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一直是神秘的,難以描述的,而每個人對于氣味的記憶和理解也都是全然不同的。和朋友一起去商店里聞香水,其中一種味道,讓我回憶起剛下過雨的仲夏傍晚,坐在飛馳的車上,開著窗,聞著潮濕的青草香味,去赴一場聚會。而那種味道,則讓朋友想起某個夏日的午后,坐在日式庭院里,薰著香,搖著小扇。然而關(guān)于那種香水的官方描述,是“以花香、麝香和木香為主調(diào),妖媚而清新。初調(diào)濕潤幽香,由睡蓮、玫瑰與櫻草混合而成;中調(diào)彌漫著牡丹、百合的高貴清雅;基調(diào)則充滿了森林的氣息,幽遠(yuǎn)而寧靜,令人迷惑的麝香將所有余下的香息一并捕獲,散發(fā)出最后的浪漫。”
關(guān)于氣味,哪種是對的,哪種是錯的呢?睡蓮、玫瑰、櫻草和麝香,我們的嗅覺,無法捕捉這一切氣味,只能按照自己的記憶,找到印象深刻的那一瞬間,并把那種香味,放至無限大。也許,我以為的那種潮濕的青草味,是來源于某扇門后草叢中沾滿了雨露的玫瑰。而朋友輕羅小扇搖出的暗香,源自不遠(yuǎn)處的池塘里的一簇睡蓮。
我們知道,氣味難以捕捉。然而在電影《香水》中,它變成了畫面和語言,以一種罕見的方式,再現(xiàn)了香味制造的奇跡——那種使人著迷的氣味,把罪人變成天使,讓憎恨變成了愛。格雷諾耶出生在巴黎最臭的地方,本人沒有氣味,他是在沒有愛的情況之下,靠倔強(qiáng)和厭惡得以生存的。他收集世界上所有氣味,并通過殺害少女,萃取她們身上迷人的香味,制造出了最完美的香水。在香味的短暫王國里,充滿了偉大的力量,它讓格雷諾耶受到萬人景仰,也讓他最終毀滅。
據(jù)說,異性之間的相互吸引,最初是源于氣味。嗅覺靈敏的人,可以從他人身上聞到蜜糖般的愉悅氣味,燒焦了煙草般的浮躁氣味,海洋微風(fēng)般的溫柔氣味以及烈酒和油脂混合的暴戾氣味。人們根據(jù)這種感受來判斷周圍的人,并將它們歸類。嬰兒能夠在媽媽的味道里找到安全感,雖然,即使成年之后他們也不能準(zhǔn)確描述究竟什么才是媽媽的味道。在氣味的領(lǐng)域里,每個人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一個只屬于自己的,完美的夢想世界。
只有擁有最敏感味蕾的美食家才能品嘗出食物之間最細(xì)微的不同,而我們只需分辨自己喜歡的味道。我們共同的經(jīng)驗是:即便是像番茄炒蛋這樣的家常菜,每個人做出的味道也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越是家常菜,就越難被模仿或復(fù)制。所以,我們很難說某種食物實際上正宗不正宗,好吃不好吃。因為這一切,也只是我們個人的感覺而已。可是,對于我們自己來說,自己的感覺,又恰是最重要的。前不久附近新開了一間餐廳,不多時,便有朋友推薦說那里的土豆披薩是人間極品。于是,我邀了另外一個朋友同去,當(dāng)即被拒。他說,從來沒有吃過那么難吃至極的披薩。真是一間極端的餐廳。我想。某人口中的珍饈,卻正是別人眼里的災(zāi)難。
再回到關(guān)于氣味的話題。某人想買一瓶香水,卻不好意思向商店里的售貨小姐要香片,更不知道哪種適合自己,所以要別人推薦幾種。可是,沒有人能向她推薦任何一種香水。因為,所謂氣味,是私密的,不足為外人道的。
而口味,也要看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