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由高血壓或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腦血管損害的一種疾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發病率、致殘率較高,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健康。中風病人除需藥物治療外,在不同階段合理地進行飲食調理,對康復也具有重要作用。
情況一患者病情基本穩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吞咽困難等癥狀。這類患者可采用鼻飼飲食,將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如濃米湯、豆漿、牛奶、新鮮蔬菜汁、果汁等分幾次灌入;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制做混合奶。流質食物不宜過熱過冷,以37 ℃~39 ℃為宜。
情況二病人雖然神智清醒,但在進食過程中易發生嗆咳,應給予糊狀飲食,可選擇蒸蛋羹、肉末、菜末、稠粥、煮爛面條、牛奶沖藕粉、水果泥,或將飯菜搗爛供其食用。
情況三病人康復期。如無吞咽困難,宜以清淡及少油膩、易消化的柔軟平衡膳食為主。
中風病人應限制攝入動物脂肪以及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前者如豬油、牛油、奶油等,后者如蛋黃、魚子、動物內臟、肥肉等,這些食物中所含飽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膽固醇濃度明顯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多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其中所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膽固醇排泄及轉化為膽汁酸,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推遲和減輕動脈硬化。
中風病人的飲食中應有適當蛋白質,常吃些蛋清、瘦肉、魚類和各種豆類及豆制品,以供給身體所需要的氨基酸。一般每日宜飲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豆類也有促進膽固醇排出的作用。
病人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鉀、鎂則對血管有保護作用。還可多吃些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蝦米等。碘可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沉積,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
病人每日食鹽在6克以下為宜。因食鹽中含有大量鈉離子,人體攝入過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臟負擔,并能增加血液黏稠度,從而使血壓升高,對中風病人不利。
患者忌用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及刺激性強的調味品。此外,要少吃雞湯、肉湯,以保護心腦血管系統及神經系統。忌暴飲暴食。
輔助食療
中風病人除了遵循上述標準外,也可選擇一些輔助食療方案。
1.黑木耳6克,用水泡發,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2.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可起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
3.吃鮮山楂,或用山楂泡茶,加適量蜂蜜,冷卻后飲用。若中風并發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4.生食大蒜或洋蔥可降血脂,并有增強纖維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近年研究顯示,許多中藥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如何首烏、杜仲、枸杞子、黃精、益母草、酸棗仁、田七等,都是一些理想的預防中風的藥材,可按照中醫師的意見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