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個“相聲藝術聯合國”,丁廣泉就是這個“聯合國”的總教頭。從1989年輔導加拿大來中國的留學生大山起,到現在他已經收了來自世界70多個國家80多位洋徒弟。十多年來,丁廣泉不僅堅持教外國學生說相聲,而且帶領他們登臺表演,做他們的綠葉,捧紅了他們,如大山、大牛、瑪麗娜、郝蓮露、李霽霞等徒弟。而作為師傅的他,知名度卻較他們遜色得多。很多人對他說:“你是捧紅了徒弟,虧了自己。”丁廣泉說:“當師傅最高興的就是看著徒弟超過自己,教外國學生,還傳播了中國文化,讓他們領略了中國文化的魅力,這多有意義啊!怎么說我虧了呢?”丁廣泉的徒弟們談起師傅,都蹺大拇指稱贊,說師傅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像一位既慈祥又幽默的父親,在說學逗唱中讓他們領略了快樂的人生……
收徒弟人品標準第一,教藝先教做人
丁廣泉是中國煤礦文工團專業相聲演員,是相聲泰斗侯寶林先生的徒弟,以前一直活躍在相聲表演舞臺上,是一位深受觀眾喜愛的相聲演員。他不僅表演功底扎實,而且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他自編自演的相聲在歷屆的國內曲藝、相聲大賽中多次獲獎,被人稱為相聲界的“博士”。
1989年,加拿大來華留學生大山對中國相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學習說相聲,聽人說丁廣泉既有舞臺經驗,又有理論水平,專門找到了丁廣泉。丁廣泉見他漢語水平還可以,熱情又很高,就指點了他一番。大山的表演水平提高很快,在北京登臺演出幾場受到了熱烈歡迎,后來又上了中央電視臺,就火起來了。大山一火,有幾個在北京學習且對中國相聲特別感興趣的外國留學生,就向大山詢問他是在哪里學習的。在大山的指引下,他們就要拜丁廣泉為師。
看他們對相聲感興趣,想專門學習表演相聲,丁廣泉很高興,但要拜自己為師,他卻有些猶豫了。因為他覺得,要當師傅,就不能稀里糊涂地對付,要花心血傳授真功夫。而自己表演的任務很重,還要學習和創作。如果點頭答應當了他們的師傅,這些就要受影響啊!可看著這些外國學生對中國文化這樣感興趣、這樣熱情,又怎么能拒絕,讓他們失望呢?考慮過后,他收下了這些徒弟。
一開始,丁廣泉只是投入地教他們表演的技藝,可在 一次帶他們登臺表演后,丁廣泉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先教會他們做人。那時他第一次帶徒弟們出山,參加在玉淵潭公園里的一場演出,排練時本來定好了誰主誰次的站位,可一到臺上,都搶著往中間擠,搶著表現自己,差一點把節目搞砸了。
有一個學生,總認為自己的國家是最霸氣的,自己也表現出一種盛氣凌人的面孔,甚至還講了些對非洲同學歧視的話,這使丁廣泉很氣憤,狠狠批評了他一頓,并將他開除了。丁廣泉說:大家雖是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但人格是平等的,我們要和睦相處,要尊重別人。如果不尊重別人,那他就不配做我的學生!
