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糖尿病,不少人聞之色變。正值狀防大會,世界上100多個國家上千名專家與會。大會首先宣讀傳閱的文件,就是已故北京中日友好和平醫院潘孝仁教授牽頭研究完成的《大慶糖尿病預防6年前瞻性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又被簡稱為“大慶研究”。大慶地區是我國糖尿病高發區,20歲以上的成人中有將近20%的人是糖尿病患者。這項研究第一次將目標鎖定為糖耐量異常者——就是血糖稍高,未成為正式糖尿病患者,這些人被稱為糖尿病高危人群,因為這其中每年有1/3左右的人會轉化為糖尿病患者。潘孝仁教授的研究歷時6年。結果證明:簡單的以控制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以在高危人群中降低30%-50%患糖尿病的危險。
這一研究成果被國外學者獲悉,幾年以后,芬蘭、美國分別組織了大型的糖尿病預防研究。這兩項研究進一步確認了中國“大慶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實用性,大大提高了“大慶研究”的價值,充分體現了中國學者在這一領域的遠見卓識與成功。
那么,糖尿病應該怎樣預防呢?
首先,應該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國際糖尿病聯盟認為,現實狀況是:任何人、任何年齡、任何地方都有發生糖尿病的可能。但是,迄今為止,人們對糖尿病了解并不多,有50%-80%的糖尿病患者對自己的病情還不太明白。因此,希望社會公眾對糖尿病都應有充分警覺。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為了提醒人們關注糖尿病,也為了紀念偉大的科學家班廷,把班廷的生日11月14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2006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是“糖尿病預防人人有責”。
第二,要改變不健康、不科學的飲食、生活習慣。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引起這種“富貴病”,大致會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不科學的飲食、運動太少導致體內出現氧化過激反應,產生大量的、有害的自由基,通過人體的內循環,自由基作用于人體的不同臟器——當然是相對薄弱的臟器,如發生在胰島細胞上,就導致糖尿病的發生;如發生在血管內皮細胞上,就可能導致高血壓的發生。而在發病前,人體會出現代謝異常,一般經過10年左右的緩慢發展期,最后導致病癥的明顯出現。
由于發病的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因此,代謝異常其實從30多歲就開始了。但是,對30多歲年齡段的人進行早期預防和控制,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他們往往注意不到自身的危險,甚至拒絕采取任何措施。因此,30多歲的人,必須提高警惕。
脂肪是導致糖尿病的第一大敵。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歡大吃大喝的人也越來越多。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必然導致脂肪的攝入量過多,出現肥胖,極易發生2型糖尿病。
每餐油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10克,盡量少吃肥肉、動物內臟,尤其是盡量不要吃油炸食品,免得脂肪堆積。為什么我們的父輩或祖父輩——生活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較少呢?過去糧油限量供應,一個月每人就半斤肉、半斤油,油水少,脂肪的攝入量很難超標。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控制油的攝人。即使父輩沒有糖尿病,也不等于沒有這方面的基因,因為,那很有可能是沒有機會表現,而到了下一代,機會可能就來了。
我們還要控制糖分的攝入,這主要是指主食。每天所吃主食的量最好不要超過半斤。另外,進食時最好細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國外做過試驗,一碗飯10分鐘吃進去,血糖馬上升得很快、很高,要是半小時吃下去,血糖升得就比較慢。上海的泡飯、北方的面條,都讓人吃得很快,不利于血糖控制。
很多食品需要我們有節制地控制,高熱能零食也需要適當控制。如10粒花生米等于半兩米飯,一把香瓜子等于半兩米飯。人們幾乎都知道,適量飲酒對人體有益,但是在酒類中,100毫升葡萄酒等于半兩米飯,250毫升啤酒也等于半兩米飯。很多北方人喜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這是最不健康、最不科學的飲食方式。北方人還喜歡吃地瓜、土豆,這兩樣都是高淀粉即高糖食物,應該適當控制,2兩地瓜或者土豆的熱量,相當于半兩米飯,粉條基本上是一兩等于一兩主食。還有山藥、百合,差不多都可以算作主食。平時我們可以多吃些南瓜,因為南瓜屬于高纖維食品,可以減慢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
實踐證明:控制飲食,少吃也是長壽之道,每餐吃八九分飽就可以了。古人說,“要想長生,腹中常空”。
一項調查發現,咖啡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每天飲4-7杯咖啡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會減少。
在控制飲食的同時,每天應該有40分鐘至1小時的戶外運動。生命在于運動。現在很多人生活比較安逸,活動太少,是脂肪堆積的原因之一,也是患上各種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時,生活和工作節奏不要太快、太緊張,研究發現,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狀態也能促使糖尿病的發生。要學會放松自己,如看戲、訪友、郊游、遠足、唱歌等,調整一下繃得太緊的那根弦。
第三,使用藥物預防。經過幾年臨床醫療實踐,科學家發現許多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也有預防作用,比如二甲雙胍、拜糖蘋等。
拜糖蘋是德國拜爾公司生產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被美國權威機構批準的α葡萄糖甘酶抑制劑。食物中的絕大部分碳水化合物為復合糖、蔗糖等,復合糖經唾液及胰液中的酶的作用分解為寡糖,寡糖分解為葡萄糖才能夠被吸收。拜糖蘋可以使寡糖的消化吸收受到阻礙,腸道內物質消化吸收葡萄糖所需要的時間增加了1倍,機體就有足夠的時間來產生胰島素,逐漸利用腸道吸收葡萄糖,從而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服用拜糖蘋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可以阻止糖耐量低減,就是可以阻止葡萄糖耐量的減退,避免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
拜糖蘋也是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惟一批準的預防性用藥。
服用拜糖蘋時要注意,對其過敏者、孕婦、哺乳期婦女、18歲以下青少年、腸炎患者、潰瘍病患者、肝酶升高者不能使用。單純使用拜糖蘋不會引起低血糖,但是,如果和磺脲類藥物或者胰島素聯合使用,可能會引起低血糖,這時候就應該靜脈注射葡萄糖來補充了。
總之,把預防糖尿病這根弦繃緊,時時注意,處處預防,預防糖尿病完全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