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一盆湯養生又健康
我雖然年屆古稀,但面色紅潤,身板硬朗,思維敏捷,吃得飽、睡得香。盡管滿頭銀發,但看上去鶴發童顏,神采奕奕。我退休后擔任了市老年大學國畫班的老師,兼任老年舞蹈隊的領舞。我精力充沛,整天都有使不完的勁。人們都向我請教養生保健經,我給他們10個字:睡前一盆湯,養生又健康。
睡前一盆湯,說簡單點就是用熱水洗腳。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教我一首民謠,內容是: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父親還說,清代有位總督,晚年有一養生秘訣:“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湯。”晨起三百步,是指晨起去戶外散步;睡前一盆湯,就是臨睡前用熱水洗腳。這位總督健康地活到92歲方才仙逝。他的養生經曾被后人效仿。
中醫認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腳跟。四根的根本是腳跟。按經絡學來說,足是陽經之始,陽經之絡。“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寒從腳上起”,“涌泉為人體元氣所在”,都說明腳在人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上的60余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人的失眠多夢以及疾病的產生,都是臟腑功能失調后反映出來的陰陽偏衰或偏盛的狀態。
用熱水洗腳,如同用艾條溫灸穴位,可起到加速血脈運行,調理臟腑,壯腰強筋,增強新陳代謝等作用。不但可以防治感冒、氣管炎、耳鳴耳聾、消化不良、便秘、腳靜脈曲張,有消除疲勞,加深睡眠等功效,同時對去除腳臭,預防霉菌、細菌感染及皮膚皸裂都有較好作用。持之以恒,還能滋補元氣,強身健體,延緩衰老。
現代醫學認為:人的腳掌上密布著許多血管,用熱水洗腳能使腳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供給腳部更多的養料,使腳腿部新陳代謝旺盛。熱水有溫和的刺激作用,由于腳掌上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刺激腳心上的神經,可對大腦皮層產生抑制,使人感到腦部舒適輕松,不僅能加快入睡,使睡眠加深,還可有效地消除一天的疲勞。
熱水洗腳,水溫以40℃-50℃暖和舒適為宜,要邊洗邊加熱水以保持水溫,1次約15分鐘。出盆后用于毛巾輕快地搓擦按摩腳趾和掌心,其催眠助睡效果會便佳。從理療學的觀點看,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時,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松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后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梢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癥狀均有較好的療效。如在浴水中加入一些相關藥物,還能防腳疾、凍瘡和關節痛等病癥。出浴后,要立即將腳揩干,并用手掌在腳心處揉擦各200次,否則就達不到最佳療效。
我是個“老來子”(父親50多歲時才生下我),從小身體虛弱多病,上學后又患上慢性腸炎,身體更是虛弱,上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家人也對我的健康失去了信心。是父親用前人的方法教我科學的用熱水洗腳,現在,我卻出乎家人意料健康地活到70多歲,身體仍然很健康,有一階段,睡眠時間減少,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左右,以致白天很疲勞。對此,我不服安眠藥,加強對足浴后的按摩次數,居然每夜能安睡6個小時,白天精力也旺盛。每天能堅持2個小時的寫作和學習國畫,學習交際舞和拉丁舞,豐富了晚年的文娛生活,使我更加健康。
學當樂團指揮強身健體開心
安爾康
樂團指揮多長壽,由此萌發學當指揮的念頭。上了年紀,不可能直接登臺亮相,但可以打開家中音響,播放世界知名樂團錄制的碟片,閉上眼睛,想象著是自己指揮著這些樂團,按著節奏或舒緩或激昂地揮動雙臂,別有一番韻味在心頭。
其一,思想高度集中,全身心陶醉在諸如《藍色的多瑙河》《好一朵茉莉花》《英雄贊歌》之類的中外名曲之中,努力體會曲作者通過音符表現的思想感情,刻意捕捉旋律中展現的風土人情,鍛煉了自己的注意能力,培養了全神貫注的意志品質,以至于讀書時全神貫注,看電視時聚精會神。指揮的動作還要與樂曲的節奏感統一,這也有助于全身的協調。
其二,大腦皮層放松,完全排除一切雜念,整個思緒沉浸在音樂的殿堂里。《歡樂頌》讓我走近圣潔美麗的歡樂女神:《春節序曲》讓我感受節日的氛圍:《白毛女》讓我分享扎紅頭繩的喜悅;《走進新時代》讓我一次次地體驗中國人的豪邁:《春江花月夜》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景在我的腦海里浮現,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愉悅感便會油然而生。
其三,勾起幾多回憶。音樂的魅力在于人們初聽某一支曲子、初學某一首歌時,就會把當時的情景、感受定格在腦海,之后不論漫步于人生任何階段,每每重溫這支曲子,重唱這首歌,就會回憶起當年的情境。每當我想回憶哪一時段的情景時,我就“指揮”樂團演奏這一時段我初聽初學的曲目。《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令我重新感受少年時代的天真浪漫;《我們走在大路上》令我回憶起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盡管食品匱乏,但作為高中生的我們卻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精神狀態:《長征組歌》令我回憶起還是莘莘學子時感悟的“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哲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令我回憶起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向心上人(即現在的妻子)以歌傳情:“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兩眼望著我不聲響。我想對你講,但又難為情,多少話兒留在心上”時的羞澀和忐忑。
其四,精神境界升華。我“指揮”樂團演奏一些足以催我“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樂曲,促進精神境界的升華。岳飛的“滿江紅”催我時刻銘記“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國際歌》催我“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趁熱打鐵才能成功”:毛主席的著名詩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催我決不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催我“扼住命運的喉嚨”、“不管命運對我怎樣殘酷,我也決不向它屈服”(話劇《年輕的一代》主人公蕭繼業語);劉天華的二胡曲《光明行》則引導我沿著黨鋪就的星光大道,向著光明,不斷前行。
其五,家庭更加溫馨。小孫子在搖籃里哭鬧時,我便打開當年對他實施胎教時的音樂,隨著旋律的起伏,他很快安靜下來。為了“指揮”起來有模有樣,每年中央電視臺轉播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新春音樂會我們全家都圍坐一起觀看,一起評點指揮家的指揮特點。我還經常到“紫金山歌吟隊”汲取群眾指揮高手的有益經驗為我所用,回到家中,一招一式地向太太比劃,讓太太也感受“指揮”的無窮魅力。
老年人學當“指揮”不受場地季節影響。春暖花開風和日麗可以在郊外:隆冬臘月風雨交加則可以在室內。學當“指揮”足以強身健體愉悅心情,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