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在從事“嗅風”的新職業
對風格創意公司,我們并不陌生:一些人正經八板地坐在辦公室里,面前堆著一摞摞的資料,整日冥思苦想未來世界的流行時尚。但是,現在所有公司的時尚研究人員突然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地被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一群圈外人——“國際嗅風族”給頂了。
這是地球上最愜意的職業之一。從事這些職業的人,總是令人羨慕地在兩個航班、兩座城市、兩種文化之間穿梭往來。他們購買所有新鮮有趣的東西:烏茲別克的傳統地毯、日本小學生書包里的果醬膠囊、手鐲大小的手機……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在時裝、美容、裝飾、設計和美食等方面捕捉未來的流行趨勢,淘到一些光怪陸離的小物件,給那些見多識廣而挑剔的消費者帶來驚喜。
這些滿地球轉悠的人從事過不同的職業,比如醫生、記者或流行音樂主持人,或者就是堂而皇之的設計師。他們三三兩兩地在暗處工作著,想找出這些嗅風的人還真不容易。
■到處都得有朋友
這些人一生都在旅行。他們去紐約、倫敦、巴黎和米蘭參觀各種時裝秀,去東京和香港找尋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時常光顧這些城市的舊貨市場——那些舊貨在他們眼里就像阿里巴巴的寶藏一樣,他們還瀏覽各地博物館和巷子深處不起眼的小店。這些人的朋友五花八門,三教九流,懂音樂、藝術、建筑或旅游,是地道的向導。這些朋友幫了“嗅風族”極大的忙,他們總能推薦和帶來世界各地種種有趣的東西。
盡管有各種渠道,但要找到真正能夠風行的顏色、風格和物品還真不容易。判斷主要是憑感覺?!靶犸L族”每年要花好幾個月滿世界轉悠,憑直覺和觀察采購盡可能多的有趣的東西,研究盡可能多的時尚雜志,看所有值得一看的“秀”,參觀各種樣衣間和國外的大商場、沙龍,與設計師、記者和從事各種職業的行家見面。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找到感覺。而這些感覺是否正確,還得留待將來的消費市場檢驗。
■ 有個好鼻子、一雙好眼睛和一張好嘴巴
“嗅風族”反應必須非常敏銳,具有極豐富的想像力。在他們看來,所有的領域都是相通的,
在時尚潮流里工作,也需要涉足所有與消費相關的領域。譬如,美容“嗅風族”,就需要懂得美食,因為新出現的食品成分很可能會在美容品中得到利用。就像海產品 ( 如魚子醬做的洗面奶)、紅色水果、堅果、綠茶、大豆等;而在生產閃光口紅時,則要用到果凍、蜂蜜、蜜餞……
“嗅風族”還得學會趨勢嗅探,他們要學會喜歡周圍的人,密切觀察他們的生活,去到活躍的地方,盡量多地去看、去聽、去品嘗、去感受,然后找出能讓人喜歡的創意。也許你覺得這沒什么用處,但奇跡往往就誕生于最普通的觀察之中。比如今天流行的“快餐”,就是一個叫弗蘭索瓦#8226; 特倫的“嗅風人”給起的名。此人還準備發明“混合廚藝”,即把烹調技法簡化到極致,讓最蹩腳廚師都不會做砸。“道理很簡單,我想起了年輕的大學生,一旦他們離開了家,沒人給他們做飯,又想讓朋友對他們的廚藝感到驚嘆,就必須有新的做菜方法。”特倫還是首先預言“陽光蔬菜、橄欖油會被廣泛使用、地中海烹調技術時代即將到來”的人。
■ 一個前途無限的新行當
對于一些大集團來說,“國際嗅風族”帶來的信息會成為他們強大的資本,對未來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不同國家的取向也不一樣:美國人長期以來只信任意大利記者的消息,法國人則更相信自己的直覺,哪怕得親自去挖掘那些犄角旮旯。在那些與時尚、流行關系密切的行業公司里,缺乏靈感和趨勢嗅探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嗅風族”將成為未來的一個熱門職業。要想成為此中一員,你需要有一個靈敏的鼻子,一雙尖銳的眼睛和一張挑剔的嘴,要能在別人想穿它、想吃它、想聽它或想玩它、感覺它之前,就提前察覺到了。所有這些感覺、這些本領,都不是在學校時能夠學到的,而是需要在環球旅行中一點一滴去發現,去積累,并用心用腦去思考,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