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婚后的財產分割過程中,有很多人會遇到配偶一方以各種方式和手段隱瞞財產以期多占財產的情況,卻往往因為對方的行為看上去“合情合理”,而“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那么,該如何在分割財產時保障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害呢?而一旦利益受損,又該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維權呢?
黑招一:乾坤大挪移,房子轉他人
嚴亮是北京市某國營企業的工人,1985年和小麗結婚的時候,和弟弟夫婦一家都住在父母留下的老四合院里。后來弟弟單位分房搬走了,四合院歸嚴亮一家三口住著。
1997年,嚴亮所住的四合院被商業拆遷,嚴亮得到了上百萬的拆遷款項,他決定買一套商品房后,余款存入銀行吃利息。小麗則堅持買兩套住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嚴亮覺得這樣也不錯,就按老婆的意思買了兩套房子,產權人都登記在了嚴亮的名下。
1999年,嚴亮辭職下海經商,到2002年,他已經成了身家數百萬的公司老板,所謂“男人有錢就變壞”,一向老實巴交的嚴亮也養起了情人。小麗實在無法忍受,主動提出了離婚。
在分割財產的時候,小麗提出自己帶兒子,兩套房子一人一套。嚴亮滿臉為難地說:“不是我不想給你,實在是這房子已經賣給我弟弟了,不是咱家的東西了?!毙←惔蟪砸惑@,在追問后得知:嚴亮一個月前將原本用于出租的那套房子賣給了弟弟,合同上白紙黑字地寫著“15萬元成交”。
小麗急了:“這房子現在少說值30萬,你15萬就賣了,這不是合計著坑我嗎?”嚴亮答道:“這房子都十年了,價格怎么能比得上新房呢?折舊以后一計算,也就是這個價格了。”面對嚴亮的花招,小麗該如何面對?
律師說法:
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所得的財產,如果雙方沒有約定,除法律規定的某些財產屬個人財產外,婚后所得的財產都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應當予以分割。有的當事人為了把財產據為己有,想辦法把共同財產在離婚前或離婚期間轉移,以期達到讓對方少分甚至不分的目的,更有甚者還要把對方的財產也轉移隱藏,這樣做會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傷害。
嚴亮在離婚期間,未經財產共同所有人小麗的同意,擅自與其弟簽訂房屋買賣契約,此舉已然侵害了配偶小麗的財產權,很明顯是主觀上不想讓妻子分割該房屋。此外,其所售房屋價格與市場價相差懸殊,由此可以斷定嚴亮轉移財產的行為成立。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我國法律規定:夫妻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理權,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都有權決定;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出的重要處理決定,應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法律提示:
鑒于男方只是將該房屋簽訂出賣合同出賣,并未實際交付,女方可以申請法院撤銷男方與其弟簽訂的買賣契約,之后申請依法分割財產。此外,根據男方故意侵占另一方財產的行為,可主張其少分財產或者不分。
黑招二:百萬款項不翼而飛
1996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小蓮不顧家人反對,執意嫁給文化水平不高又沒什么錢的高中同學阿彪。
盡管阿彪人糙了點兒,但是勤快能干又愛動腦子,婚后早起晚歸在果蔬市場上拼打,短短3年,就已年入十幾萬,這讓小蓮家人刮目相看。賺了錢的阿彪,腰板也直了,堅持讓小蓮辭職,在家里享受“少奶奶”的生活。于是小蓮辭去了工作,幫著阿彪管理生意上的賬目,在家里相夫教女,一呆就是6年。
女兒越來越大了,阿彪賺的錢也越來越多,可脾氣也越來越大了,一發作起來不管不顧,肆無忌憚。剛開始,小蓮還能忍受,覺得阿彪做生意不容易,壓力大,回來發泄一下情緒也沒什么。但隨著阿彪的變本加厲,小蓮逐漸忍受不了了,她覺得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女兒的成長很不利,就勸阿彪改正。結果阿彪不但對小蓮的規勸不屑一顧,還口出狂言:“老子就是這個樣子,你愛過不過!”
一怒之下,小蓮向法院提出離婚??吹叫∩徴娴奶崞鹆穗x婚訴訟,阿彪著急了,將賬目上的百萬款項一夜之間轉移得無影無蹤。等到小蓮離婚案開庭的時候,小蓮提供的賬戶上已經只剩下幾萬元的存款。小蓮頓時傻眼了,那百萬存款哪兒去了?
