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是我國著名的特產果樹,其適應性強、生長快,耐瘠、耐旱又耐寒,在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屬鄉(xiāng)土樹種,紅、黃壤中皆可種植。楊梅早春開花,初夏成熟,果實色艷味佳,酸甜可口,除鮮吃外,還可加工成楊梅酒、楊梅汁、楊梅干紅、果脯等,具有消食、除濕、止瀉、利尿、清腸胃等藥用和保健價值。楊梅樹壽命長(60~80年),經營期長,經濟效益高,不與糧爭田,管理簡單,病蟲害少,易開發(fā)成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前景廣闊。只要選擇好品種,管理得當,就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投入(以10年為例)
楊梅生長快,樹冠大,株、行距一般為5米×5米,每667平方米(1畝)可植27株。
整地(挖穴、施肥、回土)費:8元/株;
苗木費:2元/株;
管理費:平均10元/株·年;
每667平方米10年累計總投資為2970元。
二、經濟收入(以10年為例)
楊梅種植后第5年始果,第10年進入豐產期。豐產期產量每株可達75~100公斤。第5年至第10年這6年中以每株每年產楊,梅25公斤計算,6年內每株可生產楊梅150公斤,每667平方米可產楊梅4050公斤,市場價格以每公斤10元計算,每667平方米累計產值40500元,除去成本,前10年純收入可達3萬余元。豐產期株產以75公斤計算,每667平方米產楊梅可達2000多公斤,產值2萬多元,年純收入可達1.5萬元以上。
三、技術要點
1.選址:楊梅忌水,建國選址應選擇在排,水良好、具有一定坡度、肥力中等的紅、黃壤或含石礫的壤土中,忌用農田建園。
2.整地、栽植:于11月份進行(越早越好)山場砍雜清山后,按等高線進行整挖穴(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回填土時,底層每穴施入腐熟廄肥50公斤、餅肥1公斤、鈣鎂磷0.5公斤、生石灰0.5公斤,然后將表土依次回填入穴中至距地面20厘米處,再將復合肥0.25公斤施入穴中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最后填土高出地面15、20厘米以備栽植。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陰天或小雨天選擇接穗粗度0.7厘米以上的一年生健壯嫁接苗進行栽植,栽植時扶正苗木,舒展根系,深度以第一個分枝到第一片莖葉進入土中為宜。
3.管護:楊梅生長旺,抗病強,根系具有固氮作用,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嚴。管理中重視土壤改造,通過中耕除草、培肥地力,秋冬擴穴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冬季培土防凍。施肥幼樹要“少吃多餐”,掛果時重施采果肥.越冬肥重施鉀肥、巧施氮肥。修剪幼樹以促梢為主,掛果樹以促夏梢控春秋梢為主,提早培育高光效、豐產、穩(wěn)產樹冠。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以加強營林管護措施,提高楊梅抗病蟲能力,倡導生物、物理防治。
四、發(fā)展楊梅有利條件
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yōu)質、營養(yǎng)、安全、保健果品越來越為人們青睞,楊梅不僅風味特佳,營養(yǎng)豐富,保健作用顯著,而且管理簡單,病蟲害少,易開發(fā)成安全、綠色食品。
2.全國種植規(guī)模小,分布不均。據統(tǒng)計,全國人工栽培面積約14萬公頃,90%分布在浙、閩等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區(qū)僅占10%左右,產品還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3.各地區(qū)隨緯度的增加,楊梅成熟期也相應地向后推遲,有效地拉開了各地區(qū)楊梅上市銷售期。
4.楊梅不僅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高,同時也是一綠化、美化的優(yōu)良庭院樹種。(江西省峽江縣玉笥山林場 晏曉龍 郵編:33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