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容提要:面向廣大學生免費開放計算機實驗室是當前各個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大舉措。但是,如何使開放實驗室物盡其用,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本文就大學生文化藝術素質培養與開放實驗室學習模式進行探討,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供廣大同行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開放實驗室,學習模式,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31【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2007)06—0091—04
為了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幫助大學生鞏固課上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加強的學生信息素養,不少大學對在校學生開放了能夠提供網絡環境的計算機實驗室。但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通過計算機和網絡進行學習畢竟是一種新的嘗試,教學過程如何有效進行,如何既能夠保證學生學到了課上難以學到的知識,提高了思維水平,又能夠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實踐探索和研究的問題。本文主要就現代教育技術系學生“文化與藝術”專題的開放實驗室網絡學習模式進行探討,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開放實驗室的管理方式
開放實驗室以興趣小組方式報名參與,面向分院的全體學生。興趣小組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緊密輔助課上學習型,如“平面設計軟件應用”課程的開放實驗室的學習;一種是素質提高型,如“文化與藝術”專題的開放實驗室學習。本文主要圍繞“文化與藝術”專題的開放實驗室學習進行探討,學生10名。
“文化與藝術”專題的開放實驗室每周2次,每次2小時,除實驗室人員外,有專職教師進行引導和輔導。每次課后學生填寫學習報告,每學期填寫學期學習總結。
二、開放實驗室的學習模式設計
“文化與藝術”專題開放實驗室主要面對現代教育技術系二年級學生,目的是開闊學生知識面,提高審美素養,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為數字媒體設計類課程打下基礎。
主要學習模式為:教師提出一個學習專題,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在教師指導下利用網上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完成筆記、學習報告,每個學習專題占用的兩次開放實驗室的時間。
1.文本媒體的閱讀與合作學習
在網絡學習中,文本媒體的閱讀首先體現在對搜索到的海量專題進行篩選的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搜索引擎提供的幾句話迅速判斷該網頁能否提供有效信息,經過陌生詞語的搜索測試,網絡學習開始時,學生平均要38秒判斷一個百度引擎頁面提供的鏈接信息是否有效;兩周后,時間縮短為16秒。
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寫”札記。即每次課建立一個Word文檔,復制重要信息,隨時記下感想,課后及時整理成資料保留。
專題的第一次學習完成后,要求每個學生向其他同學推薦2~3個精彩鏈接,并附加推薦理由。期望通過這種形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分享學習成果,共享互聯網上的有效資源。實踐證明,每次學生推薦的網站都有相當的重復率,最高時可達到二分之一,但這種方式仍然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發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避免了傳統拓展知識面的教學環節中復印資料、買書的耗費,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2.媒體資料的查找與討論學習
“文化與藝術”專題中需要許多圖片資料進行說明和佐證,這些形象的媒體是多媒體教學中的學習資源部分的中堅力量。如“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專題,需要各種建筑、雕塑、繪畫等形象資料。這時教師的職責就是向學生提供代表藝術家的名稱,使學生有的放矢地上網查找圖片資料;由于圖片數據量較大,顯示需要相當的時間,為了避免大量學習時間耗費在資料查找和等待方面,教師可以提供一個或幾個速度較快、圖像質量較好的網站地址,使學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專題學習中。
在藝術類專題的學習中,同學們遇到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不能夠通過網上提供的文字完全理解藝術作品,甚至對網上的作品分析持不同意見。如在進行“印象主義繪畫”專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塞尚的繪畫藝術和成就感到難以理解,這時就必須安排討論,討論環節一般安排在專題的第二次學習中,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加。鼓勵學生百花齊放,各抒己見,在辯論中求真知,彼此說服,教師在必要時通過各種方式加以引導,如提供背景材料,指點欣賞角度和思維方法等,討論過程安排專人記錄,允許保留意見。
有的學生建議通過QQ群進行討論,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擁護這說明學生更喜歡通過網絡聊天的方法交流,認為網絡環境打字聊天更能夠暢所欲言,但教師沒有采納,原因一是希望同學們鍛煉在現實人群重的交流能力,二是打字交流單位時間內傳達的信息較少。在實際討論過程中,教師說的比較多,學生的觀點往往比較教條,讓學生從非此即彼的思維轉化為多元思維,從重中心思想的判斷方式到重感知的體會方式,是需要較長的過程的。
