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交新人、擴大職場人脈網絡是職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工作了兩年、打算將來自己開公司的左馳就非常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工作之余,大到主題沙龍、特色派對,小到朋友茶樓小聚,他都不錯過。果然,在不算太長的時間里,左馳快速結識了很多軟件同行、硬件廠商、大小品牌的代理商。左馳業余社交的目的非常明確——盡可能地結交同一產業鏈條上不同環節的朋友,因為自己是做技術的,就應該多結交能代表風險方和相關設備供應商的朋友。雖然左馳有非常明確的社交目的,但在周圍難以找到劃分如此精準的社交場合。左馳定下“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放過一個”的社交原則,聚會不管大小,派對不論公私,一律通吃。這樣一來,社交幾乎占據了左馳的全部業余時間,他時常感覺身心疲憊,雖然想緩一緩.但想到有可能錯過將來有可能對自己事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時,左馳就坐立不安。社交強迫癥已經成了今天職場上的通癥。
擴建人脈,不可太過急功近利
如今的職場,有關人脈的話題可以說是炙手可熱。 “如何經營人脈”的圖書、講座,鋪天蓋地。點擊任何一個與職場相關的網站,都能看到這樣的文字:“沒有人脈,個人競爭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若加上人脈。個人競爭力將是一分耕耘,數倍收獲。”還有更為煽情的文字:“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兩百年前,胡雪巖因為擅于經營人脈,而得以從一個倒夜壺的小差,翻身成為清朝的紅頂商人。今天,檢視政商界成功人物的成長軌跡,也都因為擁有一本雄厚的‘人脈存折’,才有之后輝煌的‘成就存折’。”

不可否認,人脈競爭力在一個人的成就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斯坦福(Stanfora)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系;特別是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人脈已成為專業的支持體系。
從宏觀的角度看,強調人脈在一個人職業成就中的作用,本沒有錯。只是如果脫離一個人專業實力,核心競爭力的積累,片面地理解人脈的作用.也是不合實際的,必然導致急功近利的行為。
比如左馳們,就在鍥而不舍地努力著,但同時又切身感受著疲憊,是進是退無所適從。還有的人只要一在家呆著,心里就恐慌、不踏實,在社交場合才有成就感、滿足感,所以每到下班時間,就習慣性地拿起電話,聯系朋友或客戶,以各種理由制造聚會的機會。
患上“社交強迫癥”的年輕人,大多功利心和進取心較強,但是這種過度的社交熱情,不僅給他們自己帶來焦慮,也會讓交往對象感到不安。生活中不少有名望的人都曾經遭遇過陌生人的“圍追堵截”。這些年輕人并無惡意,只是想多認識一些對自己有用的人,但方式不當,讓人反感。
職場新人,培植專業是根本
關于因人脈而成功的人物或報道,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主人公個人的經驗或專業實力的積累。只是這些信息要么被妙筆生花的作者一筆帶過,要么被急功近利的讀者有意忽略。
事實上,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技術的領先、創新,是一批又一批科技新貴創富的前提。那些把人脈資源把玩得風生水起的投資家,也都是在多年的歷練和打拼之后,甚至在失敗的經驗總結之后,才煉就的火眼金睛。即使在一些傳統行業,那些如魚得水的成功者,也都是在業務精熟、經驗豐富的基礎上,左右逢源。對專業領域的把握,讓自己有更獨到的慧眼產生新的創意,預測未來的走勢,作出正確的判斷,也讓自己有更多的話語權。因此,特別是像左馳這樣的職場新人,又處在高速發展的軟件行業,如何盡快累積自己的專業實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立身之本。
