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案例回放】
張明是一家重型機械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近期遇到了一件棘手的勞動爭議難題。公司銷售代表李平是北京人, 主要負責北京、天津和唐山的銷售工作,李平進公司時,和注冊在上海的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約定:公司每月將工資存到李平在上海的銀行卡里,社會保險按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并約定如有勞動爭議問題,應在上海市進行勞動爭議仲裁。
半年后,李平因公司未付加班工資和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在北京向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了李平的申訴,李平的申訴要求有兩個:
1. 補發半年以來的加班工資共計5864 元;
2. 按北京市標準補購社會保險。
張明困惑的是,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能不能受理此案?面對這樣的異地勞動爭議,作為HR 經理,他應該如何處理才是最妥當的呢?
【本期專家解答】
魯志峰: 勞動爭議專家,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能否受理此案,關鍵要看某重型機械公司是否提出管轄異議。
國務院令第117 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18 條:發生勞動爭議的企業與職工不在同一個仲裁委員會管轄地區的,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處理。這里的“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是指向職工發放工資的單位所在地。李平工作在北京,但是工資關系所在地在上海,因此雙方發生爭議后,一般應在上海申訴。
不過,勞部發[1995]209 號《勞動部關于勞動爭議案件管轄范圍的通知》還規定:勞動合同履行地與工資關系所在地不一致時,根據方便職工的原則,對該類爭議的管轄問題,可以比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按照因履行合同發生的糾紛由合同簽訂地或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的原則,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這也就是說,李平與單位發生爭議后,由于李平的合同履行地在北京,他有權向北京市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這也是北京市仲裁委員會受理李平申訴的主要法律依據。
當然,某重型機械公司收到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應訴通知書后,如果不希望在北京審理此案,可以根據公司的需要提出管轄異議。根據勞部發[1995]209 號《勞動部關于勞動爭議案件管轄范圍的通知》之規定,對于勞動爭議的管轄地選擇問題,用人單位也可以和勞動者通過協商來約定管轄地。如果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約定了管轄地,根據“約定管轄優先”的原則,一方當事人提出申訴應當到約定管轄地進行申訴。由于李平與單位的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如有勞動爭議問題,應在上海市進行勞動爭議仲裁”,因此某重型機械公司有權向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管轄異議,要求在上海審理。如果該公司未提出管轄異議,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受理就是合法的。
【本期案例征答】
員工煽動其他員工集體強行離職,你該怎么辦?
王超在一家經濟效益不好的外資企業任人力資源經理,公司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在新工人進公司時簽訂勞動合同約定:加班工資一律按日工資的1.5 倍計算。王明是生產部的質量檢驗員,在領5 月份工資時,他對公司的加班規定提出了抗議,認為應得到3 倍的加班工資(5 月1 日的加班)。公司人事部未同意王明的要求,王明便書面提出抗議,并在第二天聯合公司的其他員工共30 多人一起強行離職,并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資及因公司違法而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作為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王超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 案例提供:中國勞動爭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