史的重要窗口#65377;充分利用現有和潛在的沿海旅游資源優勢,把沿海景點建設與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建設黃河故道風景線,在古黃河入海口建紀念館,通過建設大型沙土景觀,展示黃河奪淮入海#65380;泥沙淤積形成濱海陸域以及古黃河沿線變遷為濱海桑田的情形#65377;建設沿海休閑區和灘涂游樂區,結合沿海風力發電項目建設的“大風車”遠景以及海堤加固工程,科學布設藝術標志景點,將海堤建成擋潮的“長城”#65380;眺海的平臺和游覽的“畫廊”#65377;同時開展采文蛤#65380;趕海潮#65380;放風箏#65380;滑沙#65380;海上摩托艇等多項具有娛樂性#65380;挑戰性的旅游健身活動#65377;讓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資者通過觀光旅游來了解濱海#65380;認識濱海#65380; 熱愛濱海#65380; 建設濱海#65377;
〔責任編輯 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