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乘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有條理的思考。
2.對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能進行估算,解釋估算的過程,掌握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數學交流能力,學會與文本對話、與同伴合作,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信心。
教學重、難點:
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影嗎?
生:(齊)喜歡。
師:你們都在哪兒看過電影?
生:我在學校看過電影。
生:我看過露天電影。
師: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去電影院看電影,高興嗎?(師貼出掛圖。)
師:同學們,這是電影院的售票處,你看懂圖上的內容了嗎?(生看圖。)
生:我看懂了,一個小女孩來到電影院的售票處,她想去看電影。
生:售票員阿姨告訴她:電影院共有21排坐位,每排14人。
師:誰能很完整地說出圖上的內容?
生:一個女孩在電影院的售票處,阿姨告訴她:電影院共有21排坐位,每排14人。
師:你說得真好。同學們想一想:小女孩問了阿姨一個什么問題,阿姨才這樣回答的?
生:(認真思考)小女孩可能問阿姨:“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坐位?”
生:小女孩也可能問阿姨:“我們全校368人看電影能坐下嗎?”
生:小女孩可能問阿姨:“電影院一共能坐多少個人?”
師:你們想得都很對。
師:其實這個女孩就是我們中心小學的一名學生。她是在問阿姨,學校想組織全校368名學生一起去看電影,坐得下嗎?
師:(師在掛圖上出示問題)你們能幫小女孩解答這個問題嗎?(學生大聲說“能”。)
師:你們真是助人為樂的好孩子!
師:誰能列出算式?
生:14×21。
師:同學們,請你用喜歡的方法來計算14×21,并想一想怎么算?(生計算。)
師:你是怎樣算的?
生:(邊板演邊說)我是用豎式算的,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1去乘第一個乘數個位上的4,1乘4得4,4寫在個位下面,再用1去乘第一個乘數十位上的1,1乘1得1寫在十位下面;然后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2乘第一個乘數個位上的4,2乘4得8寫在十位下面,再用2乘十位上的1,2乘1得2寫在百位下面,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得294。
生:我是口算,把14看作10和4,先用10×21=210,再用4×21=84,210+84=294。
……
師:你們不但結果算得對,說得也特別的準確。真高興你們能把學過的知識掌握得這么扎實。
師:孩子們,這個電影院共有294個坐位,我們全校368人能不能坐下?
生:(齊)不能。
二、小組交流,探索新知
師:同學們,學校要組織全校368人去看電影,電影院卻坐不下。坐不下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生:我們可以分批去。
生:我們可以拿著椅子呀!
生:我們可以跟電影院的工作人員說說,好不容易去一次電影院,求他們想辦法。(孩子們紛紛出主意。)
師:遇到問題能積極想辦法,你們很聰明。正如剛才的同學所說,學校把我們的情況跟電影院說了之后,工作人員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在每排多加5把椅子,現在每排19人。(師貼換圖中14變成19。)
師:同學們,趕快估計一下,現在電影院能不能坐下368人。
生:把21 看作 20 ,19看作20,20×20 =400 能坐下。
生:(齊說)能坐下。
師:現在電影院實際一共有多少個坐位?我們來算一算。
師:誰會列算式?
生:19×21。
師:請你用喜歡的方法計算19×21。如果你計算出來了,把你的方法說給小組同學聽一聽;如果你遇到困難,也說給小組同學聽一聽。相信你們一定能解決疑難。(小組交流熱烈,師深入一個小組參與。)
師:誰愿意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生:我用口算,把21看作20和1,20×19=380,1×19=19,380+19=399。
生:我也口算,但和他不一樣,把19看作10和9,10×21=210,9×21=189 ,210+189=399。
生1:我是豎式,可不得399。
師:能把豎式寫在黑板上嗎?
生2:我也是用豎式,但不是這樣做的。
生3:我不是用豎式,但我認為應該這樣。

師:我們觀察一下這三個豎式,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1乘19的計算是一樣的。只有用十位上的2去乘19時,積的寫法出現了分歧,到底怎樣寫積才對呢?(學生各持己見。)
師:下面,學習小組再研究交流一下,用十位上的2乘19時應怎樣寫積。(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
生:用十位上的2去乘19時,先用2乘9得18,8應寫在十位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然后2乘1得2,加上進來的1等于3寫在百位上。
生:為什么8要寫在十位上?