這之后,丁廣泉收徒弟定了三條標準:第一人品要好;第二要平等待人,不能有種族歧視的心理傾向;第三,最低要求漢語中級以上水平。后來,他又定了一條規矩:徒弟要有演出,一定要經過丁廣泉的同意,如果不經同意獨自去演出,就不要提是丁廣泉的徒弟。
丁廣泉收徒弟,教這些洋學生,完全是無償付出,從沒收過一分錢學費。有些徒弟給他送過錢,但都被他拒絕了。
徒弟們成名了,丁廣泉高興之余,還不忘告誡他們,要謙虛,不要擺架子、耍大牌。一次演出,因為堵車,大牛遲到了,丁廣泉狠狠批評了他。教育他說,不管什么原因,遲到了就是對觀眾最大的不尊重。他還對所有的徒弟們說:“從事演藝事業的人,心里要永遠想著觀眾,只有這樣,你才能演好戲,也才能做好人。”
藝術上的嚴師,生活中的慈父
有人以為,帶洋徒弟那還不容易?因為他們的洋面孔讓人感覺新鮮,只要他們登上舞臺逗觀眾一笑就結了,所以教他們幾句漢語幽默話,搞搞笑就可以了。但丁廣泉卻沒有選擇這樣輕松的方法,而是將說學逗唱的功夫分章分節地寫出了教案,認真傳授。對徒弟們從嚴要求,一絲不茍。
在教法國女弟子李霽霞在開始學繞口令時,有的音她發不出來,怎么教也改變不了。一連兩天,這位開朗愛笑的法國女孩臉上都擠不出笑容了。丁廣泉為了緩和她的緊張,就說你給大伙唱首法國歌吧,李霽霞唱了起來。聽著她的歌聲,丁廣泉想:繞口令讓她唱著說是不是能好些呢?于是讓她一試,效果果然很好,李霽霞的繞口令這一關很快就過了,漢語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開朗活潑的李霽霞一登臺就特別興奮,表演起來有些過。丁廣泉就教她掌握好分寸,表演時含蓄一些。在他嚴格的教育指導下,李霽霞成熟了,后來被特聘為中國煤礦文工團的外籍演員,跟著丁廣泉老師還下礦演出過呢。所以她對丁廣泉老師特別信任,新交了男朋友,還專門帶他去見老師,并說:“老師,這是我交的男朋友,您看中沒看中?您要是一點頭,我們就行了;搖頭,我們就吹。”丁廣泉故意先搖了搖頭,接著又點頭。李霽霞見他這樣,搖著他的胳膊問:“您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丁廣泉笑了,說:“這意思就是你的事情你做主,我不當多嘴婆。”李霽霞和男朋友一聽樂得跳了起來。
大牛是英國男孩,來自倫敦都倫大學,是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言文化專業的學生,他慕名拜丁廣泉為師,學相聲和曲藝表演的知識。他對中國文化了解得比較多,悟性也高,所以進步得很快。丁廣泉對他要求得也就特別嚴,一次他學一段山東快書,口音總有問題。丁廣泉就說跟他勾了手指頭說練不準兩人誰也許不吃飯,一直練到晚上十點多,才算過了關。丁廣泉煮了一盆餃子,兩人一氣兒吃了個精光。嚴格的要求,使大牛受益良多,2004年,被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聘用,成為了《同樂五洲》欄目的主持人。大牛說:“丁老師像父親、像兄弟還像朋友,到中國我遇見了這樣一位老師,是我最大的幸運……”
亞美尼亞姑娘瑪麗娜是丁廣泉的洋閨女,她拜到丁老師的門下。根據她的特點,丁廣泉決定讓她學習京韻大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她的進步讓人吃驚。如果只聽聲音,你根本不會相信是一個外國女孩唱出來的。瑪麗娜第一次演出,是參加第一屆北京國際曲藝節。丁廣泉給她設計了獨特的出場方式。她人未露面先傳出一陣鼓詞曲韻:“漫天的雪花啊紛飛在窗欞前哪,喜盈盈傳唱著春的歌聲舉國那個上下辭舊迎新正紅火哪……”那聲調如鶯聲燕語,悅耳動人。隨著大鼓的曲韻聲款款上場的,卻是一位高鼻深眼的外國姑娘。全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后面每唱一句下面的觀眾就叫好,氣氛熱烈極了。下了臺,激動萬分的瑪麗娜一下撲進了老師的懷里,淚流滿面,用中國話連連地叫他爸爸。從此以后,瑪麗娜就成了丁廣泉的洋閨女。
