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房地產正在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其中很多是海外投資者。據美林公司預測,印度房地產市場將從2005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900億美元。
宏觀及金融市場
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也不慢,一些分析師預計GDP的增長率將提高到9%。高盛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預言,到2030年,印度的經濟將超過日本;到2050年,印度將成為繼中國和美國之后的第三大經濟體。

另一方面,印度雖然有通脹壓力,但在2006年4月中旬舉行的一次會議中,印度儲備銀行的主席反對升息,堅持讓利息率保持6%不變。印度銀行在自由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已久,在銀行經營和為印度企業融資的經驗豐富。在孟買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司有6000多個,是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的兩倍。孟買證券市場蒸蒸日上。SENSEX30指數在過去的三年里已翻了一番。印度股價的狂漲已引發估價問題。SENSEX30指數內成分股的交易價是公司預期收入的24倍,是亞洲繼日本之后最貴的股票。短期內印度股票的上漲潛力似乎受到限制。
基礎設施
但在基礎設施方面,印度缺乏道路、機場、電信設施、電力供應等有形基礎建設。很多城市一天之內要斷電幾次。而從孟買國際機場進入這個印度的金融中心,竟沒有一條直接的路,出租車司機不得不走小道以避免塞車。
如果投資者決定在印度投資經營一個辦公或住宅樓,最好買一個備用發電機,用來為租戶提供不間斷的電源。但這將大大地提高投資者的經營成本并影響凈收入。雖然與基礎建設沒有直接關系,但印度有超過1.22億的人口沒有廁所,3000萬人面臨缺水。
分析師預測,要想將印度的基礎建設提高到一個合理的水平,至少需要1150億到1130億美元的投資。
人口及城市化
根據聯合國人口委員會報告,到2050年印度將有16億人。
到本世紀中葉,印度最密集的人口群體將是40歲—50歲那一組。印度人的年齡中值是25歲。
財富分布狀況
根據《福布斯》雜志的數據顯示,印度的財富集中程度居亞洲之首。印度最富有的40個人的總資產為1060億美元,僅印度最富有的人拉克希米·米塔爾自己名下就有235億美元。與此同時,卻有2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
印度的財富似乎都集中在“城市精英”的手中,財富分布的不均自然引出支付能力問題。印度的房價在過去兩年里平均上漲了3倍,孟買南部CONDO的價格已逼近曼哈頓的水平。同時,進城務工人員經常住在用紙板搭建的棚戶里,無力負擔哪怕是最起碼的住宅。
印度的日益繁榮正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
商業慣例與法律系統
自英國人統治以來,私有企業、私人財產和法制在印度就已司空見慣。雖有民主傳統,印度辦事程序之繁瑣聞名遐邇。官僚們炮制了迷宮似的規章制度,延滯投資進程。盡管司法制度頗為強大,但不同的州對法律的解釋和執行有所區別。
另外,與土地購買、物權登記、房地產稅收、房租調控、以及城市土地發展相關的法律還未得到修訂,不能反映近年來印度的發展。所有權不明,而且購地成本非常高。商業關系在任何國家都重要,在印度也不例外。但是印度看起來比較客觀,比較開放。你不需要建立那些“特殊關系”來開辦自己的房地產業務,取得必須的信息,或開始置辦產業。
2005-2006上半年時間里,印度的土地價格上升了30%到100%,房地產股票價格飆升了2000%。高盛公司亞洲房地產投資主管邁克爾·史密斯說:印度是亞洲最令人興奮的房地產市場,是亞洲正在上升的幾個主要市場之一。
房地產價格突飛猛進吸引了摩根士丹利和美林這樣的公司,它們直接投資房地產項目。很多外國公司則向投資印度開發商的基金大量投錢。
據推算,準備只投向印度的房地產基金已經籌集資金27億多美元。而摩根公司、英國的奈特·弗蘭克公司以及其他外國投資者正計劃籌集高達40億美元的資金,也投入印度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