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第八冊。
教材剖析:
五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是《約數和倍數》,其中第二節“能被2、5、3整除的數”是學生日后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習約分、通分的必要前提。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看起來明顯,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數的個位數就能發現特征;能被3整除的數卻不能只從一個數的個位數來判斷,而學生又容易受思維定式影響,只注意個位上的數。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關鍵是引導學生找到觀察的著眼點,從而發現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教學設想:
學生通過用數量是3或是3的倍數的小圓片在數位順序表上擺出不同的數,并且根據這些數都能被3整除這個事實,提出了“一個數每一位上的數加起來能被3整除,可能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的初步猜想。這個猜想在后面幾個實驗操作活動中得到進一步證實,在此基礎上歸納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否能被3整除。
2.培養學生操作、觀察、分析、概括、歸納能力。
3.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喜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教學重、難點:歸納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
教學流程:
一、激趣質疑,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共同做一個小游戲,好嗎?請大家聽好,你們任意報出一個數,老師馬上就能判斷出它能否被3整除。你們可以利用計算器來檢驗我的判斷結果。不信試試看!
(生報出數,老師把數字寫在黑板上并判斷。)
師:同學們,檢驗一下老師的判斷是否正確。(生驗算。)
師:想不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其實,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快速地做出正確的判斷,是因為老師比大家先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那么它的特征是什么呢?你們想知道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在動手實踐,動腦思考后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二、探究規律,概括特征
師: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智慧錦囊,打開看看。
1.活動要求:數出一定數量的小圓片,在數位順序表上擺出不同的數,并算算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然后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你們的觀察結果。
師:會擺嗎?像老師這樣把這個小圓放在個位,它表示多少呀?放在十位上呢?百位上呢?
師:同一個小圓,放在不同的數位表示不同的數值。
2.分小組擺小圓片,排數字,并填表記錄。

3.學生反饋、討論交流。
師:動手實驗之后,你們有什么發現嗎?
(生可能答拿2個、4個、5個、7個……圓片擺的數都不能被3整除;拿3個、6個、9個……圓片擺的數都能被3整除。)
學生發現:與圓片個數有關,與數位順序無關。
4.猜想。
①你用幾個小圓片擺成的數一定能被3整除?
②你用幾個小圓片擺成的數一定不能被3整除?
5.操作驗證。
師:是這樣嗎?好,就用你剛才猜想的圓片數量,再去擺一擺、算一算,看看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確的。(學生再次操作觀察。)
6.嘗試概括。
①小圓片的總個數就是一個數的什么?
②你發現“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
7.舉例再驗證。
師:能被3整除的數,它的各位數之和就能被3整除,否則就不能被3整除。同學們說這個結論對嗎?剛才我們是在這些簡單的數中研究的,大一些的數是否可以呢?
(生自由出數,檢驗。)
老師也出一個:999 999 999。
8.歸納小結。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
(師引發學生注意:“各位”與“個位”。)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師:規律的發現為我們更加深入地進行數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應當熟練地應用它。(出示習題。)
1.每人在本上出5個簡單些的數,同桌之間交換判斷。
2.再出幾個稍復雜些的試試。
3.同桌的考驗順利通過了,接受我的考驗嗎?快速判斷屏幕上的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
4.舉了這么的數,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的數啊,你能用這個特征去發現身邊的數能不能被3整除嗎?
師:我先來找一個:我每天乘坐103路車上班,103這個數不能被3整除……
5.商店的營業員忘記了幾個旅行箱的密碼,咱們去幫幫忙。
56()4( ) 12( ) 7( )
四、歸納學法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生自由談。)
師: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節課我們是怎樣進行研究的。我們先擺出了一些能或者不能被3整除的數,然后仔細觀察、分析比較、大膽猜想、舉例驗證,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是我們在研究數學問題時常用的方法。今天回家,你就可以利用這個方法想想能被9整除的數具有什么樣的特征。
五、游戲結課
師:時間總是匆匆而過,為了獎勵同學們這節課的積極思考,咱們做個游戲出教室。符合要求的同學請起立:學號能被3整除的,學號能被2整除的,學號能被5整除的,怎么還有剩下的呢?你們多少號?老師出什么數時他們可以起立呢?這些數是什么數呢?下節課你就會認識它。
反思:
綜觀這節課,在預設與生成中實現了如下目標:
1.創設情境,激發問題意識。
新課伊始的游戲請學生考老師:由學生任寫一個數讓老師很快判斷它能否被3整除。這為學生提供了發現新問題的感性材料,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順勢提出的本課的學習目標,喚起了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學習情感,為學習活動準備了積極的心理態勢。
2.巧引妙導,優化主導作用。
在本節課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節課,學生在提出問題后,急于想知道“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我趁熱打鐵,采用激將法說:“這個問題如果讓你們自己來研究,你們能行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用實驗法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用數量是3或是3的倍數的小圓片在數位順序表上擺出不同的數,并且這些數都能被3整除這個事實,提出了“一個數每一位上的數加起來能被3整除,可能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的初步猜想。這個猜想在后面幾個實驗活動中被孩子們親自證實。在此基礎上歸納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實驗、猜想、驗證、推理和交流成為這節課采用的主要的學習方式。這些學習方式對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總評:
王磊老師的這節課獲哈爾濱市第8屆“苗苗杯”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
一、平實中追求創新
“能被3整除的數”是“整除”這部分知識的難點。在以往的一些教學中,我們經??吹綄W生在列舉了一些能被3整除的數后,仍不情愿把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這個數的各位數字之和有機聯系起來,雖然有的課上不乏有學生能夠發現這一特征,但大多數學生認知困難。王老師在教學中為避免出現牽強地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巧妙地、創造性地創設了學生將能被3整除的數在數位表上畫點子的活動。學生在經歷、體驗畫點子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意識到點子的總個數就是能被3整除數的各位數字之和,并且能被3整除的數的各位數字之和都是3的倍數。學生的認知過程兌現了由經歷、體驗到感悟、認知;由構建表象到探究本質,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有效深化,提升認知的過程,有效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二、樸素中追求深刻
“老師是學生的學習伙伴”是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學生所希望的。這節課王老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的判斷能被3整除的數的活動,不僅僅是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更重要的是在于讓學生感知到相關的公式、規律等數學知識的產生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際中,歷經大量的實踐活動才總結出來的,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踐的緊密關系。在鞏固練習中,王老師創設了與學生身邊的事物緊密相關的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知新知,再回到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