專業實力也是拓展職場人脈的前提。人脈的經營與維護講究的是互惠互利。當你尚處于專業的稚嫩水平。還不具備給人以幫助的能力的時候,過早或刻意地追求人脈積累,會適得其反。而且,專業實力往往也是一個人進入相應圈子的身份證。雖然沒有人來考證你的準入資格,但是你得具備一定的身份,別人才能接納你,才能認同你。不同的圈子和層次需要不同的積累。對于剛剛畢業的職場新人,或者參加工作時間不長,工作經驗比較少的朋友,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積累這些東西上面。
我們比較認同這樣的說法:“一個人在30歲以前靠專業與體力賺錢,30歲以后靠人脈與經驗賺錢。”對職場新人而言,培植專業才是根本,對經營人脈不必過于刻意,更不必投入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在專業發展的同時,只要你有一顆謙遜的心,又主動學習溝通,自然就會在工作的同時,成就一方人脈。像左馳這樣,在人際關系上花很大的時間與精力去經營與維護,甚至弄出社交強迫癥來,實在是有些本末倒置。人脈之火熱到如此程度,也該降降溫了。
順其自然,選擇合適的交際圈
拓展人脈時,沒有選擇性,或者是沒有辦法選擇,也是左馳們倍受困擾的原因之一。“聚會不管大小,派對不論公私,一律通吃”實在是很可笑的笨辦法。
職場上的成功,首先取決于個人有無清晰的職業規劃。有了規劃,就有了發展的方向。建立人脈最好也服務于這個方向。與這個方向比較一致的,或比較接近的就應該著重去發展,其他方面我們可以去做一些接觸,但要分輕重緩急。如果有一個朋友引薦你到某一個圈子里去,你就很興奮,但要考量這個圈子是否適合你。可能這是個誘惑,對你今后的目標也沒有多少好處,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企業管理中有一個“二八”理論,是說在企業中20%的產品在創造著80%的利潤,20%的骨干在創造著80%的財富等。它告訴我們,要抓住那些決定事物命運和本質的關鍵的少數。經營人脈也是如此。也許,對你一生的前途命運起重大影響和決定作用的,也就是那么幾個重要人物。我們不能平均使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我們必須有所選擇,區別對待。
還有的朋友在拓展人脈時動輒請吃,越吃越頻繁,越吃越時髦,越吃越高檔,而且搶著買單。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身份、熱情,才能成就人脈,實際上到后來是越吃越不堪重負,越吃心里越不平穩,因為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其實沒有必要如此。如果我們沒有這么好的條件,就不要追求這種東西。高爾夫高檔,那也得你承受得起。我們還是找一些適合自己的方式,適合自己的層次,而不必刻意去追求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
心懷感恩,于無聲處建人脈
臺灣作家吳若權曾講述這么一個故事:一位女生在畢業前夕,經歷了一場感情的浩劫。在求職面試中,認識了一位慈眉善目的學姐,一眼看穿她的心事。已經是人力資源部經理的學姐,早她幾年畢業,雖然在校時并不相識,但基于同校情誼,仍誠懇地勸她:“與其讓自己沉溺在一段逝去的感情中,不如找一份有挑戰性的工作,好好沖刺,重新發現自己的潛力,讓別人看到不同于以往的你,將來會有更多、更好的對象出現在你的身邊!”面談十分順利,但因為她自己的選擇,并沒有立刻加入學姐任職的企業,而是選了另一家規模比較小的公司。投身職場后,她一直謹記學姐的勸勉。半年多就做得有聲有色,感情的陰霾也漸漸遠去。一個周末的晚上。腦海中突然浮現學姐的身影,心中盡是感激,徹夜不眠地寫了一封很長的電子郵件寄給學姐。談及半年來在職場上學習的成果,以及目前的工作職掌,同時對學姐曾經給予的鼓勵,表示由衷的感謝。從此兩人就以電子郵件往返。雖不常聯系,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候彼此。一年以后,已經升任為人事資源總監的學姐,突然打電話給她:“我們公司業務部有個主管職缺,你要不要來試試?”經過幾輪面談,她決定加入學姐的公司,換個跑道給自己更大的挑戰。第一天履新,她誠心地向學姐道謝:“你真的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每次讀到這個故事,心中都是感動。設想一下女生與學姐的交往,并無任何功利之心,她只是言由心生,將發自肺腑的感激表達出來,卻栽培出生命中的貴人。