實踐證明,討論法的優勢有四:第一能夠澄清知識點,加強記憶;第二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第三能夠加強師生交流,培養師生感情;第四能夠使教師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和思維方式,以便下一步有目的地進行培養和引導。
三、開放實驗室學習效果評價
開放實驗室需要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評價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文化與藝術”專題開放實驗室學習僅從日常形成性評價、學習情況調查和總結性評價3個方面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評價。
每次學習過程完成后填寫學習報告作為形成性評價,內容見下表。本表的填寫主要起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的作用,同時調動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控制的積極性。其中對大腦中知識建構的描述部分,學生反映開始時比較吃力,但慢慢可以理性認識和判斷大腦中的知識鏈接,并能夠逐步發現適合自己學習的建構方式。同時此表也能夠幫助教師掌握學習動態,發現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能夠作為因材施教、個別化教育的重要參考資料。
每次討論填寫討論記錄表,充分利用討論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即興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啟發法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僅僅在學生們發表看法后進行總結和判斷,最好針對上次學習中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設計一系列問題。討論中選派一名同學進行記錄,記錄內容與格式見下表。
還有一種學習情況調查表在學期的開始、中間過程和結束時不定期發給學生填寫,具體內容和格式見下表。學期初期沒有感受的項目可以不填寫,對教師的評價自愿填寫。這份表格的特點是能夠體現學習過程的動態性,可便于教師隨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態、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同時也作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的重要參考資料。
總結性評價為考察性評價。每學期教學周結束之前,一般定為考試周前兩周,開放實驗室學習進行最終評價。評價原則是,不將開放實驗室學習理解為課程,不給學生很大的壓力。但是,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都有一些想法與體會渴望表述出來,所以,學生從媒體庫中自選作品(媒體包括繪畫、平面設計、文學、音樂、Flash動畫、3D動畫、電視片、廣告片等),進行作品分析,對認識分析和深度挖掘兩方面進行打分,分別主要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感受能力,字數不少于2000字,在系網站上以專題形式刊登,并以40%比例計入最終成績,另外60%綜合平時學習報告、學習表現、提問情況、討論發言情況統籌給分。
——————————
四、結語
通過一個學期開放實驗學習,學生的信息能力和文化藝術修養均有了明顯提高,不僅有了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還有了進行藝術創作的主觀愿望。期末的學習情況調查表中,90%的同學表示信息素養有了明顯提高;90%的同學表示對媒體設計類課程輔助效果明顯;100%的同學表示對專業知識整體建構有輔助效果;90%以上的同學表示查找資源的能力增強,能夠主動發現問題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夠主動重構知識結構;100%的同學表示課程學習興趣、知識拓寬效果、自學能力、網絡學習能力等均有很大提高或較大提高。但是,發言滿意度與能夠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兩方面顯得不太理想。我們將在今后的實踐中進一步實驗和研究新策略、新方法,將現代教學理論與具體學習融會貫通,為培養寬基礎、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貢獻力量。
Open Laboratory and Student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Network Training Pattern Probe
Chang Ying1Wang Yuesheng2
1.Shijiazhuang Railway Institute, Shi jiazhuang, 050043 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 jiazhuang, 050016
Abstract: One graveness act that look on students open laboratory free of charge is currently each college educational reorganization. None the less, how to get open laboratory make the best use of everything, and get up to favorable effectiveness of instruction, for the moment still at probe stage. Theses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students art diathesis and open laboratory, expect it in a position to exert enlighten action,supply for counterparts did further studies.
Keywords: Open Laboratory, Learning Mod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