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命題和我黨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進行了深刻論述,做出了總體的部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隨著《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頒布實施,揭開了新農村建設的新篇章。廣大農民在黨的富民惠民政策鼓舞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人新事層出不窮,精神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們正處于一個創新的時代,電視文藝服務于新農村建設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職責,也是電視文藝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前進方向。
首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也是我們電視文藝宣傳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是農村經濟的一翼突進,也是農村整體文明的騰飛。作為“黨的喉舌、政府鏡鑒和人民心聲”的電視主流媒體,理應在各種欄目中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電視文藝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是我們的職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標志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也給我們電視文藝宣傳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更是為我們廣大電視文藝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充實自己才華的機會。近年來,國家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農村文化建設不斷加強,電視村村通的實施極大地加快了農村文化娛樂、信息經濟的發展。電視文藝應該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電視文藝工作者必須面向農村、深入農村,用我們的電視節目、欄目謳歌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來的新人新事。農民渴望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電視文藝節目,更渴望看到反映農民自己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火熱生活和新的精神面貌。農民新則農業興,農民文明進步則農村文明進步。造就新型農民,是發展農村先進文化及先進生產關系的需要。只有用先進的文化培養農民,增進其科學精神、培養其文明素質、提高其民主法制觀念,廣大農村才能真正告別封建愚昧文化的侵擾,樹立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風尚,推動新農村建設。電視文藝要承擔起這一重任,通過我們健康向上的文藝節目、欄目使農民在娛樂中得到精神文明教育,陶冶其情操,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電視文藝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創新發展,才能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我們電視文藝創新發展的方向。我們的電視文藝節目、欄目是為廣大觀眾做的,觀眾喜歡與否是檢驗我們電視文藝質量的一把尺子。8億農民觀眾是我們電視文藝節目最大的觀眾群。貼近實際就是要貼近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最大的實際,創作、制作出能真實反映廣大人民群眾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實踐的電視文藝節目、欄目,這也是我們電視文藝創新的靈魂。貼近生活就是要我們電視文藝工作者深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火熱現實中去,關注樸素平凡的生活細節,聚焦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從現實生活中挖掘生動、感人、能引起人們共鳴的事例。不斷汲取新鮮營養,以生活為源泉忠實地反映和表現生活,跟上生活變化的新節奏,傳遞生活變化的新信息,創作出廣大觀眾喜歡的,充分反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火熱生活的節目、欄目。這也是我們電視文藝創新發展的源泉。貼近群眾,就是要求我們的電視文藝充分體現群眾的意愿,滿足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群眾提供想看、愛看、健康向上的電視文藝節目,這也是我們電視文藝創新發展的根本。質量是精神產品的生命。物質產品質量不高,或許還可以將就使用。精神產品質量不高,就可能在社會生活中產生影響,起到消極作用。電視文藝節目不僅要適應觀眾的需求,還要幫助觀眾不斷提高欣賞水平,引導觀眾不斷提高審美情趣。這就需要我們努力提高節目的品位。這些年來,出現了一些思想性、藝術性很強,深受群眾喜愛的電視文藝節目。這些作品寓教于樂,超凡脫俗。但是,十分可惜,白開水式的平庸之作仍然為數不少,觀眾看過后,印象淡薄,扭頭便忘。還有一些節目味道不正,甚至有嚴重的錯誤傾向,引起觀眾的不滿。對今后的電視文藝創作仍然提倡進一步端正創作思想,注意“質量、品種、效益”,精心設計,精心制作,不斷推出能深刻反映現實生活、謳歌社會主義新人、富有民族風格的創作精品,以不辜負廣大觀眾對電視文藝的殷切期望。我們的電視文藝在服務于新農村建設中要堅持“三貼近”,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再次,電視文藝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我們電視文藝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出精品的極好機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努力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貢獻。電視文藝深受電視觀眾的喜愛,社會各界對電視文藝普遍重視,寄予厚望。中央臺也好,地方臺也好,電視文藝節目都是“重頭戲”。有些欄目設計巧妙,兼容性強,涵蓋面寬,可以靈活地容納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已經成為名牌欄目,社會影響越來越大。改革開放給我國社會經濟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為電視文藝的興旺提供了條件,也對電視文藝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要貼近農村,接近農民,時刻把農民放在心上,創作、制作出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認可的節目、欄目。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好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領會其精神實質。深入到農村之中,這種深入不是走馬觀花的采風,而是扎扎實實地到農民中,了解最本質的東西用于我們電視文藝的創作。農村是我們電視文藝創作的廣闊天地,有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電視文藝服務于新農村建設是我們電視文藝工作者新的使命,這不僅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我們電視文藝工作者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展示才華的機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多出精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
電視文藝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樣,同樣是一個系統的、偉大的工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目前我們反映農村題材的電視劇、電視欄目還不夠多。這就要求我們電視文藝工作者要有緊迫感,跟上時代、抓住機遇,努力創作、制作出一批又一批反映新農村建設的精品,滿足廣大農民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我們的電視文藝真正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作者單位:駐馬店電視臺)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