有一顆感恩和惜福的心,不僅給你帶來快樂,也會助你在職場順風順水。
職場減壓,生活還有另一面
如今的社會瞬息萬變。如左馳一般的年輕人,在投身職場不久便懷抱美好的夢想,為自己的志向和未來的成功打拼,實在是令人欣慰的事。只是當我們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的時候,不要忘了,追逐成功的同時,也要享受成功過程的樂趣。更為重要的是,要明白工作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之外,我們還有親人和朋友,還有生活和娛樂。當你的全部心思和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時候,壓力必然無處不在。我們要學會享受生活,讓自己的生活有多個支撐點,盡可能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同時多參加體育活動,學會放松,學會減壓。
想起一個故事:從前有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悠閑地曬太陽。一個富翁走過來對他說:“你為什么不去打魚?”漁夫反問到:“我打了魚有什么用?”富翁說:“你可以用賣魚的錢買大船啊。”漁夫問:“買大船有什么用?”富翁說:“你可以用大船打更多的魚。”漁夫問:“更多的魚有什么用?”富翁說:“你可以買更多的船。”漁夫問:“買更多的船又有什么用?”富翁說:“你那時就可以雇人替你打魚賺很多錢。”漁夫問:“賺很多錢又有什么用?”富翁說:“那你就可以成為富翁,像我一樣到沙灘上曬太陽了。”漁夫回答:“我現在不已經在這里曬太陽了么?”。
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重讀一遍,你又有怎樣的體會?
鏈接
你對人脈的理解正確嗎?
以下的陳述是眼下人們對職場社交的態度與看法。看一看。跟你的認識差多遠。
1、有人脈,升遷就像坐電梯,沒人脈,升遷就像爬樓梯。
點評:雖然形象,卻與事實不符。過于美化人脈的作用,忽視了自身的實力積累。人脈是乘法。如果被乘數是零或者負值,能奈之若何?
2、社交場合接過對方的名片后,迅速做出判斷,看看是否對自己的事業和未來有所幫助。對自己不會產生什么幫助的人,他們的名片可以馬上丟掉。

點評:急功近利的觀點。實用主義者較為短視的做法,很快就會偏向。
3、我是做專業工作的,不需要人脈。
點評:專業人員也需要團隊。更何況,好酒也要好吆喝。
4、人脈不就是互相幫忙么,我幫不上別人的忙,沒有必要跟別人打交道。
點評:妄自菲薄,進而自閉。不會幫忙,關心人總該會吧?先做好功課,同時學習傾聽技巧。
5、搭建人脈,就是要瞄準那些重量級的人物,至于身邊的小人物,比如清潔工,小供應商,沒有什么價值,不在話下。
點評:太過功利的想法。你怎么對待小人物,大人物可都是看在眼里的。何況有時小人物能起大作用。與小人物的交往,實在是怡情練性的基礎。
6、為了擴建人脈,必要時可以犧牲自己與親人朋友相聚的時間。
點評:偶爾為之,本無不可。只是別忘了親人和朋友是我們最大的資源,永不能舍棄的。
7、只要能和大人物搭得上關系,可以不惜一切手段,拐彎抹角也要聯系上。
點評:方式不當,功利性太強,只會適得其反。
8、建立人脈不一定要他認識我,我認識他就行,至少是自己炫耀的資本。
點評:僅僅是認識,那么多名人,你認得過來嗎?如果成為自己的談資,就很滿足,那也太阿Q了。
9、人脈資源可遇而不可求。當機遇到來的時候自然就會有貴人緣。
點評:太過消極被動的觀點。機遇只會垂青于有準備的頭腦。
10、不知道哪片云彩能下雨,所以職場上必須強迫自己多認識人。總有人對自己的將來有幫助。
點評:社交強迫癥就是這么來的。不知道該認識什么人是因為自己沒有方向,沒有選擇,沒有判斷,只能抓瞎,瞎抓。
11、現在努力加強專業就好。建立人脈是以后的事。
點評:應該是順其自然,從身邊人、工作事做起,學做有心人。又不刻意勉強。
12、要想取得職業的成功,專業實力與人脈資源缺一不可。
點評:正確。更為正確的是,從現在起,就把革命的理論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