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是湖北省當陽話里一個使用頻繁的詞,這里暫借同音字“噠”來表示。當陽話里的“噠”與普通話中的多種詞匯、語法成分相對應。請看下面幾組句子:
a.走噠路上都在想問題
貓爬噠床上去了
他趴噠在桌子上睡覺
b.下雨噠
她又哭噠
天亮噠
四十歲噠
快月底噠
c.坐噠一上午
我在公園里玩噠一天
賣噠舊的再買新的
d.樹葉綠噠發亮
乖噠很
雨下噠好大
e.看噠清楚
聽噠懂
分噠清好壞
a組三句中,“噠”用在動詞之后,表示動作達到的處所,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介詞“到”“在”等;b組中,“噠”用在賓語后邊,出現于句末,肯定事態有了變化,與普通話中的語氣詞“了”相對應;c組三句中,“噠”用于動詞之后,如果有賓語,用在賓語之前,表示動作的完成,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動詞后綴“了”;d組三句中,“噠”用于動詞之后,表示其前后成分之間的述補關系,與普通話的補語標記詞“得”相當;e組三句中,“噠”用于述補結構中,與普通話中表示可能的助詞“得”相當。本文把a、b、c、d、e中這五個意義和作用不同的“噠”分別記為“噠1”“噠2”“噠3”“噠4”和“噠5”。
一、“噠1”
總的來說,“噠1”用于動詞之后,方位名詞之前,指動作達到的處所。例如:
I 他坐噠椅子上一動不動
II 你躺噠床上去
III 他靠噠在我的肩膀上
這三句從表面結構看,“噠”位于動詞之后,方位短語之前,實際上它們分別代表著三種不同的類型。
首先看與 I同類的例子:
躺噠床上看書不好
你站噠那兒別動
走噠街上要小心車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在“動詞+噠+名詞(表方位)”結構中,動詞一般是單音節動詞,而不用雙音節動詞,表示在某處所發生的動作、行為。在名詞之后有“看書不好”“別動”“要小心車”等短語。去掉這些短語后的句子在當陽方言里很少講。“噠”在這類句子中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介詞“在”。
再看與II同類的例子:
我們坐噠前頭去
你們走噠屋里來
把小孩送噠幼兒園里去
這類句子中的“噠”同樣出現于“動詞+噠+名詞(表方位)”結構中,動詞大都是單音節動詞。但與I類不同的是,II類表示的是動作、行為所達到的處所,在方位名詞之后是“來”“去”這類動詞,與“噠”之前的動詞構成一個連謂結構。“噠”在II類中,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到”。
下面是與III同類的例子:
他坐噠在我的前頭
狗趴噠在地上
小鳥落噠在樹上
Ⅲ類句子中的“噠”同樣表示方位,與I類和II類不同的是,Ⅲ類句子中的“噠”出現于“在”之前,省去“噠”,句子就變成了普通話里的表達方式。在當陽方言里,I類和II類句子中的“噠”后不可再加上“在”,否則,句子講不通。與I類和II類句子相比,III類句子中的“噠”表示動作和狀態在某處所的持續,呈現出靜態,這類“噠”字句叫做靜態句。
以上三類,從語法結構上看,“噠”都出現于動詞之后,賓語之前。從句子功能看,它們都表示方位和方向。
二、“噠2”
“噠2”總是出現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態出現了變化或即將出現變化,有成句的作用。如下例:
I 下雨噠
II 他哭噠
III 天亮噠
IV 四十歲噠
V 快月底噠
以上例句在當陽話里經常出現,“噠2”出現于句末,是句末語氣詞,“噠2”前面的成分可以是詞或者短語。
首先看與I同類的例子:
刮風噠
他同意我去噠
今天我上課噠
在I類句子中,“噠”出現于賓語之后,肯定事態出現了變化。
再看與II同類的例子:
休息噠
他笑噠
我已經說噠
與Ⅱ同類的例子中,“噠”前只有動詞而無賓語,“噠”直接跟在動詞之后,只表示事態有了變化,但不表示動作完成。例如,“休息噠”只表示“已經開始休息”,不表示“休息”這個動作完成而即將醒來。在當陽方言里,還有“來噠,來噠!”這樣的說法,這是“噠”用于動詞之后,表示事態將有變化,意思是“馬上就來了”。
然后看與III同類的句子:
這雙鞋太小噠
天氣熱噠
頭發白噠
從這三個例子可以看出,“噠”還可出現在形容詞后面。當“噠”用在形容詞后面時,不表示有過什么變化,只對已出現的情況表示肯定,作一般性的陳述。
下面看與IV同類的例子:
已經一百個噠
他已經一百斤噠
半個月噠
IV類句子表明“噠”可以出現于數量詞之后,表示已經出現的新情況,隱含著動詞“有”,如“半個月噠”就是“已經有半個月噠”的意思。
最后看與V同類的例子:
大人噠,做事還這么幼稚。
春天噠
由此可見,在當陽方言里,“噠”還可出現于名詞之后,表示已經或者將要出現某種新情況。
以上五類,如果著眼于語法結構,“噠”出現于句尾;從功能上看,“噠”有成句的功能。因此,本文在討論“噠”的用法時將它們放在一起討論。
三、“噠3”
“噠3”是個動詞后綴,用在動詞之后,如果有賓語,用在賓語之前,表示動作的完成。
