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原則是促使言語交際順利進行下去的必要條件之一。委婉語是人們交往過程中為謀求理想的交際效果而創造的一種有效的語言形式, 它是為了在交際過程中照顧聽話人的利益,而采用含蓄、溫和、婉轉的語言來代替直言的表達方式。它體現了禮貌原則在言語交際中的運用效果。委婉語的表達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部分,而“禮貌原則幾乎存在于人類社會有言語交際活動的任何時間和地方”。本文以此作為切入點,試圖找出禮貌原則的具體準則在一些委婉語中的體現。說明了委婉語是遵守禮貌原則的,其作用與禮貌原則是相同的。
一、Leech的禮貌原則
禮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無論在哪一個語言集團中都是存在的,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它制約著人們的言行,調節著人們的交際活動。因此,為了達到良好的交際效果,禮貌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利奇(Geoffrey. N.Leech )在“語用學原則”一書中提出了與格賴斯(H.P.Grice)的合作原則相補益的禮貌原則。利奇的禮貌原則共有六條準則,每條準則下面又各有兩條次準則:
1.得體準則: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
a) 盡量少讓別人吃虧;
b) 盡量多使別人得益。
2.慷慨準則:盡量表達利于他人的觀點。
a)盡量少使自己得益;
b)盡量多讓自己吃虧。
3.贊譽準則:減少貶損他人。
a)盡量少貶低別人;
b)盡量多貶低自己。
4.謙遜準則:減少對自己的表揚。
a)盡量少贊譽自己;
b)盡量多貶低自己。
5.一致準則:減少自己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
a)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
b)盡量增加雙方一致。
6.同情準則:減少自己與別人在情感上的對立。
a)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
b)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二、委婉語
英文euphemism(委婉語)一詞源自希臘語。詞頭“eu”的意思是“good”(好),詞干”phemism”的意思是“言語”,整個字面意義是 “吉言”或“好的說法”。委婉語是“用一種不明說的、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說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悅或不夠尊敬意味的表達方式”。(《語言與語言學典》)。一般認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動聽的言詞均在委婉語之列,它不僅涉及到神鬼、裸體、排泄、生育、疾病和死亡等傳統禁區,而且還涉及到職稱、金錢、政治和戰爭等當代生活中的敏感領域。
在交際中采用委婉表達法的主要目的是,避俗求雅,顧及聽者或第三者的利益,給予對方應有的尊重。因此,在交際中運用委婉表達法,必然涉及禮貌原則。
(二)禮貌原則在委婉語中的體現
1.得體準則
委婉語根據所表達事物禁忌與否,一般可分成兩大類:傳統委婉語和文體委婉語。傳統委婉語是指用委婉語來表達禁忌事物,給人的印象是有禮,典雅,含蓄,中聽。文體委婉語是一種“語義上的揚升”。實際上是恭維話、溢美之詞。為了表示禮貌美化一些令人不悅或有損尊嚴的事物。遵守了禮貌原則中的得體準則。例如:通過使用委婉語以提高某些職業的社會地位:稱“垃圾清運工”為“公共衛生工程師”或“垃圾學專家”,稱“殉葬工”為“殯儀師”、“喪葬指導”或“悲痛治療專家”,稱“擦皮鞋的人”為“鞋靴保養工程師” 。
一些與相貌體態有關的詞語例如:“胖” “瘦”等,一般不直接用來形容人,尤其是婦女,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委婉說法。例如:“皮包骨頭”是貶義詞。一般用 “嬌嫩的,纖細的”“苗條的”等來代之。用 “豐滿的,富態的”“體態豐滿的”“豐盈的”“體態豐盈的女人”等委婉說法來代替 “胖”。
另外,傳統委婉語中的一些表示身體疾病、殘疾等方面的委婉語也遵守了得體準則:例如:(1)這女孩耳朵不太正常。“耳聾”被婉言稱為 “聽力不好”。(2)他神經不太正常。“瘋子”被說成 “精神狂亂”。又如:“瞎子”被說成 “嚴重的視力障礙”或 “無視力的”。
2.慷慨準則
在日常交際中,特別是在口語中,使用情態動詞的疑問句式來代替祈使句,可以使說話者顯得溫文有禮,語氣婉轉客氣。例如:最好不用pass me the book.(把那本書給我),而用Would you pass me the book?(你能否把那本書遞給我)。在表達“把書給我”這種請求時,用詢問聽話人能力的疑問句的委婉表達法提出,帶有“商量”“請求”的口吻,同時也留給對方很大的回旋余地。這種使用委婉語表達法通過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有利于自己的表達方法正好體現了“禮貌原則”的慷慨準則。英語中有許多這種句型,例如:Can you——(你能——?) ;May I——(我可以——?);Would you——(請您——好嗎?)。這樣的英語句型和漢語中同類句型的語言功能是一致的。
