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段子”批判
林德清
手機的短信功能本來是省事省錢的好功能,令人們大為方便:本來要在電話中羅嗦的,只需惜字如金“發個電報”就行;本來聲息溝通有所不便的,一條短信省卻了幾多尷尬……方便是方便,可也給垃圾信息提供了方便——無論情不情愿,你必須低頭察看,細分真偽,去蕪存精。其中尤其令人煩惱的,便是“黃段子”。
這“黃段子”讓人煩惱在何處呢?
首先,容易引起“親密者”的誤解。很多段子肉麻無聊,裝出一副熟人的腔調,思你念你纏綿你,仿佛情史悠悠綿延不絕。倘若你的另一半剛巧在你身旁,倘若你們的信任度本來就偏低,倘若你的解釋水平一塌糊涂,莫名其妙就會造成裂隙。退一步,雖然查無實據,但是疑竇已生,總是為未來的親密關系布下陰影。
其次,對女性而言,有傷其人格尊嚴。大部分黃段子以性為主要內容,直接或者間接地涉及女性的身體,有的粗鄙不堪,對女性是一種人格侮辱和性騷擾。除了用手機短信的方式,更多的時候,黃段子是在大庭廣眾下“共享”,以“笑話”的面目出現,這就讓良家婦女樂也不是逃也不是,陷入尷尬境地。顯然,這對女性而言,是極不尊重的。
但可悲的是,黃段子文化之流行,幾近泛濫成災。許多旅行社的導游,成為黃段子的“專業”傳播者,與對旅游景點歷史文化的介紹相比,他們宣講起黃段子來更加繪聲繪色,妙語連珠。據報道,一位女導游曾經對黃段子十分反感,而且以“公司規定不許講黃段子”為由勸阻過游客,卻招致游客不滿,隨后公司做出了相反的規定。如今眾多導游深諳“黃”道,身懷絕技,不僅宣講時面不改色心不跳,從容大度,談吐非凡,而且善于啟發動員,高水平掌握了招徠游客、取悅于游客及贏得競爭的手段。
黃段子的傳播以男性為主力,但女性在被動或主動的開化中也有不俗表現,不乏妙齡美女技高一籌,膽大三分而震懾眾男,令人嘆為聽止。黃段子創造與傳播陣容的擴大化、低齡化、女性化趨勢已成為涌動之潮,蔚為壯觀。它的傳播不受條件制約,在場合、手段、方式等方面不斷發展變化:各種聚餐,旅游沿途,交通工具,時時開侃,處處設壇。有名人演講葷話連篇喋喋不休,更有婚禮主持輔之以葷游戲葷動作,在婚禮上提前鬧洞房……令人目不暇接。而且,“經典段子”被反復傳誦,那些不夠經典的段子一旦創出,傳播中會屢經高手潤色拔高,有點像頭腦風暴,更像創作接力,漸漸出彩。真是忽忽然如風掠,漫漫然如水淹。
黃段子,從制造到傳播,將中國人的智慧在意淫的“藝術”領域進行戲謔,在自我人格和異性人格的雙向褻瀆中,將性解放進行曲歪曲成折磨尊嚴和矬化人格的變奏。它貌似幽默,實際上很具有腐蝕性,將中國的俗文化拉到格調低下的境界,毒化了社會風氣,實在應該批判。
“黃段子”為何流行
陶江虎
林德清同志對黃段子的批判義正詞嚴,不知其性別如何,估計多半是女性使然。在對黃段子的問題上,男性似乎更為“寬宏大量”一些。而且,就本人接觸到的女性而言,她們好像對此也并不十分反感,有時也會饒有興趣地參與,雖然方式比較曖昧。
這或許要說到“民俗心理”的專業問題。
從民俗學的角度而言,性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性有關的文字或者文學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所謂的黃段子其實古已有之,不但中國有,外國也很發達。為何如此發達?有其心理學意義。因為黃段子之類的性文化歸根結底是被壓抑的性欲望的語言宣泄——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普遍承認性欲望是人最本能的欲望,性欲望的滿足與否直接影響和操縱著人的思維舉止。男人面對的現實是,性欲望隨時隨地地產生卻不能隨時隨地地得到滿足,而性欲望又不像氣球,擱置久了會自然的萎縮,它遲早要以這樣或那樣的途徑予以釋放。已知的性欲望的釋放途徑除了性交外,還有做夢、超負荷運動、語言宣泄、變態(如同性戀、戀物癖、窺陰癖等)和閹割。其中能為個人自我控制又不必傷及肢體的只有語言宣泄一種。所以大多數男人選擇講黃段子(或曰葷笑話)其實是為自己被壓抑的性欲望找了個最佳的釋放方式,這與人們憤怒時大吼大叫,悲傷時大哭大喊是同樣的道理。斯賓塞、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拉康一系的心理學家都相信笑話是一種釋負現象,有助于釋放性壓抑,它的代償功能使得那些看似“黃”的玩笑,卻將性和色情本身消解于無形。弗洛伊德說:“自嘲是幽默,嘲弄別人則是‘玩笑’。”因此,作為“無意識對于滑稽的貢獻”,一個黃段子一旦被敘述,被閱讀,就和它的讀者一道逃脫或超越了道德倫理的檢查,一笑而泯色情。
有“中國的金賽博士”之稱的劉達臨教授認為“黃段子”就是一種性文化,一種私人行為,沒有什么危害,沒有高雅低俗之別。不要回避,像談吃飯一樣談論性,把它當成自然的事就可以了。吃飯與性,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似乎雅俗分明。可是老夫子“食色性也”的名言至少讓我們懂得一個常識:無論上下,都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假如人類有本事把“形而下”的“性”通過文化包裝變成“形而上”的“性文化”,其實它與純粹的低級趣味已經涇渭分明。
不必一棍子打死黃段子,人類對于性文化的需要注定它不會輕易消亡。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對黃段子也要進行梳理,把具有一定文學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段子化為財產,把無益無害的段子化為純粹的消遣,而在消遣的時候,需要分清場合,一旦婦孺不宜,不能隨意消費,如同電影的分級制。如此,談笑間,黃段子便無傷大雅。不知看官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