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規范外資
在中央去年出臺限外政策以后,數據顯示外資并沒有因此放慢布局中國的速度;相反,越來越多的國際著名投行、私募基金重金砸入中國市場。 高緯環球董事長Kim Clarkson對此公開表示: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調整政策以適應市場需求是正常的,外資如要在中國投資,應堅信政府調整政策的良好出發點。
通過宏觀調控,外資得到的信息則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對于海外資本是有需求的。這就是說,所謂宏觀調控對于外資影響,在他們看來更多的只是對于市場的規范,目的是適應正常的運營。
“政府一系列調控之后,對中小基金或者是看短線投資的外資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設置了一些門檻,有些項目進不來了,想短期獲利則空間不大;反過來講,我們接觸的很多大的投資機構,實際上非常歡迎政府的這種規范市場行為,因為大家覺得規范了之后,市場開始在一個非常規范的商業運營模式、更開放的平臺模式去運營,對大房產開發商來講,實際上是一個利好因素。”BAZO投資(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鄭小平如此表示。
據悉,最近尋求中國項目、尋求良好本地合作伙伴的外資機構眾多,其中有歐洲的Bentall、Acapita,北美洲的Eurovest、Centerpomt、Prax,澳洲的PML、AIMS,中東的Sama Dubai、Nakheel。
二線城市成新熱點
RREEF,德意志銀行名下最大的房地產基金,近日在中國珠海簽署了2億美元額度的開發項目,針對的是中級住宅市場。
ING地產于2006年12月募集了3.5億美元的中國地產機會基金,投資目標是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中等標準大眾住宅項目。
“實際上中國有很多市場,中低端的、大的、小的、旅游度假性質的。現在德意志銀行的投資給了一個很好的信息,國際上這么多的投行反過來關注大眾住宅產品,而且不是高端產品,多是中級產品。這正是我們國家最需求的,正是最需要有良好管理理念的外資配合的,這是一個很好的信息。”鄭小平分析。
在去年年底的境外投資峰會IQPC上,外資對于中國二線城市發展所帶來的投資機遇高度重視,并且認為中國除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外,應有近40個二、三線城市達到外資投資標準,像南京、天津、沈陽、成都、重慶,包括沿海的福建各城市等。這些城市可能具備比一線城市更有潛力的優秀投資項目。據了解,在這次峰會上,99%的參會人希望投資的是二線城市。
世邦魏理仕在剛結束的重慶二線城市投資峰會上表示,中國二線城市的住宅投資預期收益,將高于一線城市。
“買現樓已經不可能了,基金數量目前已經超過甲級寫字樓的數量。”鄭小平認為:“外資在中國投資,非常關心規避風險的問題。惟一能解決的方法就是:必須要找本地合作伙伴。當然,這對開發商而言也是好的信息。事實上外資關注的不是單個的項目,而是和本地的開發商做良好的戰略聯盟合作,可以理解,他們一個渠道打通了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做很多的項目。”
創新對接方式
在今年3月份的上海REIW(2007年中國房地產投資世界峰會)上,將有15個項目,總額超過160億元尋求與海外資金的合作。其中除臨港新城的3個項目、嘉定汽車城的項目、博鰲政府和中信集團的4個項目外,還有北京成熟的物業、新開發的項目。這種拿項目尋求外資的方式,目前在國內并不多見。
“傳統的對接方式,一般是一個開發商和幾個外資在溝通。對國內而言,一個項目最多和10個外資洽談;但是反過來從外資選擇國內投資項目的角度來講,平均投資公司要看100個項目,最終投一個項目。這其中的比例懸殊很大,對于國內的項目而言,被選中的幾率很低,而如今把項目和外資放到1對1的平臺上后,對于國內的項目而言,顯然具備了更多的幾率來和外資接觸。”鄭小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