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正值國民經濟困難時期,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和秘書丁勵松、胡喬木的女兒清華大學學生胡木英一行三人,于5月14日,在湖南省委書記萬達、常德地委書記王敬的陪同下,到湖南省桃江縣武潭區考察工作。陶鑄在武潭公社大志大隊豪豬村生產隊就公共食堂和山林進行了調查;在桃江縣委召開了有10多人參加的區、社書記座談會,就《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進行了討論,聽取意見;參加了縣、區、社三級干部會議,作了長篇講話,宣布解散公共食堂。陶鑄的這次行程給桃江帶來了生機。
順應民意,解散公共食堂
1961年5月15日,陶鑄在武潭公社大志大隊豪豬村食堂,召集社員座談公共食堂問題。他問社員:“食堂好不好?”有個男青年答:“辦公共食堂好,社員不要管柴米油鹽,只管做工吃飯。”接著一個女社員說:“公共食堂是社會主義陣地,我們共產黨員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把食堂辦好。”陶鑄見其他人都不說話,便親切地問發言的兩人:“你們是搞什么的?”男的回答說:“我是食堂的事務員。”女的說:“我是炊事員。”陶鑄風趣地邊笑邊說:“難怪你們只講好的。恐怕不是大家的意見吧!”他注視著周圍的群眾接著說:“我看到了你們今天吃飯的情景,我看很不好啊。我就是在家里吃飯,小鍋小灶自由方便,味道又好。不能說我在家里吃飯就不是搞社會主義,就不是共產黨員。”頓時說得大家笑起來,氣氛一下子變得輕松活躍了。于是,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他一句,開始歷數起辦食堂的許多害處。
陶鑄在豪豬村食堂就餐時,已目睹了社員的生活情景。現在和他一起談心的社員,普遍存在體質營養不良和精神萎靡的現象。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解散食堂迫在眉捷。
陶鑄接著向社員提出:“食堂一解散,你們有沒有困難?”社員回答說:“有。”
有人說:在“大躍進”中,他的房子原來是舊房,土墻當做陳磚土擔到田里做了肥料,茅草屋的茅草浸泡到池塘里搞了“糞湖尿海”,現在要重建房屋。大家普遍反映,要重新添購鍋、碗等全套炊具和用具。
對這些,社員們表示,只要上級同意不搞食堂了,困難我們自己去克服,請老首長不要擔心。
陶鑄問:“你們還有什么要求?”
社員們回答說:“我們要求從集體劃給一些菜地,而且同意我們能養豬養雞鴨。”
“還有呢?”
“要求生產隊少插一些雙季稻,可不可以插‘萬年紅’?因為這里是山村,冷浸田、滂泥眼田多,日照的時間也短,不適宜種雙季稻。”
陶鑄問:“什么叫萬年紅?”
