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旁邊也是路
馬 德
1956年,松下電器與生產電器精品的大阪制造廠合資,設立了大阪電器精品公司,制造電風扇。松下幸之助委任西田千秋為總經理,自己任顧問。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專做電風扇的,后來開發了民用排風扇。即使如此,產品還是顯得很單一。西田千秋準備開發新的產品,試著探詢松下的意見。松下對他說:“只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p>
當時松下的想法,是想讓松下電器的附屬公司盡可能專業化,以圖有所突破??墒撬上码娖鞯碾婏L扇已經做得相當卓越,有余力開發新的領域。盡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松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并未因松下的回答而灰心喪氣。他盯住松下問道:“只要是與風有關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嗎?”
松下并未細想此話的真正意思,而西田所問的又與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說:“當然可以?!?/p>
幾年之后,松下又到這家工廠視察,看到正在生產暖風機,便問西田:“這是電風扇嗎?”西田說:\"不是,但它和風有關。電風扇是冷風,這個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這難道不是嗎?”
后來,西田千秋一手操辦的松下精工的風家族,已經非常豐富。除了電風扇、排風扇、暖風機、鼓風機之外,還有果園和茶圃的防霜用換氣扇,培養香菇用的調溫換氣扇,家禽養殖業的棚舍換氣調溫系統……
西由千秋只做風的生意,就為松下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生活中,我們在一條路上不斷地走,總覺得已經把路走絕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再不會有更大的成就。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可能我們一生注定只能奔赴一個方向,如果總是沿著老路前進,當然有把路走厭、走絕的時候。西四千秋試著往旁邊跨了幾步,就發現了無數條全新的路,并最終引領他走向了成功。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狹窄,而是我們的眼光大狹窄,所以最后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
為春天騰出
瀾濤
我有一個朋友,幾年前因為婚姻的變故,毅然辭掉了政府部門的工作,背井離鄉去了阿聯酋。幾年過去了,她已經在阿聯酋漸漸站穩腳跟,并有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然而,沒多久,另一段她瘋狂投入的愛情卻背叛了她,因為有著對女兒的牽掛,她堅強的從情感的泥潭中掙扎了出來,但少了許多過去的銳氣。
一次,和她通電話,她說又一個朋友不在阿聯酋做生意了,要回國,她去送朋友,很傷感。我問她,為什么不回國發展,她淡淡地說:“這里的生意放不下。”
這一次電話之后,她在我心中無奈的感覺更濃烈了些。
不久前,看新聞,說阿聯酋計劃從美國購買6.9億美元的軍火。再次打電話給她時,提到這件事,并表示希望阿聯酋永遠不要卷入戰火,這樣她就可以確保沒有危險。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她卻感嘆道:“發生戰爭也好,我就可以下決心離開這里了,不然總是想走又總是不舍?!?/p>
放下電話,我陷入良久的沉思。
兩手空空的時候,我們不怕失去,無畏的進取著,而一旦我們獲得了某些果子,就變得怕失去,于是在享受安逸中變得庸懶,并逐漸喪失創新的勇氣。以至于,當安逸漸漸成為雞肋,我們就會陷入食之無味,棄之難舍的尷尬境地。生活的意義不應該是對安逸的享受,而應該是,是否充滿快樂,是否每一天都能夠燃燒著生命中的激情。
當安逸成為雞肋,舍棄安逸不只是勇氣,更是一種睿智。手里捧著果子的人,春天來了是無法播種的。懂得為春天騰出雙手的人,才能夠擁有更豐碩的秋季。
養在瓶子里的鵝
張麗鈞
我一個舶來的問題,是這樣說的:
有一只鵝,在很小的時候就被主人放到一個大肚長頸的瓶子中養著。鵝的身子窩在瓶子里,脖子剛好能伸到瓶口之外。每天,主人都來喂這只鵝。鵝在瓶子里養尊處優,很快就長大了。當鵝的身子膨脹到不能經由瓶口被拿出來的時候,用什么樣的辦法可以在既不損壞瓶子有不弄傷鵝的前提下把鵝與瓶子分開?
我拿這個問題去問學校里剛剛升入高一年級的新生。
有人說,這個瓶子沒有底兒,把鵝從“后門”抽出來就行了。
我說,這個瓶子有底兒。
有人說,這是一只充氣的塑料鵝,放了氣,就能拽出來了。
我說,這不是一只塑料鵝,而是一只“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真鵝。
有人說,瓶口有機關吧?鵝的身子通過時瓶口就能被撐大。
我說,瓶口絕對小于鵝的身子,并且,瓶口沒有安裝松緊帶。
他們緘口了。
我說,同學們,我想問問你們誰見過或聽說過用這樣的方式養鵝的呢?
