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中的“好不好”實際上有三個,以下分別記為“好不好1”“好不好2”和“好不好3”。
“好不好1”在句中做謂語,它所在的小句表示征求對方意見,例如:
① 你說這樣做好不好???
例句中表示說話人向聽話人征求對所做(或者打算做)事情的意見或者評價。
“好不好2”只出現在祈使句中,例如:
② 咱們去看電影吧,好不好?
③ 你跟老師去拿材料吧,好不好?
用在祈使句中的“好不好2”還是表示詢問,不過此時說話人更希望得到肯定的答復。從句法形式上看,“好不好2”單獨成句。
“好不好2”一般都能用“好吧”替換,而且基本意義保持不變。試比較:
④a.咱們周末去看看老師吧,好不好?
④b.咱們周末去看看老師吧,好吧?
雖然“好不好1” “好不好2”出現的句法位置不同,但是它們都不與過去的時間相聯系,而“好不好3”卻只出現在表過去事件的小句之后,例如:
⑤ A: 你怎么沒給我打電話呢?
B: 我去北京了,好不好?
說話人B去北京是已經發生的事件,顯然“好不好”不是征詢意見或是祈求聽話人做某事。
“好不好3”已經沒有了詞匯意義,它的意思僅在于表達說話人對相關理由的強調和對聽話人誤解自己的不滿。再如:
⑥ A: 你怎么把試卷給我扔了?
B: 我不知道還有用,好不好?
說話人B為自己誤扔掉A的試卷而強調理由,使用“好不好”是加強這種語氣。同時也表示對自己不被理解的些許不滿。
“好不好3”與“好不好2”不同,它不能用“好吧”替換,例如:
⑦ A: 你怎么把試卷給我扔了?
*B: 我不知道還有用啊,好吧?
以上我們根據句法環境和意義上的差別將“好不好”區分為三個,事實上,這三個“好不好”之間存在相關性。
“好不好1”表示對聽話人征詢意見,實際上也是一種祈使,以①為例,它出現的語義環境為:
a.我已經/打算這樣做
b.我想請求你為我做的事情或者打算做的事情做出評價或者給予建議。
從“好不好1”所在小句的命題結構來看,“好不好1”也暗含祈使義。
“好不好3”事實上也是由表祈使的用法演化而來。
“好不好3”用在一個表示已然事件的句子之后,顯然它不再表示向聽話人征求意見。根據語用合作原則,說話人說出“好不好”并沒有提供足量的信息,因此“好不好3”另有其語用意義。
我們認為,“好不好3”也含有祈使義。說話人不征詢聽話人的意見,而是祈求聽話人考慮自己的正當理由。以⑤為例,“好不好3”所出現的語義環境為:
a.(我之所以沒打電話)是因為我去北京了
b.我希望你能理解
由于聽話人之前已對說話人施以質詢,因此“好不好3”說出之后也意味著說話人對聽話人有所不滿。
(李秉震,河北工業大學人事處;王立偉,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鎮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