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排除市場競爭的客觀性和激烈性。無論是公有企業和非公企業都是重要的市場競爭主體。它們競爭過程的得失成敗,最終取決于自身的競爭力,即企業之間相互交鋒、較量的能力。它表現為個體競爭力和群體競爭力。個體競爭力是以個體為本位的競爭能力,群體競爭力是以群體為本位的競爭能力。這兩種競爭力相輔相成,和諧并存,協調發展,形成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一、員工個人奮斗與個體競爭力
1、個人奮斗與個人主義的比較。我國在很長時間內,人們都認為個人奮斗就是個人主義,簡單地把個人奮斗與個人主義等同起來,既害怕個人主義也否定個人奮斗。其實只要將個人奮斗與個人主義進行比較,就不難發現兩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重要的差別性。美國人過份夸大個人主義的作用,倡導極端個人主義,使極端個人主義成為美國企業和美國社會中的主流道德意識。我們允許個人奮斗,旨在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個體、個性在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個人奮斗不應受到批評、譴責和否定。盡管這樣,個人奮斗精神在我國企業和我國社會中終究是一種非主導的道德意識,而集體主義才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對我國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設起著導向作用。
2、員工個人奮斗是個體競爭力的直接源泉。個人奮斗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個人奮斗的動力來自于對個人利益的關心和追求。員工個人奮斗的過程是增強個體競爭力的過程。一方面,員工個人奮斗是出于實現自我價值,其結果也提高了自我的競爭力。按照美國著名的心理學、管理學家馬斯洛關于人的需要多層次理論,實現自我價值是人的需要發展到最高或最后境界。員工個人奮斗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以最大限度的主觀能動性,建功立業,達到功成名就,實現自我最大價值。自我價值也就是個人價值,而個人價值是自我競爭能力的內容和體現。在員工個人奮斗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意味著提升了自我競爭能力。例如企業中科技人員的個人奮斗,不僅創造了知識價值和道德價值,還樹立了他在組織中的崇高地位和顯現了突出作用,既有利于他對內的職業競爭也有利于企業的對外競爭。另一方面,員工個人奮斗是為實現個人理想的競爭行為,也是為實現社會理想而貢獻一份競爭能力。人的理想區分為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不管哪一種理想都是人的內在驅動力和競爭力的源泉。個人理想包括個人的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社會理想在我國現階段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員工個人奮斗,直接目的和結果是實現個人的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隨著個人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實現,員工個人也對社會理想的實現也作出了一份貢獻。當然也應該看到個人奮斗強勢和弱勢同時并存的情況。對于那些有偏才、奇才,或合群性差但有專長和特長的人才來說,具有較大的強勢,能對企業的挖潛、革新、改造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作出貢獻,也增進了個人利益。但并不是所有的員工都有獨特才能和獨特作用能進行個人奮斗的,也不是所有的工作和項目都適合個人奮斗才能完成的。現代企業生產是社會化大生產,企業經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只能遵循分工—協作—整合的客觀規律辦事,所以,個人奮斗在企業中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是個人奮斗的弱勢。然而,正是個人奮斗的強勢鑄就了企業的個體競爭力,它是群體競爭力的組成部分。猶如一所大學有一兩個大師,不僅意味著它的知名度高,而且表明它有強勁的個體競爭力;一個現代企業尤其是這樣。所以,企業對員工個人奮斗應采取必要措施給予支持和激勵,并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個人奮斗與團隊合作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團隊合作精神與群體競爭力