有人搖頭。
有人嘀咕道,是啊,好好的一只鵝,干嗎把它塞進瓶子里去養呀?
我說,問得好!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虛假的,換句話說,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價值!因為虛假,因為沒有價值,它就不值得我們為之苦苦尋求答案。
面對這樣一個虛假問題,我們卻不會質疑,只管悶著頭去尋找那所謂的“正確答案”。長這么大,許多人一直在和各種問題周旋、較勁。以后,我們一定要提防類似“瓶子養鵝”這樣毫無意義的問題,要大膽地質疑,清醒地反思,別讓不是問題的問題羈絆住我們的手腳。
“陽光”與“閃電”
李豐池
十年前,有一對從山里走出的兄弟,代表他們貧窮的家庭闖蕩世界,出人頭地。他們居住在同一座城市,以各自的方式追求著成功。
十年里,老大做了很多轟轟烈烈的大事——在全民倒爺的狂熱歲月里倒賣水果,獲頭桶金;在點子盛行的年頭突擊生產“勞保掛歷”,倍增財富;在股市風云中傾囊入市,暴起暴落損金大半;在房地產泡沫時代炒作地皮,重振旗鼓;在“跑步進入網絡經濟”的狂潮中,投資電子商務網站,全部家當又化為煙云……于是這座城市曾經最亮的一顆星,被人們掃進了記憶的角落。
和老大相比,老二的成長顯得平平無奇——去藥材市場打工并自考藥劑專業;去醫藥公司干銷售;為保健品公司做地區代理;擁有自己的醫藥公司和藥廠。十年光陰,他痛苦而執著地積累著自己“從小草成長為大樹的基因”:前五年贏得個人信譽,掌握專業知識,抓住并珍惜機會,積累并運用經驗;后五年打造企業品牌,建立穩固渠道,培育企業根基,拓展生存空間……默默無聞一步一梯,他的企業終于冉冉升起,憑借電子商務和資本運作走出國門。
幾年前這座城市開辦電視欄目“財富聚焦”,老大和老二先后被選為訪談的對象,兩人回答了同一個問題。當被問及記憶中哪一部電影對個人一生影響最大時,老大的回答是《列寧在十月》:布爾什維克黨人用卡車拉一車長槍到街上四處散發,然后人們便浩浩蕩蕩去攻打冬宮;盡管連長不認識排長,排長不認識班長,但只要時機降臨,便能一戰而勝。老二的回答是《拿破侖大帝》:只有當帝國軍隊連行軍的速度都變成了130步/分鐘,遠遠超過其它歐洲軍隊的70步/分鐘時,拿破侖才能橫掃歐洲——這是一種長期的戰爭經驗和體能訓練的結果。
由此得出結論——
一個成功者和一個失敗者的差別,不是欲求不同,而是獲得欲求的方式不同。
不是機會不同,而是對待機會的狀態不同。
不是生命的能量不同,而是一個化作了“陽光”,持久、溫煦地改變著萬物;一個化作了“閃電”,瞬間照亮世界卻又迅速復歸黑暗的不同。
殘忍的慈悲……
考門夫人
曾經做過一件蠢事,它使我領悟了一個真理。我收藏了一個天蛾的繭,差不多存放了一年。大家都知道天蛾的繭的形狀,一端是一條細管,另一端是個球形的囊。當蛾出繭的時候,它必須從球形囊爬過那條極細的管,然后脫身休息片刻,繼而振翅高飛。
蛾的身體那么肥大,而那條管子那么狹窄,人人都會稀奇它是怎樣從細管中爬出來的。它肯定碰到許許多多的難處,付出許多代價和氣力才做到的。據生物學家的觀察,它還是蛹的時候是沒有翅膀的;脫繭的時候,它要經過極艱苦的掙扎,以使身體內部的一種分泌液流到翅脈中去,才生出強有力的翅膀來。
天蛾出繭的一天到了。那天我剛好發現繭里的蛹在扭動。我整個早晨很有耐心地守在它旁邊,看它努力奮斗和掙扎??墒菦]有看出它有什么進展。它似乎沒有希望了。等到中午,我的耐心破產了。我竟以為自己會比造物主更有智慧和更慈愛,我決意幫幫它的忙。
我拿起小剪把繭上的絲剪薄了一些,以為這樣一來它就可以順利一些爬出來。果然不錯,我的天蛾竟然毫不費力地爬出來;身體反常的臃腫,翅膀反常的短小。我守候在它旁邊觀看,希望見到它舒展自己的翅膀,顯露出細致精巧的彩綸。哪知道我只能大失所望,我虛偽的溫柔竟鑄成了大錯!可憐的蟲兒,它非但不能拍著翅膀飛翔,而只能蠕動了一會兒工夫就死了。是我的“智慧”和“慈悲”毀了它!
編輯 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