這洋閨女對中國干爹特別關懷,總忘不了打電話跟干爹溝通,一到了干爹家,脫去外衣,扎上圍裙就甩開膀子干活,做出的飯和菜雖然味道復雜,但干爹干媽還連說好吃好吃。她特別高興,就讓他們多吃。丁廣泉就笑著說:“傻閨女,吃不下了啊,你拿我們當填鴨哪……”
60歲生日那天,洋閨女張羅著給丁廣泉過,就和其他的徒弟們一起,做了飯,買了花,唱了生日祝福歌,瑪麗娜還送上了親手繡了三個月的一幅畫,讓丁廣泉特別感動。
讓優秀中華文化名揚世界
丁廣泉帶洋弟子演中國的相聲和小品,給相聲的表演帶來了許多新鮮的東西,他將愛爾蘭民歌、非洲民謠和激情的非洲舞蹈引進了相聲和小品的表演中來,增強了表演的活力。也使很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相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和與世界文化進行交流起到了有益的促進作用。在這一方面,丁廣泉考慮得很深很遠。他說:“我們幾代藝人都想把相聲推向世界,有的把相聲翻譯成英文,但效果并不理想。因為文化和語言方面的差異,很多我們漢語中的幽默翻譯成英語就一點不好笑了。我教外國徒弟,就是另辟蹊徑,尋找到和世界其他文化藝術交流的最佳契合點。”
一位朋友說他:“你想這些累不累啊?現在慕名找你拜師的老外很多,雪球越滾越大,每天都擠破門。你只管收下他們,當好師傅就得了。這多輕松,你何必找累呢?”丁廣泉說:“咱作為一個藝人,有責任把從咱老祖宗那流傳下來的藝術發揚光大。現在又有了這樣良好的契機,外國學生進來學了,咱們借著這個機會走出去,擴大相聲在世界的影響,讓更多的外國人聽懂咱們說學逗唱的藝術,那多好啊!”朋友聽了,感觸很深,說:“你這一說,我懂了你,跟你一比,我覺得慚愧啊!”丁廣泉這份要將中國相聲藝術發揚光大、和世界藝術進行交流的責任感,他的很多外國弟子們也都知道,因為他經常對他們講起過。他們很理解和尊重他。他的一位美國弟子莫大偉說:“我最敬佩的就是丁老師那以弘揚中國文化藝術為己任的做人品格,他的藝術良知讓我特別感動。”
那年,丁廣泉應邀攜洋弟子們到美國講學和表演。在美國的幾所大學,他詳細生動地講了中國相聲藝術的起源、發展和現狀,讓他們了解了中國相聲藝術的發展脈絡。他帶領洋弟子們在唐人街表演了相聲和一些的曲藝節目,取得了轟動效應。一次在舞臺后,一位老華僑拉住他的手,流著淚說:“50多年了,終于又親眼看到我小時候常看的相聲啦,我來美國50多年,也沒今天笑的次數多啊…… 咱中國話多好聽啊!可惜我的孫子孫女都不會說中國話,慚愧啊慚愧……”老華僑的一番話讓丁廣泉感觸良多,他握緊老人的手說:“老人家,過去咱們國家不開放,和咱們的交流少,人家都用不上中國話。現在咱們和世界各國的交流多了,都學咱們中國話了,還掀起了學漢語熱潮呢!你看,這不,連外國學生都學會說咱中國的相聲了。”老人聽完點點頭,呵呵笑了。
幾年來,丁廣泉帶著洋徒弟還到過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去表演。每次表演都讓海外的華人感到自豪和鼓勵,也讓外國的觀眾了解了中國的相聲藝術,領略了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國藝術和世界各國藝術的交流。現在,丁廣泉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了,在教洋弟子學相聲的同時,他還去到大學為外國留學生開設了趣味漢語講座、還經常去外國講學和演出。他已不僅僅是一個教洋學生的教頭,而且成了一位藝術交流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