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9日,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任命擔任聯合國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副秘書長的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原代表沙祖康大使,也許是幾任“世界副掌門”中最具個性與棱角的一個。在國際舞臺,在外交角逐場上,這位中國前裁軍事務大使,倚劍仗膽,為國家主權,為民族尊嚴,唇槍舌劍,堪稱“鐵嘴強人”。
據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一位參贊透露,在2006年春節前的宴會上,沙祖康致辭時表示,這是他最后一次在日內瓦跟大家過年了。那是一個打了伏筆的告別詞,是年沙祖康到日內瓦工作正好滿5年。
中國首屆派駐聯合國的外交官、中國聯合國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吳妙發告訴筆者:“聯合國副秘書長需要有豐富的外交經驗和國際知識,流利的外語水平和善于進行多邊協調的能力。”而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聯合國需要面對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中東問題、維護集體安全機制、南北差距等一系列問題,還要充分照顧到大國關系和小國利益。“這是目前級別最高的中國籍聯合國職員職位,當好聯合國副秘書長并不容易”。
在中國外交部內,生性豪爽、快人快語的沙祖康一掃職業外交官的溫良矜持,以勇于建言而著稱。而在公務之余的閑暇時光,沙祖康更是性情中人。即令在星漢燦爛、人才輩出的中國外交界,他也是頗具個性魅力的風云人物。
在西方外交界或媒體眼里,沙祖康曾是中國主管軍備控制領域的高級官員,但是在外交部同行的心目中,沙祖康是“拼命三郎”、“國際侃爺”、“外交部職業殺手”、“傳奇人物”。這當然是一時戲言,但是人們叫得更多的還是“沙大將軍”、“沙鐵嘴”……
從青少年時代起,面對生活磨難而堅韌不拔的沙祖康就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1947年出生于蘇南瓷都農家的沙祖康從小靠割草喂豬、養雞放鴨掙錢讀書。朔風凜冽、冰天雪地的數九隆冬,他害怕濕鞋,竟光著腳上學。雖說在太湖之畔度過了青少年時代的沙祖康有過許多不堪回首的艱難歲月,但是依靠黨和人民陽光般的溫暖,1965年,他終得以跨進了碧樹參天、芳草如茵的南京大學。這為他的人生奠定了第一塊基石。1970年,尚在“文革”中的沙祖康被分配到了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未幾,他即邁出國門,負笈英倫,這是嚴重內亂后中國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
從青少年時代起,面對生活磨難而堅韌不拔的沙祖康就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沙祖康一向喜歡閱讀武俠小說,對伸張正義、除暴安良、主持公道的俠客充滿了敬意。這些不畏強暴的英雄好漢形象,對沙祖康的性格乃至人性塑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沙祖康之所以能不畏強權,敢說敢為,與此也不無關聯。
當1973年臘月,第一場紛紛揚揚的冬雪給整個京城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新婚燕爾,蜜月初度的沙祖康、劉謹鳳(后任中國駐新加坡公使銜參贊、駐韓國釜山總領事等職)夫婦從北京起程飛往科倫坡,正式開始了他36年的外交生涯。如果說茫茫霧都倫敦奏響了沙祖康外交征程嘹亮的沖鋒號,那么科倫坡和后來的新德里中國使館長達10余年的悠悠歲月便是第一樂章。
沙祖康也許一輩子都要感謝慧眼識才的女“伯樂”何理良(前外交部部長黃華夫人、曾任外交部國際條約法律司、國際司副司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女士。
祖籍浙江省余杭的何理良從事國際多邊事務多年。1985年春,何理良前往新德里參加亞洲議員人口會議,與使館二等秘書沙祖康在工作上有所來往。沙祖康給她留下的最突出印象是“機靈”。何理良以行家的眼光認定沙祖康適合搞多邊外交。
惜才愛才的何理良回國后就立即向當時的國際司司長李道豫(后任外交部長助理、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國大使、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會長等職)推薦沙祖康。坐了20年“冷板凳”的李道豫深知人才難得,旋與干部司主管官員楊文昌(后任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長、司長,駐新加坡大使,外交部部長助理、副部長,外交部駐港特派員等職)商議,終得促成此事。
1985年,38歲的沙祖康擔任外交部國際司三秘,正式開始了他的軍控外交生涯。這也改變了他外交生涯的“主旋律”。
沙祖康被分到了四處(裁軍處),處長就是后任中國裁軍事務大使的李長和(前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不到一年,沙祖康就成了李長和的副手,出任裁軍處副處長。
1988年秋,沙祖康飛赴紐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初為一等秘書,未幾升任參贊。那時候的中國代表團下設新聞組、政治組、裁軍組、經濟組、法律組等十幾個組,沙祖康就是裁軍組組長。就是在這一時期,通過一段“見習期”的沙祖康顯示了他在多邊領域的才華。
沙祖康提出了“30票”的“綠燈”方式,這體現了他靈活機動又包含了妥協成分的立場
1995年3月27日,時任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的沙祖康被任命為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副代表、特命全權裁軍事務大使。
走馬上任的沙祖康來到日內瓦,出任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談判中國代表團第二任團長。
全面禁核談判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便是“核查”問題,而“核查”中最敏感的一種核查方式就是“質疑性核查”。在“質疑性核查”問題上,具有很大的對抗性。條約規定是平等的,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往往無法達到平等。為了有效維護第三世界國家的正當權益,防止有關國家濫用“質疑性檢查”權,中國政府一直主張:須經核查執理會三分之二多數表決通過方能進行。這即是所謂“綠燈”方式。而西方國家則極力主張“紅燈”方式。也就是說,除非在24個小時之內,核查執理會有四分之三多數反對,否則立即實施核查。在中國代表的堅持下,西方國家同意“四分之三多數”的“紅燈”方式減少到“三分之二多數”的“紅燈”方式。但是,沙祖康提出了富有特色的“綠燈”方式。
根據規定,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執行理事會有51個理事國,如果是“三分之二”票,則是34票,如果是“二分之一”票,則是26票。沙祖康提出了“30票”的“綠燈”方式,這體現了他靈活機動又包含了妥協成份的立場。
但美國人不同意,談判暫時宣告中斷。
沙祖康找到了俄羅斯大使。“我無法支持貴國。”俄羅斯大使雙手一攤,“葉利欽和克林頓已達成協議,發表了聯合聲明,同意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草案不加修改地通過。我們作為大使,不能違反總統的指示。”他擺出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但沙祖康并不泄氣。
“我理解你的處境,不必為難!”沙祖康真是痛快,“但是,你們保持沉默,做到不說話總可以吧?就讓中國與美國來談判行嗎?這點總可以吧?”