社員告訴他:“萬年紅”(地方稻種)是一季中稻,適合種在山村里,畝產有500斤到600斤,比現在的雙季稻產量還高,米是紅色,出米率高,發飯又多,味道香軟,田里稻草也多。
陶鑄說:“你們提的這些,生產隊可以自己去定,‘萬年紅’這樣好為什么不可以種呢,種雙季稻要因地制宜,不必種那么多。這都是社員自己當家作主的事。”“你們要求劃一些地種菜是合理的,劃多少可以討論,對屋前屋后的邊邊角角應該讓大家去種瓜種菜,以‘瓜菜代’先解決燃眉之急。”
陶鑄的談話,從豪豬村傳了出來,社員奔走相告,大志大隊立即沸騰起來。
“此山陶鑄封”
武潭盛產楠竹,“大躍進”以來這幾年,破壞嚴重。1958年大辦鋼鐵,樹木被大量砍伐燒成木炭煉了鋼鐵。1959年又普遍放火燒山。桃江縣委曾在武潭公社召開“廣種薄收”現場會,所謂“廣種”就是放火燒山,一燒幾十畝、幾百畝、上千畝,然后砍掉楠竹和樹木,從外地調進粟、蕎麥、包谷做種子散播下去,以古代原始的“刀耕火種”方法去爭取收成。武潭公社美其名曰為了建立“萬畝粟山基地”,在楠木橋、許家洲一帶,自3月29日下午放火,一直燒到4月1日上午,燒了三天三夜。一次燒毀竹林地8000余畝,密密麻麻不見天日的大片楠竹全被毀滅于火海之中。縣里作為經驗推廣出去,一呼百應,全縣各地照辦。
陶鑄到桃江重點就是調查食堂和山林。他在大志大隊豪豬村生產隊時,問社員瞿運初(木匠):“你們的山林怎么樣?”瞿運初回答說:“過去山里是夾得貓死,密密麻麻的,陰涼得很;從前山里穿棉衣,現在山里曬脫皮。”陶鑄聽后頻頻點頭,在自己的本子上作了記錄,然后去看了詹家沖的竹林。
在路上,陶鑄對胡木英說:“這次你父親托我帶你下基層,就是要你體驗農村的艱苦生活,上山是一種鍛煉,你跟我上。”
要上山坡了,已經步行了幾里路程,大家勸陶鑄在山腳下看看就行了,他卻堅持要上,一直爬到巖子灣山坡里,公社書記楊益安、大隊總支書李邦云和胡木英緊隨在后。這里的竹子大的腰圍有一尺多。陶鑄在竹林里,用雙手量了這根,又圍那根,一見到大竹子就來了興趣。胡木英也學著量竹子的大小,她的一身藍布衣被竹子揩成了白色。陶鑄問社隊干部:“青皮帶白粉的竹子是幾齡?竹子生長的年限怎么分?”李邦云回答:“青皮白粉是當年生,稱筍竹,白粉最多;三年四年白粉逐年減少,這種竹是生筍的旺盛期,一般是要蓄禁不砍伐的。白皮竹又稱錫皮竹,透黃的一般是5年以上的成竹,帶紅有斑點的稱老竹,竹子要砍老更新。”
陶鑄指著一根嫩竹問:“這根竹是那根竹分發出來的?”楊益安告訴他,竹子有座根與行根,通過看空中的竹椏子可以看出來,座根即進根,一般不長筍,長筍的是出根。竹子每隔一年,才生筍,分當年與歇年。當年生筍每畝一般在30根左右。好的竹林每畝有竹子150根至200根,現在多數在150根以下,稀稀疏疏的只有幾十根。陶鑄問:“一根竹子有多重?”楊益安接著說:“過去一根竹子大的有90余斤,大力氣也肩扛不了兩根,現在一根竹子一般是25斤左右,一個勞力可以肩扛4根。”陶鑄說:“現在山林潛力大,還有不少是荒山,毀山容易蓄山難,蓄山就是砍小蓄大,要把山封起來,幾年之后,大竹子越來越多,立竹密度也會越來越大,竹林就能興旺發展。”陶鑄走后,公社、大隊便在這塊約200畝的竹林四周,釘上“此山陶鑄封”的牌子,一直由集體管理至今。
陶鑄視察武潭后,又到桃谷山公社的猴栗嶺看了竹林。桃江縣委第一書記王志文在那里有塊“試驗山”。陶鑄上到高山處,舉目四望,全是竹林,見不到村落,他問王志文,這樣連片的面積有多少?王志文回答:“這山坳里只有200來畝,連片的有7000余畝。”
發展林業要有一個大范圍的管理,到處發展了就不會被侵犯。陶鑄問公社書記彭再如,有什么辦法?彭再如答:“準備包下去管理。”陶鑄說:“這就是辦法,中南局就正在落實五定大包干,要大家來管,要大家有責任,光是公社、大隊是管不好的。再是要科學育林、治林和科學開發林業。”接著他又問王志文:“桃江全縣有多少竹林面積?”王志文答:“50多萬畝。”陶鑄交代王志文,要把這些山很好看起來,把山林管理責任制搞好,使桃花江迅速恢復山青水秀的景象。他在山上看了兩個小時,對陪同的人說:“在竹林里好痛快,真涼爽。”