生:因為2在十位上就表示2個十,20乘以9等于18個十,即180,所以8寫在十位上。
師:用2去乘1時積怎樣寫?誰知道?
生:因為2在十位上表示2個十,而1也在十位上表示1個十,20×10=200,200加上進來的100得300,所以3應寫在百位上。
師:還有哪里不太明白?(生表示沒有。)
師:請大家用豎式計算,并寫好單位名稱和答。(全體學生練習。)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比較19×21的豎式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生:19×21是進位乘法。
師:對了,我們這節課重點學習是“兩位數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師:大家想一想,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應注意什么?
生: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時,所得積的個位要同十位對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
師:你說得真好!
師:我們一起來看小黑板,一起讀一讀: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所得積的個位就要同哪一位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學生齊讀。)
三、鞏固應用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下面我們做幾道練習題,看看大家對新知識掌握得怎么樣。
(師出示題:判斷對錯,把錯的改正過來。)

師:誰能讀?
(生讀題的要求。)
師:請大家按要求完成這道題。(學生自己練。)
師:你認為哪一個是錯的?又是怎樣改的?
生:我認為第一題是錯的。
師:為什么?能說一說嗎?
生:用乘數21十位上的2去乘26時,積的個位要與十位對齊。
生:我認為第2題也是錯的,因為用乘數32十位上的3去乘25時,3乘5等于15,滿十向前一位進一,3乘2等于6,加上進來的1等于7寫在百位上。
師:你們說得真好,看得出你們真學會了。
師:讓我們來看第二題“比賽計算”,每行一題看哪一行能得冠軍?
24 × 28 15 × 36 38 × 25
……
師:出現了錯誤的同學看一看哪里出現了問題,不懂就問,相信下次你們一定做得更好!
四、總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了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生:我知道了做題時要認真、細心,這樣才不會出現錯誤。
……
反思:
首先,情境導入是本節課的一處亮點。它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很合理有效地復習了舊知識,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由此我想到,學生愿意學習、愿意思考,必須有人去激發他們,而這個人就是教師。這也充分體現了教師的重要作用。
新課程提倡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本節課在學習重點突破難點時,我充分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和感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這一思想。
本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有些單一,有時還不夠及時;在學生情緒不高時,教師調動得不夠好。再有,課堂應盡可能地面向全體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而本節課發言面兒相對窄了些,后進生的表現機會少了一些。
總評:
教學伊始,教師面對不相識的學生,用親切和藹的語言與學生溝通,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孩子在輕松、快樂、自主的氛圍中探究知識。教師充分為孩子學習數學創設情境,出示了一幅電影院的掛圖,讓孩子們有在電影院上數學課的感覺,增強了孩子們探究數學的興趣。本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教師能充分地把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難易程度,能將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使學生不陌生,更容易接受 。如,把電影院每排26人改為每排14人,讓學生觀察掛圖。根據已有的信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考查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師生互動,自主探究,體現課改的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能與學生站在一起,成為學生最信賴的合作者和親密伙伴。
2.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種做法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人本教學。教材是范本,以教材為載體,教師從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個維度去考慮加工教材,在這種理念下的教學是知識之“舟”又是能力之“橋”,也是心靈洗滌之“池”,從而使學生會學習、愿學習。
3.教師對課堂和教學內容有一個宏觀、全局的把握,教學思路清晰,對于重點、難點處理得準確,恰到好處。從估算到準確計算,教師都能入情入理地與學生合作,都能用巧妙的語言與學生對話,并且巧設疑問,使每個知識點都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學生積極的配合老師探索新知,師生融為一體,課堂氣氛活躍,營造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整堂課學生都在愉悅、思維中度過,他們飽嘗了學習的快樂。
4.本節課通過合作、互動、講述、歸納、總結等方法,進行了多元化的思維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做到了把問的權力還給學生,把談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教師引導得當,點撥到位,水到渠成,是一節符合課改的優質課。
5.教師素質好,語言簡練,不啰唆,具有親合力、感染力、調控力。張老師整節課都用親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激發學生,把學生當成孩子,能用兒童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用兒童的心靈去體驗數學,用兒童的方式去探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