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不可過分
有位漁夫從海里撈到一顆晶瑩圓潤的大珍珠,愛不釋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的上面有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可是漁夫剝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剝掉一層,黑點還在,一層層剝到最后,黑點沒有了,珍珠也不復存在了。
其實,有黑點的珍珠不過是白璧微瑕,正是其渾然天成不著痕跡的可貴之處,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美在自然,美在樸實,美得真切。而漁夫想得到美的極致,在他消除所謂的不足的同時,美也消失在他過于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了,美真正的價值往往不在于它的完整,而在于那一點點的殘缺,如同喪失雙臂的維納斯,給人無限遐想。
一個人,凡事盡職盡責、盡善盡美,這不是過錯,而是有責任心有理想的表現(xiàn)。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這往往是一個人成功的開始。
也許有人認為,追求盡善盡美是理所當然的,而從未想過,正是這種似乎無關緊要的生活態(tài)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想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的人,并不是一個強者,恰恰相反,這些追求完美者之所以期望毫無瑕疵,是因為想把自己保護起來,免受他人的指責和譏諷。心理學研究證明,試圖達到完美境界的人與他們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會給人帶來莫大的焦慮、沮喪和壓抑。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以理想的模式選擇、評價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容不得客觀的任何一絲不足,聽不得不同意見,常常為生活中的挫折而痛不欲生,從而形成孤僻、抑郁的性格。
面對“不夠完美”的現(xiàn)實生活不斷產生心理失落,失敗感油然而生:常常一件小事反復重做幾遍,影響工作效率,導致慢性疲勞;甚至自己也明白,有些目標根本沒有必要實現(xiàn),但仍不能自控地不斷重復,被這種強迫傾向折磨身心。這些是完美型強迫癥患者的主要表現(xiàn)。究其原因,還是過分追求完美。
心理健康標準中,包括“制定合理目標和理想”,合理的目標能激勵人積極向上,而這個目標必須與個人能力與客觀環(huán)境相符。形象地說,就是經過幾番努力,跳起來能夠得著的目標,才是一個合理而有積極意義的目標。而一個無論怎么努力,永遠也夠不著的目標,則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壓力。人生總會有遺憾,不必過分追求完美,才能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