桃江縣委根據陶鑄的意見,隨后派農村工作部部長王希果、林業局局長湯晉和劉伏松帶領工作組,分別到大志和猴栗嶺兩個大隊進行山村管理的試點工作。桃江山林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為“五風”承擔責任
5月17日,陶鑄參加了桃江縣委正在召開的縣區社三級干部大會。
首先,陶鑄召開了有區、社書記10多人參加的小型座談會,就《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人民公社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如何調整基層積極性、尊重生產隊自主權、充分發揚社員當家作主,以及社員開展家庭經營、搞好小自由等問題開展討論,聽取意見。與會人員總的感覺是,陶鑄的指導思想是使原來統得過死的農村工作,如何放松、放寬、搞活。
隨后,陶鑄在縣區社三級干部大會上作了長篇講話。陶鑄說:我們正處在一個困難時期,由于蘇聯停止援建項目,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國家的建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加上全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和工作上的重大失誤,造成了如此的局面。
談到公共食堂時,陶鑄說:“搞‘一拉平’食堂開始維持了一段,那種所謂‘公共食堂好、飯菜樣樣香、男女老少喜洋洋’,只是當初的一種愿望,是干部用來宣傳的。而社員從一開始就不贊成搞公共食堂。”他列舉了群眾對辦公共食堂的許多意見后說,“群眾反映,辦食堂是越來越窮,社員生活是越來越苦。許多地方‘三病’(水腫病、小兒疳積病、婦女閉經病)暴發,不正常的死亡各地都有出現。這些情況,你們比我了解得更多。我沿路來聽到的群眾呼聲是迫切要求解散公共食堂。你們說該怎么辦?”(臺下鴉雀無聲,一片沉默)。陶鑄說:“我知道你們不敢講,原來宣傳公共食堂是社會主義陣地,大家為這塊陣地堅守了幾年。”“社員認為家庭小灶自由方便,不愿吃大鍋飯。勉強辦下去越辦越害人。根據群眾意愿,現在我向大家宣布,可以解散公共食堂。”頓時,會場上一陣歡騰。
陶鑄特別強調,食堂下放以后,要搞好房屋退賠,要劃給社員適當的菜地,屋前屋后、邊邊角角的土地要放松使用,讓社員種瓜種菜來迅速緩解當前生活困難的局面。
在談到中央制定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時,陶鑄說:“中央為了堅決糾正以刮共產風為主的‘五風’錯誤和干部中的違法亂紀錯誤,明確提出‘三級所有,隊為基礎’,而且規定把原有的大公社和大隊規模縮小,就是為了解決統得過死和分配上的平均主義,這才有了‘五定包干制’,使大宗農活包到組,專項生產包到人,田間管理包到戶。”他要求所有干部,將這些內容進一步對群眾宣講,商量執行。
陶鑄很有針對性地對大家說:“我們有個不好的習慣,是不認錯。現在是‘五風’過了頭。”“錯在上面,縣委有責任,主要責任在我身上,我是中央委員、中南局第一書記,由我陶鑄承擔責任。大家可以出怨氣,提意見。然后心平氣和總結經驗教訓。”
陶鑄說:“有錯必糾。凡是1959年受到批判的,甄別定案,一律勾銷,檔案材料當面銷毀。”他希望大家放下包袱,大膽工作。
這次縣區社三級干部大會根據陶鑄的講話精神,討論決定解散食堂分三步進行,先搞好試點工作。不過,等武潭區的干部回去,全區的食堂在大志大隊的影響下,群眾自己當家,都已解散了,沒有半點糾紛。全縣4759個食堂,社員聽了會議精神聞風而動,只幾天就全部散了,沒有費干部的心。桃江縣宣布解散食堂走在了湖南乃至全國的前面。
(責任編輯 劉榮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