“祝你好運!”俄羅斯大使自然順水推舟。接下來,沙祖康又分頭連軸轉地拜訪了包括英、法以及不結盟國家在內的數十國大使。加拿大、德國裁軍事務大使為沙祖康鍥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動,他們也不無善意地提醒沙祖康:“根據我們的經驗,美國依仗絕大多數國家支持,要他改變立場是沒有可能的。”沙祖康大使含笑稱謝。
當時,中美雙方約定各自向國內報告。24小時過去了,美方一點沒有消息。有些人耐不住了。但是,素知美國人脾性的沙祖康此時卻“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48小時后,萊德加大使緊急約見中國大使!沙祖康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知道好事成矣!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就這樣定下了……
沙祖康重返日內瓦時,身份已經是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及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代表
1997年12月,告別了日內瓦滿城春色的沙祖康回到了祖國,隨即出任剛剛組建的外交部軍控司司長。該司是由他擔任國際司副司長期間的軍控處發展起來的,以應對冷戰結束后新形勢下的軍控問題。針對美國研發和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NMD)和戰區防御導彈系統(TMD)。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在核領域先后發生了四件大事:一是朝核危機;二是核不擴散條約(NPT)的無限期延長;三是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談判;四是印巴核試驗。用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話來說,中美在這四大事件上的合作堪稱典范,集中體現了中美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這四件大事,沙祖康都親歷其間。
當新世紀來臨,沙祖康重返日內瓦時,身份已經是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及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代表。
與聯合國政治總部紐約不同,日內瓦是名副其實的制定游戲規則的地方,這里的國際組織最集中,也是多邊外交的重要戰場。從多邊裁軍談判會議到世界貿易組織,從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及環保類國際組織等。沙祖康的外交舞臺一步步拓展。用沙祖康自己的話講,“日內瓦看似是平靜的花園城市,實際上是個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的地方”,形象地反映了日內瓦多邊外交斗爭之激烈。
這期間,他最被人稱道的有兩件事,一是阻止將臺灣問題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大會議程,二是出席聯合國人權會議。
2004年3月,聯合國第60屆人權大會在日內瓦召開。美國代表在會上攻擊中國人權狀況。沙祖康在會上即席答辯,言詞尖銳且不乏幽默:“我們建議美國自己照照鏡子。雖然中國并不富裕,但愿意向美國免費提供一面鏡子。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們將散發的《2003年美國人權狀況白皮書》。但我在此建議大家不要在睡前讀,因為那會讓你做噩夢的。”
遇到工作干得好的下屬,“沙大將軍”也會直接把電話打回到部里,要求給他們提職
沙祖康被公認為“工作狂人”。他任職軍控司時,自己總是早去晚歸,以至于軍控司的許多工作人員只好隨著加班。那段時間,軍控司辦公室的燈光總是外交部大樓最晚熄滅的。
沙祖康人在哪里就會改變哪里的作息制度。在日內瓦工作過的中國外交官圈子里,則流傳著一個“12點”的故事。講的是沙祖康2001年剛到日內瓦當大使那會兒,曾要求某參贊12點向他匯報工作。等那位參贊第二天12點敲開沙祖康辦公室門時,沙祖康很是生氣:“你怎么才來?”參贊愣了:“不是12點嗎?”沙祖康說,“我指的是晚上12點,誰讓你第二天12點才過來。”
當時,沙祖康很少在凌晨2點之前睡覺,夜里12點之后聽取匯報、批改文件也是家常便飯。他平日對工作人員的管理也非常嚴格,被認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對于工作沒做好的人,即使是參贊也會被當眾批評,曾經有兩任參贊任期未滿就被送回國內。但是遇到工作干得好的下屬,“沙大將軍”也會直接把電話打回部里,要求給他們提職。
“工作狂人”沙祖康還是個運動好手。幾位老同事不約而同都提到他的體育愛好是羽毛球和游泳,并且經常跟年輕人打羽毛球,一點也不服老。有一次,代表團駐地的草坪需要修整,做完預算發現要花30萬瑞士法郎。于是,沙祖康決定,全體駐館干部周末不休息,他帶頭干活,居然修整得很好。
沙祖康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沒什么絕活,就是真誠。我一輩子不講假話,永遠講實話。因此大家都信我,盡管我講話很直爽,但可靠、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