1、我國企業最缺團隊合作精神。在現階段,我國一些企業最缺什么?最缺資金嗎?最缺技術嗎?最缺人才嗎?可以說是,也不是。先從兩段民謠說起。民謠之一:“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民謠之二:“一個華人心里慌,兩個華人好商量,三個華人打內仗,四個華人打麻將。”這些民謠并不是“無病呻吟”或“家丑外揚”。從民謠可看民心和民意。上述兩段民謠描述的現象,其原因較復雜,但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大家缺乏團隊合作精神造成的結果。一個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的群體和企業,必定只有內爭、內散、內耗、不和諧,而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本來在世間一些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資源,只要有了人加上正確的領導,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人多熱氣高、力量大,意氣風發,斗志昂揚,人多好辦事,也容易辦成事,但人多了往往就會造成內爭、內散、內耗,欠團結和諧,缺乏士氣、缺乏干勁。這除了人的本性中“怕吃虧”這一基因作祟外,就是管理不善的緣故。歸根到底是管理中沒有培育出團隊合作精神。
2、團隊合作精神是群體競爭力的重要源泉。什么是團隊合作精神?概括地說,就是大家團結和諧、合作共事的精神狀態。主要內容和要求:(1)以人為本,不是以物為本或以財(錢)為本。只有以人為本,才能看到人的價值,充分發揮人的作用。(2)團結和諧,不是內爭內耗,一盤散沙。只有團結和諧,才能關系融洽,相互支持,相互幫助。(3)同舟共濟,不是同床異夢,貌合神離。只有同舟共濟,才能同心同德,克服困難。(4)團隊出擊,不是分心分力,孤立奮斗。只有團隊出擊,才能形成“氣候”,競爭取勝。(5)優勢互補,不是優勢越強,內耗越大。只有優勢互補,才能充分利用資源,取得整體效能。這種團隊合作精神是現代企業應對許多機遇和挑戰所十分必需的,缺少了這種團隊合作精神,就會打敗仗,吃大虧。只有把個人的力量融入群體的力量之中,才能獲得強大的力量;只有把個體的利益融入群體的利益之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利益;只有把個體的權力融入群體的權力之中,才能獲得廣泛的權力;只有把個體的存在融入群體的存在之中,才能獲得永恒的存在;只有把個體的發展融入群體的發展之中,才能獲得不斷的發展。總之一句話,只有把個體完全融入群體之中,才能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從現代企業來看,員工群體和諧才能凝聚和形成群體競爭力。雖然個體競爭力具有不可否定的作用和意義,但它畢竟是單方面、單項目的展開競爭,缺乏全方位的和持久的競爭優勢,而只有群體競爭力,才能全面的和綜合的進行競爭,并且一以貫之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戰勝強大的競爭對手。
三、正確處理群體競爭力和個體競爭力的辯證關系
在現代企業,無論是群體本位還是個體本位都不能全面地體現員工和企業的關系,都不能完善地實現群體與個體的和諧以致群體競爭力和個體競爭力的整合。前者“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容易壓抑個體的創造性,不利于企業的和諧發展;后者則“只見樹林不見森林”,容易誘發極端個人主義,不利于企業的和諧發展,而只有辯證地看待和處理員工與企業的關系,才能真正實現群體與個體之間的和諧發展以致綜合競爭力的增強。
1、以“企業團隊”意識先導,著力抓好企業團隊建設。從企業角度來說,培育團隊合作精神來增強群體競爭力,首先要確認企業團隊這一概念。長期以來,我國的員工只有企業意識,而缺少“企業團隊”意識,因此,確認企業團隊是培育團隊精神和增強群體競爭力的前提條件。其意義有三方面:一是確認企業團隊,有利于員工樹立團隊競爭意識。員工只有“企業”意識是不夠的,因為企業可以是團結和諧型的,也可以是非和諧型的。而認為企業是一個團隊則不同了,它是一支團結奮斗的隊伍,好像體育團隊一樣,是要參與激烈的競爭和較量的。通過競爭和較量,這支隊伍怎么樣就一目了然了。可見,將企業當作團隊看待,既有利于員工先確立團隊意識,同時又增強了競爭意識。二是確認企業團隊,有利員工培育團隊合作精神。當員工只有“企業”意識時,對辦好企業而形成市場意識、質量意識、風險意識、還有資金、人才、技術等意識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卻缺少人的團結和諧,互相合作的意識,因此往往是見物不見人,見人不見精神的片面性思維比較嚴重。當員工有了企業“團隊意識”時,情況就不同了,看到了企業作為一個團隊,就必不可少的倡導團隊合作精神,這是國內外企業取得成功的基本經驗。對企業團隊來說,競爭和合作是同一問題的兩個側面。對外要團隊競爭,對內要團隊合作,團隊競爭需要團隊合作,團隊合作是為了團隊競爭。三是確認企業團隊,有利于員工增強團隊成員的責任感。當員工只有“企業”的概念時,唯知道企業是老板的,我是為老板打工的;也知道自己屬于企業員工,具有強烈的依附感。而當員工有了“企業團隊”意識時,就懂得自己是企業團隊的成員,就像體育競賽場上的運動員,不是場外觀眾,是參賽選手,要么打敗對手,要么被對手打敗。所以,不管結果怎么樣,都要背水一戰。
2、為員工個人奮斗增強動力,排除壓力和阻力。首先,設立特殊貢獻獎,增強員工個人奮斗的動力。獎勵是激發員工個人奮斗提高個體競爭力的手段和動力。在企業中,除了設立傭金、超時獎、績效獎、職務獎、建議獎、節約獎外,還要設立特殊貢獻獎,這是鼓勵員工個人奮斗提高個體競爭力所必需的措施。其次,排憂解難,為個人奮斗的員工消除壓力。員工個人壓力一般有幾種:一是工作壓力;二是社會壓力;三是經濟壓力。對上述壓力,企業管理者要力排異議偏見,消解誤區,為個人奮斗的員工排除阻力。這樣,既有利提高員工的個體競爭力也有利提升群體競爭力。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