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組合
中福會兒藝是宋慶齡在1947年創辦的全國首家專業兒童戲劇表演團體。宋慶齡為“兒藝”的成長傾注了畢生心血,視之為“掌上明珠”,稱其為“我的劇團”。
兒童劇是戲劇中的一個特殊門類,有著自身的創作規律和獨特審美價值。尤其重要的是,兒童劇在少年兒童人格健全的過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實驗性、示范性”,正是宋慶齡給“兒藝”的定位,她希望劇院能通過不斷的科學研究和高質量的工作,引導兒童劇事業的發展。
半個世紀以來,“兒藝”很好地貫徹了“實驗性、示范性”的方針,為少年兒童奉獻出一批又一批佳作,始終處在新中國兒童劇事業的“領頭羊”地位。“兒藝”60年的歷程,印證了宋慶齡關于兒童劇的經典論述:“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通過戲劇去培養下一代,提高他們的素質,給予他們娛樂,點燃他們的想象力,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進入新世紀后的兒童戲劇工作者必須回答一個戰略性的課題——中國的兒童劇如何與時俱進、續寫發展?答案很清楚,不僅要一如既往為少年兒童創作藝術精品,更要培養造就一批批具有高文化水準、高藝術素質的后續人才,增加兒童劇發展的后勁。
2004年9月,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和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聯合組建兒童歌舞劇專業本科班,正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一條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培養兒童劇藝術人才的合作道路,就此筑成。
在此以前,“兒藝”以隨團辦班的模式培養人才,以中等水平、補缺型為主要思路,教學質量不夠穩定,也沒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延續的教學機制。培養的演員雖不乏優秀者,但大多基本屬于話劇類型,專業技能相對偏窄。無疑,隨著少年兒童多元化觀劇渴望的逐漸升級,隨著國內外兒童戲劇交流的日益增多,關門辦學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跟上時代的節拍。
“兒藝”與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的合作,堪稱最佳組合。上海戲劇學院有著完備的教學設施,正規的教學管理體制,雄厚的師資力量以及科研教學資金的保證;“兒藝”則有著60年兒童劇演出的經驗積累、豐富的劇目資源和優良的實習基地及其所連系著的全國30多個兒童戲劇院團和廣大的少兒觀眾群。教學和演出組合,優勢互補,為兒童劇人才的傳承、實踐、交融、多元、創新,為培養兒童戲劇高級藝術精英提供了保證。
三位一體

兒童劇藝術具有特殊的規律,面對的是特殊的觀眾群體。因此,對兒童劇人才的培養,也必須要有與之相匹配的特殊界定和要求。本專業班對學員的要求是,必須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較強的審美感覺、較新的創造思維。從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尤其應具有堅定的兒童劇事業心和為兒童服務的高度責任感,包括了解社會,熟悉兒童;具備為兒童服務的唱、念、做、打、翻等綜合藝術技能和實踐能力,具備從事本專業研究的開拓能力。
其實,從“兒童歌舞劇”這個名稱上,就可見這個專業的創建初衷和教學定位了。首先,是為兒童戲劇培養接班人。其次,“歌、舞、劇”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既有別于傳統意義的兒童話劇,又有別于兒童戲劇中的歌舞,而是三項基本藝術元素綜合并進、全面發展,培養出來的演員,是能歌、能舞、能演的復合型藝人。其三,堅持產、學、研相結合,一方面加強學院和院團的合作,一方面將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結合起來,輔以其他社會實踐,錘煉學員的實際能力,并讓他們早日了解熟悉兒童,提高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穩步前進

兒童歌舞劇專業開設近兩年半以來,在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教學、管理有序有效,學員們始終保持著穩定學習的積極性,基本完成了前期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
“穩步前進,初見成效”,是這兩年半教學工作的高度概括。學員們歌舞劇“三位一體”的綜合技能不斷提高,專業班的教學模式取得了成效,這在多次教學實踐演出中得到印證。2005年8月至10月,專業班與“兒藝”、中國國際兒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演出了音樂夢幻劇《馬蘭花》,得到了小觀眾、家長們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去年5月1日,專業班在“兒藝”提供的徐家匯廣場這個平臺上演出了美國音樂劇《紐約少年》的大部分片斷,為學員的舞臺實踐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十一”長假期間,學員們自編自導了獨幕劇《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歡慶國慶演出,徐匯區區委、教委的領導們觀看后,立即邀請專業班在10月22日徐匯區為構建和諧社會舉辦的“學習節”活動開幕式上進行主場演出,為學院爭得了榮譽。
另外,專業班還組織學生參加“2006年上海國際兒童藝術節”志愿者活動、業余藝校的各課程助教工作。學員們通過努力勤奮的工作,開掘了自身社會活動能力,了解了“兒藝”,熟悉了孩子們。
兩年半來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是“上戲”與“兒藝”聯合辦學、培養高級藝術人才的戰略性舉措,大有作為、大有希望。“歌、舞、劇”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定位,符合今后兒童劇繁榮和發展的需要。
目前“兒藝”現有演員的年齡普遍偏大(平均45歲左右),而1994年畢業的13名中專生,留在劇院的也僅剩4名,從社會招聘的新演員因專業技能不全、表演風格不一等原因,并沒有改變“兒藝”專業人員緊缺、后繼乏人的現狀。首屆“兒童歌舞劇”專業班人才的培養,應該說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不過,作為一個新生兒,“兒童歌舞劇”專業剛剛起步,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教學還有許多不足,困難還有不少。但我們相信,只要不懈探索,勇于實踐,培養高素質的兒童劇優秀演員的目標一定會達到。因為我們的目標是高尚的,借用一位文藝領導的話——我們“正在辦著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