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讀書人,都想讀好書、長見識、增才干、添智慧。可不同的人讀書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讀書像豆腐包,漏了精華,留下的是豆腐渣;也有的人讀書像漏斗,進去了又漏出去,學習只是一個過程,沒有結果;有的人讀書像儲存,記在了大腦里,可不知怎么用;還有一種人可謂用心良苦,求知如沙里淘金,苦苦讀書尋找知識,可得到后卻束之高閣不知運用……凡此種種,都是讀死書,最終,讀書死。
下廚做菜,將肉、蛋、菜適當組合,經過一番炒、炸、煮、燒,竟成了美味佳肴。細細品味,不禁恍然大悟,讀書不就像做菜一樣嗎?我們去書店買書,如買菜一樣要挑中意的,要是買來后不得其法,就像胡亂把肉、菜、蛋做熟了沒有味道一樣,誰會有興趣呢?凡事都要用心,閱讀的過程就像烹調的過程,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修養、人格體驗當作調料,閱讀之后的“書”就已經不是原來的那本書了,這本書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就像經過烹調的菜是廚師的杰作一樣。
不過,做菜也有水平的高低,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廚師,必須學會如何用調料,如何把握火候等等,需長期地摸索。讀書也一樣,同是一本書,“一百個讀者心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過,作為一個讀者,千萬不可為自己理解水平的低下而自卑或干脆棄書不讀。讀書也像做菜一樣,熟能生巧,這“巧”要靠生活經驗、知識水平的提高和人格修養的成熟,但關鍵是有讀好書的信心和毅力,否則,再好的書也不可能讀出味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