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這個飾品店,放送的曲子正好是我喜歡的。晚風有些微寒,和著淡雅的音樂,很容易飄散心緒。
我停下腳步,隨手推開通明玻璃門,炫目的光搶眼而來。沒有購買欲望,更沒有購買目的,心情輕巧了很多,只閑散地把玩著周圍的物件。這些個精致的首飾、掛飾,仿佛失卻了靈性的木偶,呆板地獨守著規則之下的美麗。它們都不是我所喜歡的,我固執地以為,精于雕琢的美遠不如自然一隅里的石礫更能讓人感懷。
想起在北京王府井的老鋪子,我遇到的那條靈異的石頭項鏈。古銅色的桑麻線,簡單地穿連起一些散碎的石子。這些石子一色的暗紅,但都幸免于人工打磨。它們恣意地敞裸著風雨激吻的印痕,交合分開,分開復有交合的紋理,像爬滿四月山頭的霧靄,清晰、迷蒙,讓你無限遐想。石子每個不相雷同,或圓潤或乖張或凝重或純透,各自舒展著對過往的理解和記憶,誰也不肯重復誰,誰也不會淹沒誰。暗紅色里隱含著誘惑、隱忍、堅毅、張揚、低落……或許還有其他,每一眼看去都帶來不同的觸動,仿佛能映射到人性里的明朗和陰郁。
當我又穿行了五條街回來時,櫥窗里一片空乏。一次猶豫注定了一場錯過,我終究無緣把它掛在項上。也許它本身就是自由的吧。
再后來又見過一個鏤花的銅鐲,也是在路過一個小城的時候。它孤獨地躺在一張土漬斑駁的紅絲絨布上,而周圍盡是絢目的艷麗,愈發映襯了它的清冷。剔透的水晶、瑩亮的珍珠,還有小小海貝穿起的鏈子,這些別致的美麗被周圍的女孩子擁抱。只有它被忽略,孤獨,但寂寞。不聲張的睿智,繼續著無聲世界里的精彩。假若設定這是塵世,沒有光彩的我們,是不是依舊能安然地保守一份恬淡和從容呢?不著邊際地記起周國平的話,人生敏感而淡泊。我又突然想,眼前的這個銅鐲呢?我們呢?它給我感動太多,我決定帶走它,問了價錢,要16元。遞給賣主一張20元紙幣,告訴他不要找了。也許它的實際價值不過10元,但有的東西不是能用世俗的價錢來衡定的。
回到家后,我把它收在一個原木質地的盒子里,因為嫌紅絲絨首飾盒太不匹配。后來偶然把它轉送一朋友,朋友也說喜歡。
繼續走過一些地方,總喜歡找些獨特的東西,但不刻意。就像走著的路,不拒絕平淡,不拒絕粗獷,卻也不肯迷失自我固守的個性。
很感謝這些經過記憶的小物件,閱讀它們,同樣也檢閱了自己。任何觸動都是鏡子,我想是這樣的。
(責編/趙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