“噠3”用在動詞后邊,表示動作或者事件的完成,若有賓語,“噠3”則出現在動詞之后賓語之前,形成“動詞+噠3+賓語”的格式。“噠3”的這種用法與“噠2”完全不同。由于這種“噠”字句是表示動作已經完成,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完成句。
I我買噠三張票
會議通過噠你的申請
II 洗噠澡再睡覺
你道噠歉,我才原諒你。
III我睡噠一個鐘頭
這段路我們走噠半個小時
他才說噠一分鐘就說不下去了
我才到噠五分鐘你就來了
IV 我聽噠很高興
剩飯可以倒噠喂雞
V這本書我才看噠一半
這個月只晴噠三天
我才來了半個月就要走了
I類句型是“動詞+噠3+賓語”,并且獨立成句,一般表示動作完成。
II類句型是“動詞+噠3+賓語”格式,不獨立成句,有后續小句,表示前一動作完成后再發生后一情況,如“洗噠澡再睡覺”就表示“洗”這個動作完成后再發生“睡覺”這一動作。有時還表示前一情況是后一情況的假設條件,如“你道噠歉,我才原諒你”,“道歉”是“原諒”的假設條件。
III類句型是“噠”后出現時量詞語,這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動詞+噠+時量詞語”單獨成句,表示動作從開始到完成的時間長短。例如:“我睡噠一個鐘頭”,表示“從開始入睡到醒來一共一個鐘頭”。另一種情況是“動詞+噠+時量詞語”不獨立成句,表示前一動作經歷了若干時間之后開始了后一動作或形成某種狀態,例如,“他才說噠一分鐘就說不下去了”。
IV類句子是動詞后面沒有賓語的情況,如“我聽噠很高興”。在IV類中,“噠3”出現于“動詞+噠3”的格式中,不獨立成句,有后續小句,表示這個動作完成后出現另一動作或出現某一狀態。
V類句子是句中有數量詞,例如:
這本書我才看噠一半
這個月只晴噠三天
這類句子表示動作從開始到完成時的量,一般不聯系現在,動作不再繼續。
以上五類“噠”字句中出現的動詞都是表示變化的,如“買、通過、睡、說……”,另有一些動詞,如“姓、屬于、希望、需要……”,它們不表示變化,也就無所謂完成時,不能加“噠3”。“噠3”在以上五類句子中,都出現于動詞之后,表示動作的完成,這類“噠”字句可統稱為完成句。
四、“噠4”
“噠4”相當于普通話中的補語標記詞“得”,連接表示程度或結果的補語,表示狀態。例如:
I說噠快
雨下噠大
II 房子里亮噠跟白天一樣
墻上打噠都是洞
III樂噠我們哈哈笑
IV 他講話講噠不清楚
她唱歌唱噠蠻好聽
V乖噠很
那個人厲害噠很
VI 看你說噠喲
把你高興噠喲
以上幾類句子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的基本形式都是“動詞/形容詞+噠4+補語”,“噠4”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后,表示其前后成分之間的述補關系。由上面所舉的例子來看,“噠4”后可以直接跟形容詞(如I類)、動詞性詞組(如II類)、小句(如III類)等。值得注意的是,IV類句子中,“噠4”出現于動賓短語之后,但在“噠4”前要重復動詞。V類句子是“噠4”后加程度副詞“很”,如“乖噠很”,其語義大致相當于“很乖”,但“形容詞+噠4+很”所表示的程度比“很+形容詞”所表示的要高。VI類句子中,“噠4”后要加語氣詞“喲”,這一點不同于普通話中“得”的用法。在普通話中,“動詞/形容詞+得”句型中的“得”后面以不要“喲”為常,而在當陽方言里,同樣的句型,“噠”后一般加上“喲”,表達“無法形容”的意思。
五、“噠5”
“噠5” 相當于普通話中表示可能的“得”,是一個獨立的助詞。例如:
看噠到
睡噠著
在這兩句中,“噠5”用在述補結構中,是一個獨立的助詞,出現于述語和補語之間,表示某事能夠做到。在當陽方言里,若動詞之后沒有補語,而“噠”出現在動詞之后,那么,這個“噠”就不是“噠5”,而是“噠2”,如,“看噠”“睡噠”等。但是,在普通話里,可以說“看得”“睡得”“吃得”等,表示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可行的,“得”后沒有補語仍然可以表示“可以、允許、可能”的意思。
以上我們分別考察了“噠1”“噠2”“噠3”“噠4”和“噠5”在當陽方言里的主要用法以及它們所表示的語義特征。通過以上總結,我們對“噠”在當陽方言里的運用和“噠”與普通話中的詞匯、語法成分的對應關系可以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參考文獻: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商務印書館,2005.
[2]呂叔湘主編.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2005.
[3]趙元任.鐘祥方言的助詞[J].方言,1992,(2).
[4]汪國勝.當陽方言的語法特點[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5).
(鄭婧,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