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如今的職場,不僅跳槽風盛行,轉行風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這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對事業發展更有自信和控制能力,尋求職業成功的途徑也更加多元化。
跳槽、轉行在今天的職場風行,而轉行在構筑和實現又一個職業夢想的同時,也意味著推翻原有的職場資本,是一場無法預料輸贏的“賭博”。故而有人說,轉行就像換個跑道重新起跑,生活更加精彩;又有人說,隔行如隔山,轉行談何容易。那么,職場人士在轉行與留守之間該如何抉擇?轉行中又會遭遇到哪些難題?本月《職業》雜志與智聯招聘開展的專項調查結果,可能對想轉行的職場人士有所啟發。
過半職場人士有轉行打算
職場人士對自己目前工作的評價好壞,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其轉行的欲望。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認為目前行業不太適合自己而考慮轉行的職場人士高達52%;認為目前行業不太適合自己,但想再發展看看的有26%;有16% 的人認為目前行業是否適合,還需要深入了解和體會。只有6% 的職場人對目前的工作比較滿意,不打算轉行,而94% 的人對目前的工作尚未完全認同,存在轉行的可能性,其中52% 的職場人士已有轉行的考慮和打算。

當你出現職業不適癥狀時,當職業與自己的愛好不相符合時,大多數職場人士將轉行當作擺脫職業困境的“救命稻草”,看作人生的第二次選擇,希望借轉行,換條新跑道,渴望著能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這從職場人士對轉行的態度可見一斑。當問及“對于轉行您抱什么樣的態度”時,53.9% 的被調查者認為要勇于嘗試,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42.6% 的人認為應謹慎理性些,不到緊要關頭,不能輕易轉行;3.5% 的人認為轉行風險大,對結果不看好,還是在原行業內尋找解決辦法為宜。絕大多數人自信滿滿,熱烈歡迎,有的雖然主張在謹慎理性地思考后再決定,但從不排斥轉行的考慮,一旦條件成熟,轉行就很可能發生。有如此多“蠢蠢欲動”的職場人,使轉行成為現今職場的一股“潮流”,67% 的被調查者一直都有轉行想法,32.6% 的人也曾在一段時間內有過轉行的想法,而55.7% 的職場人士已將轉行的想法付諸行動。
轉行前左思右想三大問題
職業專家明確指出,轉行不同于在同行業內跳槽,跳槽只是工作的單位環境發生了變化,但原來的職業技能仍有用武之地,跳槽者所要做的只是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內容、環境。然而轉行不僅意味著工作單位、環境的變化,而且意味著工作性質的變化,原來的職業技能和工作經驗可能全都失靈。轉行者除了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外,還要不斷充電,以在新行業站穩腳跟。在轉行的路途上,有許多障礙需要去克服。因此轉行前,每個轉行者都應捫心自問:“考慮周全了嗎?做好準備了嗎?”否則僅靠滿腔熱忱和沖動,勢必會在轉行過程中碰得頭破血流。
為何而轉?
其實,不少打算轉行者都知道轉行未必就能成就事業,且成功的路途上荊棘密布,但為何仍有許多人毅然轉行呢?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轉行者各有各的理由(參見圖2),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理由是“為了獲得高收入”,有16.5% 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此項;15.7% 的人是因為對原行業倦怠和對新行業的向往,位居第二;14.8% 的人因為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而轉;13.5% 的人因行業發展前景而轉;11.3% 的人因自身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再在原行業發展而轉;10.9% 的人因為追求曾經的職業夢想而轉;10.4% 的人為實現新的職業夢想而轉。職業專家認為,無論因何種理由考慮轉行或實施轉行,都要注意過猶不及,避免陷入轉行誤區,如因“錢袋的誘惑”而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追逐熱門行業而一味削足適履或盲目攀比“這山望著那山高”,頻頻轉行,術無專攻等,都是不可取的。因此,轉行必須三思而后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決策,切不可盲目跟風。
轉往何處?
在“您會轉行到哪里”的調查(參見圖3) 中,39.1%的被調查者表示選擇自己興趣、特長所在的行業;21.7%的人打算趁此機會多嘗試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再決定;13.5% 的人打算轉往相近行業;11.3% 的人認為只要離開原行業就好,哪有機會就去哪個行業;9.1% 的人打算轉往熱門行業;5.2% 的人選擇其他。可見在轉行過程中,仍然有不少職場人士不清楚自己的職業目標,對所在行業的職業倦怠,對新世界的向往,鼓勵著不少人頭腦一熱貿然行事。
職業專家指出,選擇和原有積累相關的行業,可以讓起步更容易,失敗可能更小,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行業,即使完全陌生也會讓人充滿斗志,選擇熱門行業也未嘗不可,趁此機會給自己放個長假再來好好思考自己職業的意義和目標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轉行不是為了改變現狀而改變,不是為了追捧潮流而做,必須把眼光放長遠,把目前轉行的每一項決策、每一步行動都和未來的事業藍圖結合起來。要先行挖掘自己的職業氣質、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結構等方面的因素,找到自己的職業潛力集中在哪個領域,只有找準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發掘自己的潛力。同時要主動、全方位地了解目標行業的現狀和前景,不能僅僅以媒體的信息為依據,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向目前已在該行業供職的朋友打聽,打聽的內容包括升遷制度、薪資狀況等各個方面,多多益善。
何時宜轉?
轉行跟打仗一樣,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在“您認為最合適的轉行時機”的調查中,44.3% 的人認為最適當的時機是剛開始工作兩三年;13% 的人認為是在工作滿五年后;5.2% 的人認為是在工作滿十年后;37.4% 的人認為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隨時可轉。在“您認為最合適的轉行年齡”的調查中,68.3% 的人認為越年輕轉越好,31.7% 的人認為轉行不受年齡限制。但事實上,轉行時機把握不好會增加轉行的難度,人生閱歷不夠或年齡過大都有可能成為轉行入門的障礙。

