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過去了,當對這一年進行盤點時,我們發現了不少可值得一提的公關主體,它們或無畏、或逃避、或有驚無險、或主動出擊:當然,我們也忘不了2006公關的最流行詞匯,它們或者已經被企業熟識、或者已經在充分實踐、或者還沒有成功落地。無論怎樣,它們都是2006中國公關的關鍵詞。
一、百度(災年)
2006年是百度這個年輕企業的“災年”。從裁員事件一直到臨近年底爆出的“郵件門”事件,年輕的驕矜和管理上的幼稚病讓百度吃盡苦頭。所以2006年的各種美好聲譽時刻再也找不到百度和李彥宏的身影。糟糕的是每個事件發生后,永遠看不見百度覺得這些事情有多嚴重,甚至會覺得熱鬧一陣就自動消失了。事實是這種不斷襲來的“熱鬧”和不以為然的態度,至少讓這家企業遠離受人尊敬的目標,同時也讓人對其它更好的搜索引擎企業的誕生充滿期待。
二、富士康(無畏)
富士康事件足夠復雜,此前《成功營銷》雜志專欄已對事件之中的幾個關系做過分析。從蘋果電腦到富士康再到《第一財經日報》,既有成功的危機轉移,也有失敗的形象塑造。不管怎樣,這個事件對中國公眾神經的刺激強度在2006年是數一數二的。
三、SK—Ⅱ(有驚無險)
SK-Ⅱ事件的問題復雜性不亞于富士康事件,各類文章已經將能講的話都講了無數遍。今天只說一點,卷入事件中的部分中國消費者所暴露出的無序,其實是成長中的中國社會需要自我反思的一面。陸續復柜的SK-Ⅱ柜臺前依然銷售暢旺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雖然SKⅡ此次有驚無險,但這并不是說SK-Ⅱ背后的寶潔公司自身做得很好。
四、北京市政府(主動的問候)
2006年春節,北京市所有的手機用戶就收到了來自北京市政府的短信問候中非論壇時北京市民也收到了事前事后的溝通短信,希望市民能對論壇期間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安排給予理解和配合并表示感謝。這種顯示出來的開放和親民作風勢必增加市民對政府的信賴和好感。這是政府的進步,更是真正的“公關時刻”。
五、溜溜球和普洱茶(2006最流行)
一條細繩加一個塑料球的溜溜球憑借其強大的體驗性在短時間內打敗了所有洋玩具,徹底占據小學生課外游戲時間。每個小學生平均擁有不少于5個不同價位的溜溜球。我們甚至在電視上也看到了專門教如何玩出技巧的節目。這是玩具商精心策劃的市場公關舉動。普洱茶今年則在成年人中非常流行,它沒有電視節目,卻憑借半信半疑的口碑相傳和各種昂貴的標價火了整個2006年。可以說,是“送禮”這種人際行為幫了普洱茶的大忙。溜溜球玩具商和普洱茶產地都是成功的事件公關策劃者,企業界的營銷人應該思考和借鑒一下。
六、《生活》月刊(贏取尊敬)
《生活》月刊既是現代傳播集團的運營產品,也可看作整個集團形象的重大公關行為。它表明了媒體人的理想和文化立場,刷新了市場對媒體人的印象。如果說《生活》月刊只是為贏得尊敬而贏得尊敬,那么它絲毫也算不上2006年的公關關鍵詞。事實是,這些“尊敬”都被現代傳播集團高度自覺地運營為成長資源,大大哺育了公司形象,滋潤了企業的未來。
七、企業社會責任(大紅大紫)
企業社會責任堪稱2006年年度公關詞匯,好事壞事都空前地和它有了關聯。這是對“和諧社會”的延展和詮釋。這個光榮榜上多出了不少本土企業的名字。這是個好事,是社會和商業成熟的必經之地。
八、設計戰略(只火了半邊天)
“設計戰略”這把火燒得不如企業社會責任那么透,得益者和實踐者也還不夠多。蘋果還是最諳其中深味,摩托羅拉則是最大的得益者。中國的“愛國者”品牌在用這個概念,但結果如何我們尚不可知。
九、自主創新(虛火的概念)
自主創新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然而卻只是虛火,我們也沒有發現用好這個概念的企業。
2006年雖然過去了,這些關鍵詞所包括的企業、品牌和概念卻還在延續,2007年公關將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