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就在上海瘦肉精事件查處之時,就有食品安全專家預測,下一個食品安全危機很可能是現在濫用的色素,皆因目前食用色素使用范圍是10年前數倍,但相關國家標準仍停留在10年前。專家的話音未散,“紅蛋黑心”事件接踵而至。
鮮紅的“?”
河北、江蘇等地的不法養殖戶利用人們崇尚自然飲食的心理,昧著良心將含蘇丹紅毒素的橙色鴨蛋硬說成是鴨子放養后吃小魚小蝦的結果。一名養鴨戶竟然向暗訪記者說,他們的鴨子所以能產下“紅心”蛋,關鍵是喂了“營養飼料”。他家養殖的近2 000只鴨子每天能產200多斤鴨蛋,個個“紅心”。所謂“營養飼料”,其實就是摻了蘇丹紅的紅色飼料。
在北京發現的含蘇丹紅鴨蛋,毒性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的檢測認定,其主要成分是蘇丹紅Ⅳ號,含量高達0.137毫克/千克,也就是說每公斤鴨蛋里面含有0.137毫克的蘇丹紅Ⅳ號。
有研究表明,蘇丹紅能使老鼠、兔子等動物罹患癌癥,也能造成人體肝臟細胞的DNA突變。歐盟等國早在1995就立法嚴禁將其用于食品,我國也緊隨其后將其列為危險致癌物,僅限工業使用。比起蘇丹紅Ⅰ號,蘇丹紅Ⅳ號不但顏色更紅艷,毒性也更大。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蘇丹紅Ⅳ號列為三類致癌物,可見其危害之大。
為什么蘇丹紅像難以制服的惡魔,滅而不死,死而不僵呢?
除了利益驅動之外,是職能部門的管理空隙給蘇丹紅以可乘之機。集中表現就是多頭監管卻都未盡到職責。據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我國早就具備檢測蘇丹紅的設備和技術能力。但由于缺乏相關專門檢測標準,質檢機構對食品的檢測從來沒有對“是否含有蘇丹紅”進行檢測。
公眾紛紛呼吁政府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不要再就事論事,治標不治本。因為誰也不敢保證,毒蛋風波過去后,下一個被蘇丹紅污染的食品是什么。
公眾不知,商家濫用
近日,北京某大報記者與食品監督檢驗部門的專家在北京朝陽區一家超市采訪發現,除了巧克力、牛奶糖外,幾乎所有的果凍、糖果等小食品都含有人工合成色素,有的竟有三四種之多。而國家明文規定兒童食品是嚴禁添加任何色素的。蛋糕等糕點食品也是一樣,草莓味的含有胭脂紅或莧菜紅,哈密瓜味的則含有檸檬黃、日落黃和亮藍。經檢測發現,每一種食品的色素用量都嚴重超標,竟無一種合格。找來服務員詢問,服務員們一臉茫然,說從不知道食品中有關色素含量的規定,更不曉得色素還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農貿市場的情況越發嚴重,當一個烤制蛋糕的店主被問到他的產品為什么如此鮮艷時,店主毫不諱言地說,我用檸檬黃。在被問到是否知道人工合成色素會有損人體健康時,店主狡辯說,別人都在用,超市在用,國營店在用,為什么就不許我用呢?調查發現,有90%以上的消費者只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和成分,對防腐劑似乎還有警覺,可是對色素的情況卻常常忽略。
正是這種無知和容忍,才使得不法商家敢于無所顧及,甚至是為所欲為。到頭來受欺騙和受損害的還是消費者自己。回顧任何一起食品危害事件,沒有一起不與消費者的無知和輕信相關聯。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多學一點保護自己健康不被蠶食的知識,總比迷迷糊糊地上當受騙強吧?一旦我們的消費者都具備了強烈清晰的自我保護意識,那樣受益的將是全社會。
色素之害,日積月累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懂得用自然的色素來點綴自己的生活。用蓼藍的葉子發酵制成靛藍,漂染衣物;用紅曲米的紅曲色素釀造紅酒和食品,直到1856年英國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種人工色素——苯胺紫。
人工色素是用人工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有機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苯胺染料為原料制成的。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到它的危害性,加之化學合成色素具有色澤鮮艷、著色力強、性質穩定和價格便宜等特點,許多國家在食品加工普遍使用合成色素。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大量的研究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體提供營養物質,相反,某些合成色素明顯會損害人體健康。
前蘇聯在1968年-1970年曾對莧菜紅合成食用色素進行了長期動物試驗,結果發現致癌率高達22%。美、英等國的科學家在做過相關的研究后也發現,不僅是莧菜紅,許多其他的合成色素也對人體有傷害作用,可能導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色素在人體內可能轉換成致癌物質??茖W家稱,合成色素危害人體是由原料煤焦油的特點決定的,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對人體的顯著危害有一般毒性、致瀉性、致突性(基因突變)與致癌作用。
快下決心,狠抓源頭
現今我國沿用的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是上世紀90年代制定的,其中注明的色素使用范圍主要是糖果、酒、糕點、罐頭和碳酸飲料等,現在色素的使用已然蔓延到了幾乎所有的生鮮食品和飯店的菜肴。我們每天食用的饅頭、餑餑、紅燒肉以及燒雞醬貨,幾乎無一不被有毒色素污染。是什么原因促使有毒色素在短時間內泛濫成災的呢?
標準過時,管理滯后,是色素濫用的根源。由于標準滯后,色素廠商的行為長期處于監管失控狀態。資料表明,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合成色素有9種,天然色素40種,但不是每種都有相關的國家標準。難怪有專家說,一方面允許使用,另一方面又沒有標準控制添加限量,這是一個明顯的漏洞。源頭上有問題,管理自然難以到位。“熟視無睹,視而不見”是形容色素等添加劑監管的最形象的字眼。偶爾撞到一個違規的典型,也是象征性地罰點款了事,根本起不到絲毫的震懾作用。
乏力的監管實際就是縱容。一些不法之徒也就無所顧及,變本加厲地濫用色素。他們為了迎合消費者心理,使自己的食品更鮮艷、更美觀,高出規定數倍甚至數十倍地使用有害色素,卻在標簽上注明:不含任何防腐劑或人工色素。
教你幾手“防色”絕招
食品色素大致分為三種:一是發色劑,主要是亞硝酸鹽,呈紅色,用來為肉類添色,半成品腌肉、烤肉的增色防腐;二是天然色素,即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如紅曲紅,天然色素本身沒有毒性和危害,但提取過程中使用的有機溶劑苯、甲醇等去除不完全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三就是前文提到的化學合成色素。
色素主要使用三種顏色:紅、黃、綠。紅色用于肉類,黃色用于糕點、人造奶油、飲料和禽類,綠色則用于海帶等蔬菜。
防“色”入口有四招:
一是嚴把肉類關。熟肉應該呈現褐色或褐紅色,一旦發現有鮮亮的大紅色或粉色肉類,一定是含有超量色素或是蘇丹紅。
二是盡量少吃燒烤食品,尤其是流動小商販的燒烤,烤肉一般都先用色素提前加工,其用量完全由小商販自由掌握。
三是買回家的海帶、海白菜等鮮綠蔬菜,先在沸水中過一下,正常葉綠素是耐熱的,而色素則不能。
四是仔細查看食品標簽。如果注明色素含量的則可以選擇食用,如果有明顯的色素添加痕跡卻沒有標注的,就千萬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