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由一個鄉干部創下四百年偉業,里面肯定有許多經驗需要總結。做生意也有江湖,也有天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做到中國最牛,為什么就不能是你呢?
新年開泰,生意興隆。我們的主人公也隆重登場,他就是大漢丞相陳平先生。

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陳平和劉邦、韓信一樣,年輕的時候都是三餐不保的無業混混。和劉邦更像的是,他們都有哥哥,哥哥又都是老實的莊稼漢。陳平家有三十畝地,一人收拾就夠了,陳平成了標準的待業青年,除了睡懶覺,就是交往三教九流。劉邦在嫂子家蹭過飯,后來混上亭長,吃派飯了,而陳平跟著哥嫂過日子。劉邦和陳平富貴以后,坐在一起,就經常回憶在嫂子家蹭飯的經歷,韓信湊過來:“唉,你們再倒霉還有哥哥嫂嫂,雖然蹭哥嫂的不如吃爹媽的爽氣,但總比我強。”
餓過飯的人,一般都是現實主義者。劉邦集團有不少人出身低微,正因為如此,才了解人情世故,用今天的話講叫了解國情。
秦始皇時代,低就業是個問題,社會低層中的精英分子不能被合理消化,衣食不保,很容易鋌而走險,影響社會穩定。
陳平長得一表人材,超級帥哥,但是成年之后,娶不上媳婦,原因很簡單,窮啊。他們同鄉有一位大款叫張負,有個孫女,嫁了五次,死了五個老公,超級克夫。陳平聽說她是個大美女,就來求婚了,朋友勸他:“這女的克夫命。”陳平一聽就笑了:“我們這是強強聯合,她是克夫命,我是窮命,她一克我的窮命,哥哥我就開始發達,發達是硬道理,懂不?”張負一聽:“嗯,這小伙子豁達。”
張負馬上著手考察。這一家人辦喪事,自然少不了陳平這樣的人張羅,忙里忙外,替主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我插一句,年輕人最可貴的就是勤快,眼里有活,而且干活有竅門,呆頭呆腦,找不著活干,這樣的人老板可不喜歡。話說陳平忙完人家喪事,張負就悄悄地跟著他回家,陳平家住在低檔社區,但是張負發現陳平家門口卻停著幾輛高檔轎車,都是朋友過來請他出去吃宵夜K歌的。張負點點頭,我未來的孫女婿人脈資源很雄厚啊。
陳平就這樣娶了本縣第一大款的孫女,自然有錢做東了,朋友就更多了。以前是富朋友巴結他,現在又有窮朋友也巴結他,陳平的朋友遍布各個階層,統一戰線十分強大。
我們知道,丞相也叫宰相,為什么叫宰相呢?陳平年輕時候的故事,解釋了“宰相”的原意:“分肉食甚均”。分肉應該是人類最早的分配問題,原始人合伙打獵,得手以后,要拖回去“共產主義”:鹿頭給獵手,相當于奧運金牌,起到表彰作用,激勵他以后繼續努力;鹿鞭給酋長,給他老人家補補身體;剩下的前腿、后腿、肚腩、里脊,根據男女老少不同情況予以分配。在農村生產隊殺豬宰羊,也大概如此,肉分完了,骨頭下水一類不好均分的,干脆煮一鍋殺豬菜,一家一盆分完拉倒。
陳平在鄉里分肉相當有水平,除了公正,關鍵是對人情世故摸得清楚,對人的心理預期摸得準確,對不同人的不同利益訴求摸得到位,心到眼到手到,手下的刀子又磨得鋒利,刀刀有分寸,所以他才敢打廣告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治理天下,說簡單了也就兩個問題,一個是創造財富,一個是分配財富。許多企業會賺錢,不會分配利益,經常搞得雞飛狗跳,這樣的老板,要向陳平學習。
編輯 彭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