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寫文章都喜歡引經據典。一來把“經典”當作飛機、大炮,在這樣強大的“火力”掩護下販賣自己的觀點顯得理直氣壯;二來有時候江郎才盡,可以把名人觀點當成葡萄架,自己借架子爬藤也可以省力一些。就算不寫文章,高雅點的國人平時說話也喜歡丟書袋子,以此顯示自己品位不凡。
前不久出席一個朋友聚會,席間大家就世界形勢交換了咸吃蘿卜淡操心的看法。鄙人作為一個教師,當然也不能不展示一下自己的學問,于是說了一段蘇格拉底的軼事。
“嘿嘿嘿……”竟然有人發笑,是老同學張彼得。
“這恐怕不是發生在老蘇身上的事,老蘇也從來沒有說過那些混帳話。”張彼得笑著說。我不免有些惱怒,一問才知道這則軼事是他一個作家朋友杜撰的。那人出了本類似《心靈雞湯》的書,為了書有市場便在文章中虛構了許多名人名言和名人軼事。其實那些名言都是他自己說的,事情也是胡思亂想出來的,而我正是那本書的受害者。
“一個城里男孩kenny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里花100美元買了一頭驢,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帶來給他。可第二天農民來找kenny,說:‘我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那頭驢死了。而我已經把錢給花掉了。’
kenny說:‘ok,那么就把那頭死驢給我吧!我可以用那頭死驢作為幸運抽獎的獎品。’幾天后kenny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并把那頭死驢作為獎品,他賣出了500張票,每張2塊錢,一共賺了998塊錢!
農民好奇地問他:‘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 kenny回答:‘只有那個中獎的人表示不滿,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了他!’。許多年后,長大了的kenny成為了安然公司的總裁。”
那天兒子給我講了他從書上看到的這個智慧故事,我讓他把這本“雞湯”扔了。首先這樣騙子式的智慧人物根本就不值得學;其次,故事荒謬得難以自圓其說。假如你去買彩票中了500萬,結果發現500萬是假幣。彩票發行商說:“那就還給你買彩票的2塊錢吧。”于是,你覺得沒吃虧,拿起2元錢就走了。你是什么人?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傻子,二是發行商請的“托”。無論是哪種,其他買彩票的人都會去報警,發行商因詐騙坐上10年牢是難免的。
用自己的腦子思考,不要去搬什么名人名言了。現在我只能這樣教育孩子了,因為一不小心你說的“名人”就有可能不是孔子、比爾·蓋茨說的,而是某書作者聽街頭賣燒餅的武大說的。
主編的話:
與其說是拒絕名言,不如說是拒絕名人。之所以拒絕名人,是因為被一些借名人之口說自己話的人所騙。我贊成用腦思考,不要盲目崇拜名人名言,但也不必一概拒之,只要這個“名言”的確是個名言。即使這個名言是武大所說,只要它對人生有益,信它一回又何妨?其實,武大也是個名人吶!
對假名言的憤怒,使作者對所有的名人名言都心有余悸。這不由得使人想起那個“孩子和污水”的故事。(忘了誰說的了,就算是武大說的吧。)那個故事告誡我們:不要將孩子連同污水一起倒掉。這話有一定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