律師說法:
阿彪在離婚期間轉移賬戶上的存款,已經構成故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事實,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會采取以下措施或途徑對過錯一方施以處罰:
一、在離婚訴訟中,如果一方擅自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且在法院指定的時間內拒不交出財產,其行為影響了案件的正常審理,妨礙了法院的訴訟活動,法院有權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妨礙民事訴訟行為的規定,對轉移財產一方處以拘留、罰款。
二、由于夫妻雙方的賬戶在提出離婚之前,一直由妻子小蓮管理著,小蓮能夠提供詳細的賬戶,可以據此向法院提出調查申請,取得銀行方面的證明,查詢該款項的去處。
三、如果財產已經轉移、變賣,實在無法追回的,可將轉移、變賣的所得財產進行分割,而且可以判令轉移、變賣方少分或不分。無論財產是否被追回,在財產分配過程中,有過錯的一方都會少分,甚至不分。
法律提示:
憑借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的方式占便宜是行不通的。法院如果查明,一是財產會被追回(包括實物或者價款),二是在財產分配中會使自己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還有可能因為妨礙訴訟活動,被處以拘留、罰款,得不償失。
黑招三:銀行存款被“日常消費”
阿紅與阿峰在2001年喜結良緣。第二年,阿紅生育了一個男孩兒,三口之家過得還算幸福。
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阿峰迷上了博彩。一夜致富的理想導致阿峰把業余時間全部用在了預測彩票的“事業”上,正常的生活也被打亂了:還沒有下班的阿紅讓阿峰去幼兒園接孩子回家,阿峰卻說自己正在鉆研彩票,沒時間管這些事;阿紅讓阿峰陪自己帶孩子去看病,阿峰竟說孩子生病會沖了自己的運氣,催促她們快點兒去醫院……
阿紅見阿峰已經無藥可救了,只好提出離婚。阿峰害怕了,表示愿意痛改前非,但改了一段時間又本性難移,故態萌發。阿紅寒了心,一紙離婚訴狀告上了法院。
法院開庭審理的時候,阿峰同意離婚??稍诎⒓t提出依法分割二人的家庭存款6萬元時,阿峰卻說家里生活困難,根本就沒有那么多存款。阿紅拿出銀行存折,上面寫著某年6月10日存款金額65890元,可去銀行打印交易記錄才發現,截止開庭之前,一個月內該存折的存款已被從自動取款機上陸續提走了6萬元!
在法庭上,阿峰承認是自己提走的。在追問緣由時,他說是用于日常消費了,可是阿峰沒有拿出消費憑據證明這筆錢的去向。阿紅還有辦法嗎?
律師說法:
離婚當事人,尤其是離婚中處于被動一方的當事人,往往在面臨財產分割時候,采取各種沖動行為,試圖減少對方分割的財產,或者保證自己獲得更多的財產。本案中阿峰采用的就是一種大肆消費、揮霍財產的方法。這構成了轉移財產的事實,侵犯了配偶的財產權。
在實踐中,為防止對方轉移財產,當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保護自己的財產權益:
一、通過對對方性格、為人處事、經濟觀念等各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對方有可能轉移財產的,應當事先以復印、錄音、拍照、攝像等方式對家庭財產相關資料予以采證,然后再向對方提出離婚意愿。
二、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財產保全的措施有查封、扣押、凍結等,被法院保全的財產,另一方就無法再進行隱藏、轉移、變賣、毀損了。甚至在離婚后,一方發現對方有財產轉移等行為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三、財產舉證相對較難的,當事人要增強法律意識,注意收集保管家具、電器、房屋等大宗物品的購買發票、合同等。預感另一方有可能轉移隱匿財產時,要及時向婚姻方面的專業法律人士咨詢,以尋求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方法。
實際判決:
本案中,女方掌管了存折,但是沒想到男方會采取從自動取款機上取款的方法轉移財產。所幸男方對自己的行為毫不隱諱,使得事情的解決相應比較順利。
根據法律規定,男方對于自己的消費行為負有舉證義務,否則將要承擔舉證不利的后果。本案中,法院最后認定男方侵害女方財產權事實成立,依法判決其向女方支付3萬元現金。
黑招四:以親人的名義買房
2004年7月,擁有兩家美容院的女經理孟立群與長期感情不和的丈夫岳超協議離婚,并對各自名下的財產進行了分割。半年后,岳超才發現孟立群2004年5月購買了一套價值36萬元的商品房,而自己毫不知情。
2005年5月,岳超向法院提起訴訟,聲稱離婚的時候,孟立群隱瞞了此房屋的信息,因此要求依法分割這套房產,但孟立群聲稱此房乃其母親彭華所購買,為了取得銀行貸款,掛在自己名下的,自己并沒有出資。
專家說法:
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夫妻雙方或者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勞動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受贈和繼承的財產等。除雙方約定及法律規定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財產應算作夫妻共同財產。因此,界定是否屬于共同財產,應注意在時間上的把握。
孟立群2004年5月購買的商品房,2004年7月與丈夫離婚,從時間上看,該套房屋購買的時間在二人結婚后離婚前,應當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應當予以分割。
司法實踐中,夫妻離婚時,一般由雙方自行查清財產,自行向法庭陳述并提供證據證明現實存在可供分割的財產。只有在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實因客觀因素無法取得的材料,或者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于國家有關部門保存并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或者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例如向銀行調取當事人存款明細信息、向證券公司調取當事人股票賬戶信息、到房屋土地管理局核查房產證等等。
實際判決:
法院審理后認為:孟立群聲稱此房屋并非自己所購買,但是卻無法出具相關證據。因此判定此房屋屬于孟立群與岳超婚姻存續期間內的共同財產。經過法院調解,孟立群向岳超支付房屋折價款10萬元。
法律提示:
離婚后財產未分割的情況一般有三種:
一是夫妻雙方在離婚時一方疏忽、忘記,離婚后又想起來的;
二是由于一方故意隱瞞部分共同財產,另一方在離婚后又發現的;
三是由于財產被錯誤沒收或者代管或者查封,離婚時沒有作為共同財產分割,離婚后有關部門將該財產發還給一方的。
對于疏忽、忘記導致遺漏的共同財產和有關部門又發還的共同財產,根據我國《婚姻法》中關于離婚財產分割的相關規定、司法解釋及立法精神,當事人一方有權要求再次分割;對于一方故意隱瞞共同財產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對于離婚后發現對方仍有財產未分割的,一方有權提起訴訟請求重新分割這部分財產。
需要注意的是程序問題,一方當事人需另行起訴請求對沒有處理的財產予以分割,并交納訴訟費,法院將另案對尚未分割的財產進行審理,而不是對原離婚案件重新審理。
(注:本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皆為化名)
責編/魏 玲