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是當前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創新素質的基本內涵是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等幾方面。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從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抓起。對于一個問題所要求的適當答案,不與他人相同,總有新想法、新設計、表現得獨特,就屬于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表現。這種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出發點和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基礎。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
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一切發明創造都離不開科學的觀察。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觀察和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 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問題,審視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
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側面積”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將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可以得一個什么圖形?當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到,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或一個平行四邊形后,我要求學生說出,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的邊長、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相當于圓柱的什么?這樣學生加深了對圓柱表面積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出示了這樣一題: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邊長為12.56厘米的正方形,求這個圓柱體的底面積是多少?學生因為經過實踐操作懂得了這個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正方形,即為這個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因此,學生能很快求出這題的答案:圓柱體的底面半徑為:12.56÷3.14÷2=2(厘米),因此圓柱的底面積為:3.14×2×2=12.56(平方厘米)。
二、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標新立異
常規是我們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在掌握常規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突破常規,敢于設想創新,敢于標新立異。
例如:李老師帶了若干元去買書。一部書分為上、下兩集,用全部錢能買上集10冊或買下集15冊。已知上集比下集每本貴2元, 張老師一共帶了多少元?
這題學生一般用“歸一”和“倍比”的思路解答。
解法(1)
2×10÷(15-10)×15=60(元)
解法(2)
2×10×[15÷(15-10)]=60(元)
在運用“歸一”和“倍比”解法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啟發學生進行分析,如果把李老師所帶的錢看作單位“1”, 那么,上集每本的錢則占總錢數的1/10,下 集每本的錢則占總錢數的1/15,這樣就可以找出一組相對應的數量,即上集比下集每本貴2元, 相當于總錢數的 (1/10-1/15),因此,可求得張老師帶的總錢數是:
解法(3)
2÷(1/10-1/15)=60(元)
在教學中,我們要多給學生發表獨立見解的機會,對有獨到見解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表揚,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設計開放性習題,進行思維發散
開放性習題往往答案不固定或條件不完備,能引起學生思維發散。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訓練思維發散,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例如,結合應用題教學,我出示了這樣一題:“紅星小學有250名師生,現在要租車去游覽。有兩種車供選擇:48座的大巴車,每輛租費480元;20座的中巴車,每輛租費220元。怎樣租車才能使每個旅客都有座,又最省錢?”
解答這樣的問題,一般要設計幾種方案,進行比較后,再確定最佳方案。而選擇最佳租車方案,一般應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是盡量多租每個座位花錢少的車;二是使空座位盡量少,提高座位利用率。
我先請學生自己設計好方案,然后再進行交流。學生經過討論,得出了以下方案:大巴車每座需:480÷48=10(元),中巴車每座需:220÷20=11(元),可見大巴車每座租費比中巴車便宜,因此,應盡量多租大巴車,少租中巴車。因為,250÷48=5(輛)……10(人),所以要租用大巴車5輛,中巴車1輛。這種租車方案有空位:20-10=10(個),租費為:480×5+220=2620(元) 。
以上方案只考慮了第一方面,即多租每個座位花錢少的車,而忽略了第二方面,即是空座位盡量少,提高座位利用率。這時我就啟發學生在上面方案的基礎上作調整適當的調整,從而得出最佳租車方案:少租1輛大巴車,增加2輛中巴車,即租用大巴車4輛,中巴車3輛,這樣就只有空座位:48×4+20×3-250= 2(個),租費為:480×4+220×3=2580(元)。這種方案,既能使每個旅客都有座位,又最省錢。
創造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人才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既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西場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