3.贊譽準則
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如實反映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學生的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和自尊心等。要緩解直言的沖擊波。因此,委婉語是完全必要的。以下的婉轉陳述方式是英、美學校教師經常使用的,體現了禮貌原則中的贊譽準則:在描述事件或言語交際中盡量少貶低別人、多贊譽別人。
(1)在表達學生很“笨”時:不說“The students is obtuse.”而用婉言:“He is a bit slow for his age”.(他反應較慢)或“He seems to be mentally retarded.”(他看起來智能較弱)
(2)在形容學生說謊時:不直接使用“He lies.”而是用委婉的說法如:“He is likely to embroider the truth a bit.”(他往往會修飾一下事實) ; “He may occasionally fall into terminological inexactitude.”(他有時可能措詞不夠準確);
(3)在描述學生作弊時:往往不直接說“The student cheats.”而是用婉言:“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adhere to rules and standards of fair play.”(他需要幫助學會遵守光明磊落、條件均等的規則和標準)
4.謙遜準則
由于中國古老文化的影響,在交際過程中,中國人較多地遵守謙遜準則。漢語中有很多西方人士稱之為“自貶傳統”反映的自謙語,如:寒舍、薄酒、小女、犬子、在下、不才、老朽、賤內、拙荊等等。另外,漢語中“自稱稱謂語”也有較高的使用頻率。如:皇帝的自稱謙語:“朕、孤、寡”;官員的自稱謙語:“微臣、下官、小吏”;百姓的自稱謙語:“小人、小民、民婦、草民”; 女性自稱謙語:“妾、賤妾、奴家”等。這種自稱謙語的表達是說話者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來提高對方,以示尊敬和謙虛。體現了謙遜準則。
5.一致準則
當人們在話語中表示不同意時,出于禮貌,往往不愿意開門見山地直說,而釆用迂回或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同想法。如:A: I think these paintings are very beautiful. B: Well, I don’t have an eye for beauty, I am afraid.
B的回答似乎和A的問題不相關,他的意思很明顯:These paintings are not very beautiful.這樣改變了原話的言內之意,顧左右而言它,既縮小了和他人的分歧,又沒有掩蓋說話人的真正意圖,且能使聽者既領略到言后之意,又不丟失面子。這樣既縮小和他人的分歧,又擴大了自身和他人之間的一致,體現了贊同準則。
6.同情準則
此準則體現在委婉語中最顯著的例子是 “死亡”的委婉說法。在英、漢語中關于“死亡”的委婉語足有成百上千。這是因為人們出于同情死者或死者的家屬,不愿直接談及死亡,而采用含蓄、婉轉的方式來表達此意思。如: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安睡在上帝的懷抱中),be taken to paradise(被帶進天堂),go to heaven(去天國)。漢語中也有許多關于死亡的婉言,例如:中國古代用 “崩”“薨”“卒”“不祿”“下世”“仙去”“仙逝”“咽氣”等表示死亡。
三、結論
本文通過對利奇的禮貌原則在委婉語中的體現的分析,說明在交際過程中委婉語也是遵守禮貌原則,以禮貌原則為前提的。禮貌原則對委婉語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Stephen C.LevinsonPragmatic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Ronald.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張文庭.英語修辭及慣用法[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4]劉純豹.英語委婉語詞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
[5]張拱貴.漢語委婉語詞典[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6.
(許麗梅,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