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地方一樣,在非洲到處可以看到一些世人熟知的名牌消費品的廣告,比如“萬寶路”香煙、“雀巢”咖啡、“豐田”汽車、“可口可樂”等等,雖然也美輪美奐,賞心悅目,但是我覺得最讓人難忘的還是黑人自己即興創作的頗具非洲特色的土廣告。
記得在納米比亞看見一家小雜貨店,打出的招牌是:“We sell everything except my wife.”(除了老婆,我們什么都賣。)不過,在非洲最火的生意還不是這種什么都賣的雜貨店,而是理發店。非洲人不論男女都很在乎自己的形象,特別講究發型。尤其是許多黑人女子,對自己一頭天然卷曲的秀發不滿意,偏要想辦法把頭發拉直,編小辮子。如果你有機會到西非法語國家旅游,你會發現街上隔不遠就有一個“美發屋”,打出的招牌都是“Ici Bon Coiffeur”(此處有好發匠)。由于競爭激烈,這些理發匠便挖空心思創造新潮發型,千方百計起個惹人注目的名字,再請街上的藝人用夸張的筆法畫出來,掛在發屋門口招攬顧客。有的發型名字來源于日常生活,有的發型借用名人效應,比如“泰森”、“貝利”、“劉易斯”等等。有一位發匠推出一種古怪造型,實在想不出更好的名字,干脆就叫“Cest quoi meme”(這是什么玩意)。
除了理發匠,非洲街頭還有許多修理家用電器的鋪子。非洲人心靈手巧,什么東西壞了到他們手里鼓搗一番總能湊和再用。最有趣的是修表匠,他們別出心裁地打出“醫生”的招牌:“此處表醫生”。“表醫生”經驗豐富,無論是機械表還是電子表出了毛病,讓他們給診治一下,還真管用。我在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納首都哈博羅內郊外見過一位真正醫生的個人廣告。他是這樣寫的:“主治各種常見、疑難病癥,兼修汽車、電器。營業時間早8點到下午5點。”如果有病人開車來,連人帶車都可以讓這位醫生診治一番。
說起旅游,南非西南部海濱是大西洋和印度洋匯集處,在這里眺望海天相連的景色,別有一番動人情趣。一些小販在海濱公路旁擺一張圓桌外加一把椅子,打出這樣的廣告:“買一杯啤酒,免費觀景。”南非的鄰國莫桑比克人賣啤酒也有高招,馬普托城外一個風景點的小酒吧外面打出的廣告是:“一杯啤酒勝于一個女人,不含艾滋病毒。”
津巴布韋中部的城市馬斯溫戈郊區出產鮮花。到了花季,這里花農打出的廣告牌頗有詩意:“每年花兒都會回來嗎?不,花是鮮花,是您——我們的顧客——又回來了!”農場賣鮮花不算新鮮。津巴布韋前一段鬧“油荒”,開車人有錢也買不到汽油。于是有人倒騰汽油,打出的招牌竟是“此處出售新鮮汽油”,不知是說自己的油貨真價實,還是故弄玄虛。
在非洲跑了不少國家,見了不少廣告,最喜歡的還是在南非東部海港德班市看到的這則鮮蛋廣告:“Eggs laid while you are waiting.”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慣說法,這則小廣告可以翻譯為“鮮蛋——立等可取”。但是一個浪漫的譯法卻是:“請稍候,雞正在下蛋。”
(戈菲摘自“民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