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列貴賤者存乎位”,《易經》中多次談到時、位的問題,尤其是從卦的本體而言,爻“位”是影響卦異的主要因素,位在上還是位在下就有貴、賤之分。在研讀《易經》的時候能夠感知這一點,在現實生活中更能體會到這一點,比如待人接物、比如經營交易等等。我們常說,待人要“不卑不亢”,而做生意的時候要講求互利雙贏,其實質是強調對“位”的把握,訴求點在于“位”的平等!“位”在上,則人敬而遠之,自己就難免“貴而無位”;“位”在下,則難免被人瞧不起,使自己處于不利的位置。所以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對位置。很多事情具體到一個個現象的時候人們迷身其中,而抽象到思考中的時候方可了了分明。
“齊小大者存乎卦”,卦有大小,事亦有大小。六十四卦中,乾、坤、坎、離為四大卦,其余六十卦皆為小卦;萬事萬物各有不同,莊子謂之“吹萬不同”,即風吹萬物,萬物各依自性而產生不同的反應,說明事物與事物之間是不齊的。而唯有在卦中,無大無小,都是以平等的六爻陰陽的形式存在,每一爻都可以變動、轉換,每一卦中都蘊含著道理。
“辯吉兇者存乎辭”,前面已經談及過此問題,在此不贅述了!
“憂悔吝者存乎介”,憂虞、悔吝意指有一些不好的苗頭,此時如果馬虎、大意,就極有可能由端倪蔓延至禍患;而不論是怎樣的憂虞、悔吝都可存納于“介”,即秉持中正之心,端正行為,察隱約于細微之間,洞悉其變化的趨勢,由此可防惡果于前因。如果卜到憂虞、悔吝的卦,只要小心謹慎,中正不移,就可以避災免禍。
“震無咎者存乎悔”,震動是大動,凡大動即藏大險,意思是恐怕要犯大錯。即使犯了大錯也可以被寬恕,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能夠悔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患過而患不悔,犯了錯不要緊,人無完人嘛,關鍵是要知道悔過,要有悔過之心,這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文化,是啟動人性“善”的一面的文化,而西方的法律則鐵面無私,犯了錯就要受懲罰,悔過也不行!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認為“悔”是人的一種美德,反而知錯不改,一錯再錯,因為要保存自己的面子而不斷付出更大的代價。而那些善于承認錯誤、善于悔過的人反而更受人歡迎。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這樣看來,卦象中有乾坤天地也有世間萬象,卦辭中也曉示了兇險順易。小可以大,見微可知著;險可以安,化險可為夷。事情都是相對的,就看人們怎么看。怎么看?卦辭中就指出了變化所至,也指明了行進的方向,就看人們是不是能夠接收建議,遵從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