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7日,華展汽車與德國HSO汽車貿(mào)易公司簽署了為期5年、共15.8萬輛中華轎車“尊馳”的出口協(xié)議。這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登陸發(fā)達國家,一時間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更加上德國作為世界汽車發(fā)祥地的特殊性,這件事更被冠以“中國汽車拿到‘世界通行證’標志性事件”的名頭。12月10日,僅僅在簽約13天之后,華晨汽車老總祁玉民做客央視《對話》的節(jié)目就已經(jīng)在CCTV-2播出了,速度之快,華晨在宣傳策劃方面的功力著實令人驚嘆啊!
華晨汽車老總祁玉民在《對話》中講到這是在別人的花園里種花,必須要對別人的土壤有所了解。華晨到底有沒有了解別人的土壤呢?
首先是渠道。按照雙方協(xié)議,華晨授權HSO向歐洲部分國家出口華晨金杯生產(chǎn)的汽車:HSO公司負責辦理華晨金杯汽車在歐洲部分國家的市場準入手續(xù)、建立銷售網(wǎng)絡。這個渠道是否一定可以得到保障?回顧當年輝煌的長虹,通過APEX代理公司出口大量彩電到美國,其每年1100萬的業(yè)績中就有300萬來自美國銷量,然而銷量有了卻沒有進帳,最終導致26億人民幣的呆壞帳無人埋單。158萬,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僅憑一紙合約難免不讓人擔憂啊!
其次是宣傳。此次華晨和HSO為登陸德國做了大量的準備,試駕儀式上邀請了多家媒體,然而還是遭到了德國媒體的詬病,對其安全、性價比、內(nèi)部環(huán)境等都提出了質疑。這一方面是由于德國人對汽車的挑剔,另一方面也不免有對于外來汽車的天然排斥,可是,這卻代表著大部分德國人的觀點,也影響著大部分德國人的觀點,更是華晨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最后是品牌。與美國人不同的是,歐洲人更重視品牌。當年初入美國市場的雷克薩斯(原凌志)因其高性價比和低噪音迅速得到了美國人的青睞,而在歐洲則長期受到冷落,根源就在于歐洲人更注重悠久的品牌。華展又將如何去應對這一問題呢?
在別人的花園里種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年豐田憑借皇冠在亞洲一炮走紅,躊躇滿志地進入美國市場,卻被批評得一無是處,只好草草收場。豐田又用了6年的時間才又重入美國市場,又經(jīng)過了20多年的奮斗才取得了今天的輝煌成績。中國企業(yè)的國際化不是簡單地憑一紙合約把產(chǎn)品賣到國外去,營銷的國際化也不僅僅是在國外取得銷售業(yè)績,所有要走國際化道路的中國企業(yè)都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別人的花園里種花?
網(wǎng)友發(fā)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倚天屠龍:用意很明顯,是要引起媒體及國人的注意,愿他一路走好!!!
9sunice!:我也覺得華晨的最終目的不在于外,而在于內(nèi)。包括上《對話》欄目等不都是為了國內(nèi)的市場進行宣傳嗎?無論是迎合部分“能登陸海外市場的就是好的”觀念的顧客,還是激發(fā)部分愛國人士的贊賞,都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自己的花園是最后目的地
silence3131!:在別人的花園種花固然好,但是也要想著以后怎樣來發(fā)展自己的花園。這應是我們每個人所想的最后目的。在別人的花園里種花也是有風險的,不要總是依靠別人,要時刻保持警惕!
要自己站穩(wěn)腳跟
lizuhai001!:要想在人家的后花園內(nèi)把花種好,那唯一的辦法就是對別人的園子進行市場切割,找到一塊向陽地,利于自己的苗子成長,不會因為人家的花草把自己壓抑住后沒有發(fā)展的空間。
lovedufang!:別人的花園是可以種出花的,可是你主觀選好的種子能和你最終現(xiàn)實收獲的一致么?
iloveht2003:如何站穩(wěn)腳跟,如何在花園中起舞并不受到這個界限的約束而擴展?這才是關鍵的!而不是像其他的企業(yè)一樣先是在別的市場站住,而后卻自己不斷地撤出。
勇氣可嘉,前途未卜
蘭馬:我一直相信“第一次消費基本是沖動和盲目的”說法,但是理性是必然的結果,何況是消費者非常理性的歐洲市場呢?也許會有短暫的泡泡出現(xiàn),但陽光下的持續(xù)時間會迅速化為烏有。
我很佩服他們的勇氣,但是擔心他們沒有研究好歐洲的相關消費法律和規(guī)定,到時候可沒國內(nèi)消費者這么好糊弄,到別人的花園去種花,可沒時間給你試驗,弄不好連在自己花園中雜草的本都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