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絕對是個怪人——他聰明過人,而又離群索居,沉悶無趣,敏感多疑,注意力很不集中(據說,早晨他把腳伸出被窩以后,有時候突然之間思潮洶涌,會一動不動地坐上幾個小時),干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他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也是劍橋大學的第一個實驗室,接著就從事異乎尋常的實驗。有一次,他把一根大針眼縫針——一種用來縫皮革的長針——插進眼窩,然后在“眼睛”和盡可能接近眼睛后部的骨頭之間揉來揉去,目的只是為了看看會有什么事發生。結果,說來也奇怪,什么事兒也沒有——至少沒有產生持久的后果。另一次,他瞪大眼睛望著太陽,能望多久就望多久,以便發現對他的視力有什么影響。他又一次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雖然他不得不在暗室里待了幾天,等著眼睛恢復過來。
與他的非凡天才相比,這些奇異的信念和古怪的特點算不了什么——即使在以常規方法工作的時候,他也往往顯得很特別。在學生時代,他覺得普通數學局限性很大,十分失望,便發明了一種嶄新的形式——微積分,但有27年時間對誰也沒有說起過這件事。他以同樣的方式在光學領域工作,改變了人們對光的理解,為光譜學奠定了基礎,但還是過了30年才把成果與別人分享。
(曉瀾摘自《萬物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