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冷漠,沒有人情味,瞧不起我們”。這是一些到城鎮打工的農民朋友們對城里人的印象,他們覺得城里人難相處,但實際并非如此、
俗話說“入鄉隨俗”,意思就是到了一個地方,就要順應當地的風俗習慣和遵守當地的社會規范。城里人對外來務工者態度不友好,可能僅僅是務工者的一種主觀感受,也可能是因為務工者的行為不符合城鎮的社會規范而與城鎮居民不能相融。因此,了解城鎮的社會規范和生活習慣,并且遵守這些規范,這是讓城里人接納并與他們融洽相處的重要基礎。
每當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要想與當地人相處融洽,關鍵是我們自己要先擺正自己的心態。很多農民朋友進城之后一直有一種強烈的自卑心理,或者不平衡的心態。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那么別人的關心就會被誤認為是對自己的同情可憐,別人善意的批評就會被看成是惡意的欺負。因此,為了改變這些看法,我們必須樹立自信心,發掘自己的優勢,應當肯定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我們從農村走進城鎮,能夠找到一份工作,憑的是自己的智慧和力氣,沒有什么可自卑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我們在城工鎮里工作,屬于城鎮的建設者之一,因此,城里人也不會瞧不起我們。這樣,當我們有了自信心日、十也就有了平和的心態,即使別人有一些偏見,我們也不會太在意。
另外,不要拒絕與城里人溝通,也不要排斥講普通話。因為普通話是交流和溝通最方便的語言,什么地方的人都可以聽懂。不要因為害羞或者不好意思等原因不講普通話,一味堅持講家鄉話,否則不但不利于交朋友,也不利于和別人溝通學習。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大膽、坦誠地對待同事、領導、房東和周圍的其他人。他人遇到困難時要熱情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要學習一些禮節,改掉不良的衛生習慣,通情達理,力求上進。
總之,與城里入相處交往,不要拒絕溝通和學習,牢記自己的不足并逐步克服和改變,還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增強自信心,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重慶 江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