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喜色。吳起進曰:“今者有以楚莊王之語聞者乎?”武侯日 “未也,莊王之語奈何?”吳起日:“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曰:‘君朝有憂色,何也?’楚王曰:‘吾聞之,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議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于亡矣,是以有憂色也。’莊王之所以憂,而君獨有喜色,何也?”
這是劉向《新序》中的文字,魏武侯因為沒有人能超越自己而自喜,楚莊王卻因為沒有人能超越自己而憂慮,幸虧吳起的直諫,否則楚莊王依然是春秋五霸之一,魏武侯卻可能喪失戰國七雄的資格。楚莊王的話點出了一個到現在仍然值得我們警覺的道理,成為第一容易使人產生成就感與滿足感,從而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只有不是第一才會心有不甘,因為沒有變得圓滿,才更加努力地追求圓滿。
締造并維持偉大的帝國需要拒絕第一,在企業的營銷經營中同樣需要拒絕為了第一而第一的盲目。不可否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任何企業成為第一名便會有非常大的知名度,市場投資者愿意注資,消費者會為產品買單,只有成為第一名才能贏得更多的機會和創造更多的利潤。然而商業戰場中那些通過血淋淋搏殺得到的“成王自得變寇,敗寇發奮成王”的教訓卻值得我們玩味,到底成為第一是正確的決策還是嚴重的失誤?
1989年快譯通電子詞典、記事本橫空出世,占據了掌上電腦行業的霸主地位,1994年名人推出世界上第一臺中英文手寫、聲控電子記事本,從此第一與第二的位置就始終被這兩家公司交替占領。由于沒有穩固住自己市場第一的位置,兩家公司開展了拼命的競爭,革新技術、組建渠道,打得難解難分。在卡西歐、萊思康、隨手寫等競爭者被淘汰出局后,完全占領掌上電腦60%的市場份額的快譯通、名人同時陷入了第一的心理怪圈,變得不思進取,安于現狀,完全忽視了新生力量的勃勃生機。
1998年底,原屬于快譯通總代理的恒基偉業開發的商務通上市以濮存昕為形象代言人,用“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為定位向已經樂不思蜀的快譯通、名人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這時的商務通把所有資金全部投到電視廣告上,只需要名人、快譯通在價格或者廣告上進行打壓,就完全可以把商務通扼殺,但是欠缺霸主氣質的老大們卻按兵不動。這種放縱給了商務通迅猛發展的空間,到1999年歲末,商務通的單年銷量超越了1998年整個PDA行業的總銷量。此時快譯通、名人雖然已經清醒過來,卻再也無力再撼動無論技術層面還是渠道建設已經非常強大的商務通的行業老大地位。
面對商務通的一家獨大,昔日領袖自然不甘示弱。2000年名人旗下的產品全線降價,主動發起了掌上電腦行業最為猛烈的反擊。這本應該高度重視的事件,陷入第一心態怪圈的商務通卻不立即針鋒相對的應戰,而是板起老大的面孔教訓名人公司是借機銷售淘汰產品,并聲稱不會降價。
2000年9月,依靠價格策略的名人公司終于在單月產品的銷售量上以7萬臺遠遠超越了商務通的4萬臺,重回市場第一的寶座。商務通此時才感到了威脅,也自食其言開始了降價。然而這倉促的應戰卻等于澄清了名人的產品不是淘汰貨,讓更多的消費者投入名人的懷抱。面對商務通的應戰,名人立刻再次下調了自己的產品價格,爭奪霸主的混戰又繼續上演。
其它行業也概莫能外,那些在血與火的打拼中成為第一的企業或者因為企業上下自我陶醉,或者雖然警醒卻害怕失去第一,其經營行為都不可避免變得保守,并給了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
微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企業之一,然而微軟卻總是同一些小型公司在改進IE瀏覽器、操作界面、操作系統上進行競爭,難道真的有必要如此嗎?事實上除了與別人競爭,微軟還在不停地自我競爭,早在DOS成功時,微軟就決定要取代自己的產品,開始發展windows。當windows還沒有成型時,微軟又決定做Windows版本的Word和Excel,微軟正是通過不斷“把公司當作賭注”,給公司帶來新的挑戰和生命力,微軟精神認為“不愿意批評自己,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追求卓越的公司將面臨滅亡”。
在市場的殘酷競爭中,微軟成為第一卻又拒絕第一,這種不滿足,不是甘于平庸,也不是退縮,而是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奮斗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并保持第一。
看來成為第一的確很可怕,但是在“不幸”成為第一后,如果企業能把自己當作競爭對手,時時趕超作為第一名的自己,時時鞭策作為第二名的自己,那么就能以第二名的心態成就并保持競爭中的第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