職業專家指出,在原有領域走得越遠,轉行的難度也就越大。一旦確定了必須轉行,那就不要再猶豫,因為等待、觀望的時間越長,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這個時候,建議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這一切都看作是投資,你并不是在換工作,而是在對一新領域進行投資,捷足先登者自然收益越大。
轉行風險有幾何
轉行雖然可以使職場人士換個跑道,領略不同行業領域的另類風景,但是這個跑道是鋪滿了鮮花還是遍布荊棘,是通往職業成功的坦途還是走向職業失敗的崎嶇之路,誰也無法預測。但有一點確定無疑,一旦決定轉行,有許多風險將會撲面而來。盲目轉行的后果不言自明,因此準備轉行者一定要謀勢而后動,只有充分了解轉行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風險,才能臨危不亂,從容應對風險。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專業知識缺乏、獲得進入的機會難度大、不夠自信、人脈資源缺乏,成為轉行者面臨的四大風險。此外還有19.6% 的人擔心自己不再年輕,無法勝任新工作,17.4% 的被調查者害怕受到新行業業內人士的排斥和歧視,15.2% 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是否能夠適應全新的工作環境不夠自信,9.6% 的人還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反對。(參見圖4)隔行如隔山,諸多風險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在轉行者的面前,職業專家特別指出,要解決專業知識缺乏的難題,除了學習別無他途,這需要長期的準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獲得進入機會,在選擇行業時應適當考量朝陽行業,畢竟這樣的行業才更有前途,也能給新人更多的機會;轉行者面臨的挑戰超過了一般的職業發展障礙,對其心理素質自然有更高的要求,建議可以在自己原有經驗與新行業之間尋求共同點,一點點地樹立自信,而人脈資源在轉行后并沒有完全切斷,花點心思,重新發掘已有的人際資源,肯定會有新的發現,而調整好自己轉行后的心態,也有助于在新行業結交新朋友,實現事業范圍的拓展。

轉行的成功率有多大?在轉行者的隊伍里,成敗幾何呢?
每個人的轉行動機、成功的標準不盡相同,因此衡量轉行是否成功的標準也各有特色。在調查中,職場人士認為轉行是否成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41.3% 的人認為成功的標準是在新行業內,實現了個人能力的大提升,積累了更多知識、經驗;30.4% 的人認為是在新行業內工作,感覺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16.5% 的人認為是在新行業內獲得了更高的薪酬和職位;8.7% 的人認為是得到了新行業業內人士的認可。職業專家指出,如同職業成功的標準一樣,轉行成功的標準因人而異, 不同的人能從轉行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都不失為一個好的結果。
此次,我們還對影響轉行成功的因素進行了調查(參見圖5)。33.5% 的人認為影響轉行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19.6% 的人認為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充分的自信,15.2% 的人認為是個人因素與新行業的匹配度,14.3% 的人則認為是個人專業、原行業積累與新行業的關聯性,11.7% 的人認為是個人興趣與新行業的匹配度,有的人認為越年輕轉行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職業專家提供了幫助轉行成功的七個策略,即找準方向——找準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看清行業——看清目標行業的發展趨勢,剖析自我——認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尋找匹配——看自己與新行業是否匹配,找到入口——找到最佳的轉行切入點,果斷行動——當機立斷采取行動,臥薪嘗膽——適應期避免患得患失。
在調查中,當問及“您轉行時,單位為您提供了內部轉行的機會,您會不會優先考慮”時,52% 的人回答會優先考慮,32% 的人則視具體情況而定,16%的人不會優先考慮。可見大部分職場人士并非一味追求轉行,而是在綜合衡量的基礎上做出明智的選擇。所以用人單位也不用談轉行、跳槽色變,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每個員工的長處與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上,更合理地制定人才計劃和崗位配置,以留住人才,降低流動率。
在轉行過程中,風險與機遇、收益并存,成功與失敗比鄰而居。當你為轉行、為另一片新天地心動時,也不要否定自己曾在原行業中如魚得水的快樂時光,不要模糊了自己的優劣勢和職業夢想,看清現在的自己,也才能看得見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