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都”,大國首都的風范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有一個比其他國家更為強大的引擎,一個21世紀全球創新的城市——北京。
在制造業和服務業全球化浪潮當中,在中國實現和平崛起的進程中,北京作為和平崛起的大國首都,要成為“中國創造”的核心區、全球虛擬經濟運營中心和全球高增值服務中心。科教、文化、高新技術產業、商務是全球國際化大都市競相發展的四大高級功能,而北京正是這四大高級功能高度耦合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北京因此具有了巨大的創新潛力。一個最能說明問題的現象是,雖然在倫敦M4高速公路沿線和泰晤士河谷、巴黎法蘭西島科學城、韓國首爾三成地區、華盛頓特區66號和270號高速公路沿線、紐約州硅街都形成了明顯的創新集聚,但北京卻擁有了僅次于硅谷的全球第二大高新技術園區——中關村。
21世紀的北京,應該是創新的北京,創新將使北京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必將推動北京的經濟社會有序向前發展,必將主導整個城市的進步和升級;北京應該是服務的北京,服務業比例將繼續大幅度提高,城市的服務功能也將繼續完善,城市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城市功能的升級盡在其中;北京應該是文化的北京,時尚創意層出不窮。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北京應該是“創新之都”。“創新之都”既是與北京資源稟賦最相匹配的獨特使命,也是對北京未來發展模式和發展目標的最佳詮釋。
科技驅動城市發展,城市引領科技進步
長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在不同層面提出了“科教興國”、“科教興省”、“科教興市”的戰略,但實施中突破性的有效探索并不多見。2005年9月,北京市科委牽頭、組織近百家單位參與、投資近千萬元、為期半年的科技需求調研行動,是北京第一次針對科技需求進行的全面、系統和深入的摸底行動,是科技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北京科技體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嘗試和突破。在科技需求調研這件事上,北京體現了作為全國科技資源最豐富、創新活力最強的首都區域進行改革和創新的勇氣和魄力,為全國其他兄弟省市的科技體制改革和發揮科技驅動城市發展作用作了良好的示范和帶頭。
同時,對于北京而言,強調科技要服務于城市發展,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用好中央資源。北京擁有全國近1/3左右的科技資源。北京在做好對中央資源服務的同時,也要向中央資源開放需求。開放需求是吸引多方主體參與北京建設的重要前提,也是體現北京開放姿態的具體體現。要把北京的基本現狀、問題、基本數據、信息甚至案例等向中央科研資源開放,通過開放需求吸引相關資源自覺參與北京問題的需求分析和解決方案的提供。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將是對科技需求調研行動的重要補充,也是充分利用中央資源服務于首都發展的重要舉措。
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整體實力。利用科技解決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更是一個城市管理水平的象征。在發達國家,利用科技緩解城市發展壓力、促進城市均衡發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已經卓有成效,倫敦“霧都”治理、巴黎的地下空間開發、悉尼水資源利用、柏林城市垃圾處理、東京交通擁堵疏通、斯德哥爾摩的建筑節能等等問題在科技的作用下都得到了較好解決。
探索利用科技驅動城市發展,北京走在了全國前列。利用科技促進成果轉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科技成果在城市管理、城市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和推廣,通過科技促進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集成科技成果解決大氣、水資源、交通等城市發展瓶頸,這些都是科技發揮作用的重要渠道。在北京,東城“萬米單元網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探索,門頭溝區的生態系統修復,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建立等等,都是科技在其中發揮重要推動作用的重大體現。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的互動與耦合
2005年,北京“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正式發布。這次規劃關鍵在于使北京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調整與首都城市功能相適應,這次規劃的創新可以歸結為六個第一次,即第一次把一、二、三次產業的發展進行統籌規劃;第一次在市級規劃中明確提出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第一次把產業空間布局和城市功能提升進行統籌考慮;第一次提出了產業促進就業、引導功能和人口疏解;第一次提出勞動安全、就業、資源消耗等社會責任目標;第一次明確提出堅決退出不適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劣勢產業。其中,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的耦合這一觀點引起了廣泛關注。六大高端功能區(指中關村科技園區、商務中心區、金融街、奧林匹克核心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的提出并且得到北京市領導的充分肯定,也就證明了這一點。
六大高端功能區的建設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要在新理念和新模式方面有新的突破。最關鍵的是,要不斷加強發展壯大若干特色產業,深入挖掘產業背后的城市功能,通過產業發展促進城市功能的提升。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人們對產業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尤其是以前隱藏在背后的產業對城市功能的支撐、耦合作用逐漸浮出水面。舉例來說,大家已經看到,軟件及信息服務業作為新興產業,是北京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是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然而今天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對提升城市功能的作用有三:一是提升了整個城市企業、政府和個人的信息化水平,強化和提高了城市的控制和服務能力;二是增加了城市信息服務的內容、質量和規模,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外在形象;三是擴大了首都對外地城市管理的城市服務能力提升的貢獻,增強了首都的高端輻射功能。現在需要我們深入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深入解剖若干與城市功能高度耦合的產業,研究制定出一套既能促進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又能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的“一石兩鳥”的政策措施。
對于北京而言,從打造“創新之都”出發,要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對特色產業的城市功能的挖掘,深入分析研究城市功能的產業支撐,做好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之間的對接工作;二是選擇若干有助于提升北京急需的城市功能的特色產業,充分利用北京科技資源,加大產業自主創新力度,提升產業的技術競爭力;三是努力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培育政府市場,引導特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