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里,無論是輿論還是政策,都在不斷地打擊投資行為,但是投資大潮并沒有因此而消退,相反,民眾投資的熱情越來越高漲,如果說2006年還是大眾學習投資的時代,那么在2007年,我們將迎來全民投資時代。這樣的情形不能不讓我們問一句:為什么?
話題回到最初,在脫離小康時代之后,我們將走到哪里去?對于小康,國家是這樣定義的:解決溫飽。解決溫飽之后,手里有了余錢,那么這些余錢要用來干什么?放到哪里去?投資的話題因此而生……
政策發力,投資投機相分離
一直以來,我們把居住需求當作真實需求,把投資需求當作是虛假需求.國家幾次三番出臺政策加以打擊,可是這樣的需求并沒有被打壓下去,所以,我們應該相信,投資也是大眾的真實需求,有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通過投資讓余錢發揮效力。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正是政策的打擊讓熱錢絕了跡,讓投機絕了跡,也正是政策的作用,使投資和投機有了分離。
在政策出臺之前,房地產市場活躍著熱錢的蹤影。什么是熱錢呢?熱錢就是快進快出的錢,這些錢在2006年一系列政策的打壓下,基本絕跡了。以前大家會看到炒房炒樓花,這里面有好幾道炒作,在排號的時候炒一道,到國土局登記之前再炒一道,登記后更名又可以炒一道,有些在入伙之前,有些在二手樓之前,還能再炒。但是通過幾道政策的打擊,比如禁籌令、國土局下載合同、不能更名等等,就把炒樓的手段限制住了。
房地產經濟在實際上是產權經濟,如果沒有了產權作支持,沒有了合同的支持,所有的投資行為就不能成立。在政策的打擊下,現在房地產市場上留下來的錢,都是長錢,是用于是長期投資的。也可以說,因為政策的打擊,很多投機行為不得不轉作長期經營,變成了投資行為。
大眾投資推動房價上漲
2006年的房價快速上漲被很多輿論歸罪于熱錢。我認為熱線肯定沒有這個能力讓房價上漲。熱錢本身很小,對市場的影響也有限,再者現在已經沒有了讓熱錢自由進出的空間。另外。股市也不是讓房價上漲的推手,在股市全面上漲之前,房地產市場已經欣欣向榮,一片大好了。
那么是宏觀調控造成的嗎?很多人認為宏觀調控限制土地供應,造成了房價上漲,對此,我有不同看法。宏觀調控所限制的土地,并不是限制供應總量,比如禁地令的出臺,它所限制的,是不通過公開市場出讓的土地,是在堵住原來的土地供應漏洞。這一點,對房地產市場只有利好。當然了,宏觀調控也使得高端市場供應減少,從而升值,但是這些并不影響大局。
我個人認為,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中國的貨幣發行量太大,而市場對房子的需求量也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大眾需要把手里的余錢放到一個理想的地方,如果單純是為了自住,他可以通過租房來解決,而置業的本身就是對未來的一種投資,所以要把自住需求和投資需求作一個徹底的分界,是非常困難的。房地產天生就具有投資性,不論是自住還是投資,行為人本身都是看好未來資產升值這一走向的,沒有人會在普遍認為房地產市場越走越跌的情況下,還要進行置業或投資。正是由于大眾的投資行為,大眾對于未來的信心,帶動了我們的房地產市場越走越熱。
房地產投資需要專業引導
當然并不是說投資熱就意味著大家都能賺錢,和買股票一樣,買房子也需要投資分析,而且是相當專業的一件事。股票分析師大家都見得多了,經常聽他們分析股市的走向,每只股票的走向,不論他們的分析是對是錯,媒體和大眾都有足夠的接受程度,但目前對于房地產的分析卻沒有多少人愿意聽,這個現象并不健康。
隨著大眾投資時代的來臨,應該有一支專業的房地產隊伍來幫助大家作個分析。香港的有線電視臺每天都像股市播報一樣,為大眾分析著房地產市場,不論是土地的出讓,還是具體某個樓盤的情況,都一清二楚。只有讓信息最大程度的公開、透明,才能消除房地產市場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也才是對大眾投資的負責。
舉個例子來說,怎么判斷房地產的投資熱點?作為一個區域性很強的行業,房地產跟股市有很大的不同,你在北京買一只股票和在上海買這只股票,價錢、收益都是一樣的。但同樣的開發商,在北京和在上海的產品可能完全不一樣,可比性也很小。
因此在判斷房地產投資的熱點時,可以有這么幾個依據,人的流向、主導行業的流向,以及資金的流向。如果一個城市的人口是凈流出,而他的房價還在增漲,那么這個上漲的空間是有限的,相反,一個城市的人口是凈流入,即使短期內房價沒有增漲,也會帶動租金的上漲。
除了這幾點之外,主流媒體關注的焦點區域,信息傳播快,通常也是房產增值比較快的區域。某些區域受到關注,它的交易就比較活躍,反之就下降。比如說深圳的銀湖,一直以來都是傳統的別墅區,但是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它已經漸漸脫離了主流市場,現在銀湖的房價比起華僑城低了很多,除去一些外部的因素,它在市場上的活躍度,媒體對它的關注度,都不可忽視。而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這幾大區域,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這里的房價也是屢屢領漲全國。
此外,隨著城市中心化進程加劇,中心城市的房價和三線城市的房價會出現明顯的差距,不同品種之間漲幅不會一致,不同區域之間漲幅也不會一致。籠統用均價來一概而論,對于看清楚房地產市場的走向并沒有多大的意義。豪宅的上市會拉高均價,安居房的上市又會推低房價,房地產市場要區分開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有意義。也正是由于這些錯綜復雜的情況,所以才更應該借助專業人士的幫助。
2006年,民眾的投資行為剛剛起步,從2007年開始,我們才真正走人了大眾投資的時代,房地產市場必將會隨著大眾投資的不斷進入,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價值投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