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能力,最簡單的表現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這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是完全統一的。無論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無非是調動大腦中儲存的語言信息,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而成的。能否聽懂別人的話,能否在朗讀的過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點,也都是以自身語言儲存作為基礎的,思維、審美、鑒賞等一系列心智活動,也無一不是以語言的傳遞、轉換來完成的。由此可見,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可以設想,若沒有語言積累作為基礎,想提高語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樓閣。中學語文教學應將語言積累作為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環節,讓學生不斷積累語言,真正把古今語言的精華據為己有。下面是我在語文積累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從廣泛的閱讀中感悟、積累
閱讀是學生認識生活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多讀書,不但能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和語言素材,還能感悟真善美。
(一)精讀教材,從課文中積累
在學習教材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學會自學,可以從以下六方面入手:
1.積累字詞。學習語言,必須積累詞匯,從課文中學習,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主要結合文下注釋來記,這樣既不脫離語言環境,又不必去查詞典,很快就會掌握。
2.積累幾個句子。每篇文章都找出自己欣賞的句子,仔細體會,摘抄在積累本上。
3.分析精彩段落。每篇文章都有精彩的段落,有的內容豐富、含義深刻;有的結構嚴謹、用語精練、好詞疊出。因此,在學習中要找出精彩段落,反復閱讀,深入研究,綜合分析。想想究竟好在哪里,值得自己借鑒的有哪些。
4.抓住特色。文章的特色就是作者表現主題所采用的表現形式,一般指篇章結構、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
5.概括主題。要用最精練的語言來概括。
6.學會仿寫。通過上面的自學,學生對課文已有了較透徹的理解,無論是佳句、精彩段落,還是寫作特色,都已感悟頗深,所以要學以致用,進行仿寫。可以仿寫句子、仿寫段落、仿寫特色、仿寫全文,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保證課外閱讀
1.擴展閱讀。目的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活躍思想,激發想象。一是閱讀和課文相關的著作和文章。二是推薦一些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的書報,讓學生閱讀,這可以在語文自習時進行。另外是每周兩節閱讀課到閱覽室廣泛閱讀。
2.專題閱讀。為了使寫作專題訓練切實有效,每個專題要配發至少三篇與專題訓練有關的文章,使學生積累足夠的素材,同時還有寫作技巧和表現手法的積累。
(三)注重落實,促使學生感悟、積累
指導學生建立摘抄本。學生閱讀是否有效取決于其讀后是否有積累,建立摘抄本對指導缺乏自學能力的學生是切實可行的方法,古往今來,有多少大師在介紹“讀書秘訣”時不強調要“手到”呢?進行摘抄,不單單是知識、語言的積累,也是思維、思想的訓練。每次閱讀,都讓學生同時摘抄好文好句,并于閱讀后寫出感想,定期組織學生交流體會,堅持下去,學生的積累感悟能力就會得到明顯提高。
二、多讀多背,及時體味,加強積累
熟讀和背誦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強化誦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經被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證明。古人為學,一開始只是讀、背,頭腦里只不過裝滿了一堆“死”的語言材料。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產生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在教學中我除在現有教材中增加背誦內容外,還找一些古代佳作、現代散文讓學生熟讀背誦。具體做法是:
(一)每天積累一個成語;
(二)學生每周要背兩首古詩,背一篇優美時文;
(三)每周用一節早讀讓學生復習本周自己積累的內容,做到溫故而知新。
三、強化口語練習,在聽說中積累語言
口語練習不僅能使學生積累語言,更能讓學生得到鍛煉,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我充分利用每節課講課前的三分鐘,開展一些積累語言的活動。比如三分鐘演講,是練習使用語言;介紹一本名著,是開闊閱讀視野并練習培養品位;背誦鑒賞一首詩,是陶冶情操,體會詩歌的美;評價一種社會熱點話題,是關注生活,訓練思想等等。另外,還開設演講與口才專題講座,定期舉行演講比賽,凡此種種都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語言素質得到提高。
四、增加寫作訓練,從寫中積累語言
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作文訓練則是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層次的積累語言。我先讓學生寫日記,從自己身邊的事寫起,每日一得,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在作文教學上,我在設計練習和講評作文上花力氣,作文訓練時采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從各個角度立意,并口頭表達出來,全班交流,這樣就能幫學生打開思路,然后選擇恰當的材料和立意下筆成文。可以分步練、集中練,可以教師評、學生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學生在不斷運用語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豐富了自身語言。
五、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積累的興趣
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比賽,如古詩詞背誦比賽、詩歌朗誦比賽、作文競賽、各種演講比賽、積累評展等,通過各種積累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優越的環境和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積累興趣,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提高讀寫的實踐水平,更加充分地發揮創造精神,發掘創新能力。
博覽感悟、誦讀、多說、作文多管齊下,又都以語言積累為軸心,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減輕負擔,使學習變得輕松的根本性策略。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對語言的積累、掌握便一定會由少而多,聚沙成塔,為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許愛霞,山東省東阿縣實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