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是消化道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小兒胃腸道疾病中占20%~25%。山于大便硬而難解,常困擾著家長和小兒。
一、經常便秘害處多
堅硬的大便經過肛門時易使肛門口裂傷,引起出血及疼痛,這會使患兒對排便形成畏懼,不敢排便,造成惡性循環。長期便秘使直腸內滯留大量糞便,會對膀胱形成壓力,造成孩子易遺尿和發生泌尿道感染;長期便秘會在直腸內形成糞石,糞水會從糞石旁滲漏出來,弄臟孩子的內褲。
還有,糞便長期滯留在體內,毒素會被人體吸收,影響小兒的智力和體格發育。
二、便秘原因有多種
1.不少小兒不愛吃蔬菜,在飲食中缺少足夠的纖維素,加上水又喝得少。這是造成便秘的重要原因、
2.有些孩子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或不習慣用托兒所和學校的衛生間而憋便,久而久之,也會形成便秘。
3.吃了某些藥物,如廣譜抗菌藥,使腸道菌群紊亂。
4.某些先天性疾病造成便秘,如巨結腸、脊柱裂、肛門狹窄等。
三、如何防治便秘
1.飲食療法。應根據不同的便秘類型加以處理。一般來說,母乳喂養的小兒較少發生便秘。如果發生,除喂人乳外,宜加喂潤腸的輔助食品,如加糖的蔬菜湯、新鮮的橙汁、加糖的番茄汁或紅棗湯。4個月以上的小兒添加蔬菜泥或水果泥。母乳不足時,每日加喂1~2次8%的糖牛奶:1歲以上小兒可加蜂蜜水或紫菜湯。人工喂養的小兒容易發生便秘,如果有便秘可喂橙汁、西瓜汁、番茄汁等。稍大的小兒應給予粗纖維食品,如玉米粥、小米粥、燕麥片糊、馬鈴薯、胡蘿卜、白蘿卜、黃瓜、山芋等,然后再逐步加用氣味較強的蔬菜,如花椰菜、甘藍菜、韭菜等。也可將菜豆、大門菜、雞毛菜等和米一起煮成菜飯。把水果做成果泥、布丁、果凍等。減少肉類的攝入,以豆類和五谷雜糧替代。
2.習慣療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一般對3個月以上的小兒便可開始訓練。清晨喂奶后由家長兩手扶持,或用坐盆或用排便小椅,連續按時進行,1個月左右便可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需要注意的是,排便習慣養成后不能隨意改變時間。
3.運動療法。家長用手掌輕輕按摩小兒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順時針按摩,共按10次,休息5分鐘,再按10次,反復進行3~4回。小嬰兒可取仰臥位,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再屈一下,共10次,然后再下肢單腳輪流屈伸10次,
4.西醫療法。小兒便秘可服用液狀石蠟或鎂乳,每晚一次。近年用便塞停口服,是通過刺激腸黏膜感覺神經末梢引起腸蠕動增加而導致排便。對小嬰兒可用刺激性小的嬰兒肥皂頭插入肛門通便。大些的孩子可用開塞露通便,但不能經常用,以免養成一定要開塞露灌腸才能排便的不良習慣。對用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菌群紊亂性便秘,可用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糞鏈球菌等微生態制劑,如培菲康,以恢復腸道的正常菌群。
5.中醫療法。大些的孩子要服用清寧丸或麻仁丸,較小的兒童用王氏保赤丸,中醫辨證論治的療效更好。對小兒大便干結,手足心熱,舌質紅的陰虛便秘,可用生地、麥冬、玄參、當歸、火麻仁,煎湯服用。如小兒大便干結,易乏力,面色蒼白,舌質淡,屬中醫氣虛便秘,可用炙黃芪、太子參、生白術、栝樓仁、萊菔子煎湯服用(藥物用量請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體特征確定)。以上中藥服用前加些蜂蜜療效更好。(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 時毓民 郵編: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