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泡沫 “秀”不出華彩
在一浪高過一浪的選秀活動中,近期開始的“紅樓夢中人”一不留神集脫口秀、模仿秀、真人秀之大成,如火如荼地沉浸在大規模的所謂全球海選中。
《紅樓夢》作為中國最具魅力的文學名著,對它的重拍本來就是一個十分敏感且頗具風險的舉動。借助于商業化炒作未拍先火,固然可以吸引眼球、賺足人氣,但吊足的胃口和預設的期待決不可能用預支的“轟動”來滿足。當年,為拍好紅樓夢,導演王扶林前后用了6年把精心挑選的青年演員放在頤和園里集訓,歷盡艱辛拍成紅樓夢。但在紅學專家眼里,仍感覺與原著所營造的意境差之甚遠。如今,不做扎實深入的文化積累和基本功訓練,靠著花拳繡腿的商業炒作制造轟動效應,豈不知,作秀只能秀出熱鬧和泡沫,但秀不出深沉的人生思考,更秀不出有深刻的藝術韻致的精品力作。
脆弱大遺址亟需保護
近來,全國各地大遺址古墓葬被破壞和盜掘的事件時有發生,形成了繼西漢時期為取銅器鑄錢而盜墓、清朝時為考據歷史而盜墓之后第三次盜墓高峰,而且遠比前兩次猛烈,屢禁不止的盜墓犯罪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由于大遺址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和相互之間的社會關系,是最大規模的文化遺產,而身處野外又極具脆弱性,因而需要更加積極的保護。
啟蒙館里撒下一片國學種子
北京孔廟國學啟蒙館每屆孩子一年修業期滿,都會在大成殿前舉行匯演。他們穿著古香古色的唐裝,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弟子規》《論語》等傳統啟蒙教材的優秀段落,伴著輕快活潑的音樂吟唱《清明》《憫農》等詩句。
或許,背誦的東西孩子們不能徹底理解,但就在這種感知式的領略中,多少也會浸潤些祖先處世的情懷與生活態度。許多篇章,只是他們機械性的記憶和粗淺的印象,然而,在血液中靜靜流淌的傳統精髓,會不知不覺影響著他們待人接物的態度,會在潛移默化中營養他們一生。
慈善資金不足奢侈品先行
我國每年募集的不足100億元慈善資金尚不足全國GDP的0.05%,而美國每年的慈善資金能占到GDP的2.4%,有近80%來自于國民。中華慈善總會的統計表明,我國擁有80%以上社會財富的富人對慈善事業的捐贈小于15%。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我國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